时间:2022-05-09
来源:网络
访问量:
今天是2022年5月9日。
106年前的1916年,护国讨袁运动爆发,西南各省反袁力量云集肇庆,组织成立两广护国军都司令部和肇庆军务院。106年前的今天,即1916年5月9日,军务院组织护国联军举行北伐,下设护国军1-6军。其中两广护国军第四军总司令,便是从新兴县天堂镇内洞朱所村走出的李耀汉。
摄于1916年的李耀汉
李耀汉念过几年私塾,做过私塾馆伙夫和塾师。后到阳春贩卖生油因赌博输光本钱,投到李北海门下参加绿林。清光绪三十年(1904年)冬,广东水师提督李准亲自率兵抵达肇庆新兴县属的天堂墟,在下山重要隘口只守不攻,不出一个月,山上粮尽,李北海率众投诚。李准从投诚的1000多人中挑选出了80名精悍人士改编为先锋队,李北海任哨官,余皆遣散。因李耀汉不想编入先锋队,称愿“戴罪立功”,李准感其诚,遂将他为首的10人编入自己的亲军营。李耀汉为李准立下了不少功劳,先后任哨官、把总、水师巡防营管带兼东安县守备。
清广东水师提督李准
武昌首义爆发后,中国同盟会高要支部加快了策划驻肇清军的反正步伐。同盟会高要支部得知高要人谭润黎与当时驻新兴的巡防营管带李耀汉有师生之谊,故通过谭润黎策动其学生李耀汉反正。谭晓以大义,李终被说服。又兼武昌首义成功,李的意志更坚,而且表示负责联络驻肇清军巡防营统领隆世储一致行动。
1911年11月9日,隆世储率驻肇庆府3个营,李耀汉率驻新兴巡防营1个营,共4个营,还有革命党人组织发动的民军颜启汉3个营、熊长卿2个营和孔祥辉的二三百人共同在肇庆举事,宣布独立,脱离清廷,归附民国。
清军在肇庆反正后,12月8日,隆世储率部分官兵参加广东的早期北伐,由周之贞接管肇罗军政分府职权,李耀汉接管所遗营勇,并经广东水陆军务督办朱执信批准,李耀汉将所部扩充为巡防营标统(团长),李华秋、邱可荣、翟汪、萧士计分任各营管带(营长)。1912年3月,陈炯明设广东总经略处,肇罗军政分府改称肇罗经略处,并沿用前清做法,将部队编为镇统(相当于师)、协统(相当于旅)、标统(相当于团)三级建制编定军队,并将肇庆巡防营改为“肇军”。
李耀汉当年镇守的肇庆古城
肇军分为三标:李耀汉为第一标统,驻防高要、德庆、四会、新兴一带;贺蕴珊(前清三罗巡防营管带)为第二标统,驻防罗定、东安(云浮县)、西宁(郁南县)一带;赵定国(前清督标右营参将)为第三标统,驻防阳春、阳江、恩平、开平、台山一带,肇军正式成立。
袁世凯篡夺大总统职位后,废除孙中山时期的《中华民国临时约法》。1913年5月1日,广东都督胡汉民通电反袁,被袁免职,由陈炯明继任。孙中山策动广东都督陈炯明独立反袁,袁则任命广西龙济光为广东宣抚使。李耀汉与德庆县知事罗迈反对广东独立,大开方便之门,助龙济光从水路经肇庆入粤,并将陈炯明封锁封川江口之江防炮舰夺获,泊于该地的安南、瑞和等舰也同时倒戈拥袁。
时任广东宣抚使的龙济光
罗迈因助龙济光入粤有功,受已入广州就任广东宣抚使的龙济光重用,擢升为肇罗绥靖处督办。罗迈将肇军扩充成5个团共15个营,李耀汉升任肇阳罗镇守使兼肇军总司令。李耀汉公开打出“肇军”旗号,修筑炮台,加固肇庆城墙,疏浚城壕,加强肇庆防卫,并不断拓展地盆,师至顺德、香山(今中山)一带。肇军开始活跃在广东历史舞台。
袁世凯自1915年12月12日复辟帝制后,遭到国人谴责。孙中山发起护国讨袁运动,各地纷纷响应,积极组织护国军,拥袁的龙济光也遭粤人反对。同年3月,朱执信派代表赴肇庆,力劝李耀汉参加讨袁驱龙的共同行动,广西都督陆荣廷也派邱渭南来劝李耀汉举起讨袁驱龙义旗。3月底,李耀汉派汪祖泽赴梧州与陆荣廷的代表莫荣新密商,陆以讨袁事成后,推李耀汉为广东省长为条件。
时任广西都督的陆荣廷
李耀汉本来是拥袁亲龙的,其肇阳罗镇守使和肇军总司令职也是袁世凯与龙济光所委任。此时,李耀汉深感袁帝制自为与民意相悖,龙济光自从入粤乱政也不得人心。“识时务者为俊杰”,于是乎,李耀汉一反拥袁亲龙常态,转而决定讨袁驱龙,公开打出反袁讨龙旗号,通电全国。
此时的李耀汉,大有“浪子回头金不换”之举,他作为肇军总司令,在偏处南国一隅的粤中山区的肇庆演出了一场壮剧,他的肇军也便成了护国讨袁的急先锋。李耀汉护国讨袁旗帜一树,全国响应者众,西南各省反袁力量云集肇庆。龙济光则一面谎称与反袁人士中立,一面派蔡乃煌与袁世凯密商请援事宜。
4月初李耀汉向全国通电后,月底,两广和西南各路讨袁军云集肇庆,首先在肇庆成立的是两广护国军都司令部。
