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您现在所在的位置是:首页 -> 媒体报道 -> 点击返回上一页
65年前的今天,这位新兴天堂人的追悼会在香港隆重举行(一)

时间:2021-12-30 来源:网络 访问量:

今天是2021年12月30日,星期四。

65年前的今天,即1956年12月30日。当天下午,位于香港湾仔的万国殡仪馆热闹非凡,一场举世瞩目的追悼会在这里举行。前来吊唁者更有上千人之多,对于万国殡仪馆来说,场面可谓盛大空前。

当天追悼会现场盛况

被追悼的人是谁呢?他,就是从新兴县天堂镇内洞莲塘村走出的一代粤军爱国将领、孙中山的忠诚追随者梁鸿楷将军。

梁鸿楷将军

将 军 生 平

梁鸿楷(1887-1956年),字景云,新兴县天堂镇莲塘村人。20岁时往广州谋生,适遇清政府招募新军,便报名应召入