1916年5月1日,两广护国军都司令部在肇庆成立,旧址在肇庆中学内,岑春煊为都司令,梁启超为都参谋,李根源为副都参谋,章士钊为秘书长,李耀汉的肇军被改编为两广护国军第二师(又称广东陆军第二师)。
两广护国军都司令部成立纪念合影(三排右一为李耀汉、右四为梁启超、右五为岑春煊)
5月8日,滇、黔、桂、粤四省首先在肇庆成立“中华革命军军务院”(又称肇庆军务院),公推唐继尧为抚军长,岑春煊为抚军副长,摄行抚军长职权,梁启超为政务委员长,并以刘显世、陆荣廷、龙济光、吕公望、梁启超、蔡锷、李烈钧、陈炳焜等为各军抚军。肇庆成为护国战争期间南方独立各省讨袁武装力量的统一领导机关所在地。
军务院在肇庆之主干合影。左起:林虎、李根源、蒋方震、莫荣新、谭浩明、岑春煊、梁启超、李烈钧、李耀汉、高尔登
5月9日,李烈钧部抵肇,与陆荣廷、岑春煊商定作战计划,决定肇庆军务院组织护国联军举行北伐。推岑春煊为联军司令官兼率第1军,以李烈钧所部滇军为第2军,莫荣新所部桂军为第3军,李耀汉的肇军为第4军,谭浩明所部的桂军为第5军,林虎所部桂军为第6军,还有济军等。
李耀汉的第四军(肇军)下辖2个步兵旅共计4个步兵团,外加1个炮兵团,主要将领编制如下:肇军总司令部参谋长彭华绚,第三旅旅长李华秋,第一团团长温其楷,第二团团长邱可荣;第四旅旅长翟汪,第三团团长古日光,第四团团长陈均义;炮兵团团长黎章鸿。其中李华秋、温其楷、翟汪、黎章鸿皆是新兴天堂人,与李耀汉同为内洞人。
两广护国军第四军(肇军)主要将领职员表
李耀汉也由此成为闻名于世的护国名将,在当时声望很高,为他后来升任广东省长打下了良好的声望基础。其部将翟汪,后来也曾继李耀汉出任广东省长。因李耀汉和翟汪毗邻,故乡间称之为“火烟相盖两省长”。
孙中山于5月中旬电示岑春煊:“团结部属,同心讨袁。”并表示全力支持肇庆军务院。
5月19日,李耀汉到穗力劝龙济光辞职离粤,龙不从。6月1日,两广护国军将领发表誓师宣言,表示10万名粤桂将士愿为讨袁前驱,非至袁世凯退位决不停止军事行动,署名者有李耀汉、翟汪等35人。
6月4日,李耀汉宣布部队改编完毕,先途北伐,率部从肇庆挥师,会同早在5月12日由桂林入粤,6月初移师韶关的滇军,拟攻江西。6月5日,滇、黔、桂、粤各军编定,宣告分途北伐。
6月6日,窃国大盗袁世凯在全国一片反袁声中瘁死。讨袁北伐告停。龙济光也逃到海南一隅,讨袁驱龙任务完成。肇庆军务院于9月22日自行解体。
两广护国军都司令部旧址
肇庆军务院是当时全国讨袁护国运动的最高指挥机关,它促进了讨袁武装力量的联合,壮大了护国军的声威,大大鼓舞了全国人民的反袁斗争,推动了护国运动的发展,加速了袁世凯封建势力的灭亡。
肇庆军务院的建立,对西江乃至全国反封建的爱国斗争是一个直接而有巨大的影响。这也是肇庆有史以来最辉煌的时期,它比两广总督府影响尤大,虽然是昙花一现,但有道是:“不在乎天长地久,只在乎曾经拥有。”
李耀汉的“护国第四军总司令二等奖章”
1917年9月,李耀汉升任广东省省长。同年10月被孙中山委任为中华民国军政府筹饷总办,负责为军政府筹集粮饷。
在任省长期间,他重视教育及地方民生建设,颁布惠民政策,严肃军纪法纪,颇受时人所称崇。此外,他还着力加强部队建设,提高肇军素质,在肇庆创办了肇军讲武堂,旧址在西校场(今市第五中学与卫生学校一带),训练下级军官。学员约四、五百人,分学员班和军士班,并分成四个学员队,学制半年。讲武堂为肇军培养了大批军事干部和骨干,肇军的战斗力得以很大提高,此乃肇军的全盛时期。
肇军当年使用的克虎伯七五山炮
1918年10月,因受桂系军阀排挤,李耀汉被迫辞去广东省长等所兼各职。1920年8月,援闽粤军回师广东,驱逐桂系军阀,李耀汉被委任为新编粤军第六军军长,参与驱逐桂系军阀之战。逐走桂军后,任广东省长公署高级顾问。1923年1月任广西靖国军第五军军长,同年6月被北洋政府授予将军府“捷威将军”称号,此后李耀汉逐渐退出军政界,赋闲于省港肇或家乡新兴天堂。
位于新兴县天堂镇内洞朱所村的李耀汉大屋
1928年曾应旧部陈铭枢之邀,出任国民革命军第十一军特派员,他不遗余力,发动肇军旧部参加北伐。1931年被蔡廷锴委任为国民革命军第十九路军中将总队长,协助十九路军在广东招募新军补充兵源,发动旧部参加抗日,并捐款捐物支援抗日前线。
1942年1月,李耀汉病逝于家乡,享年64岁。蒋介石题赠“痛失耆英”挽匾,并派遣参军长何应钦上将前往慰问李家遗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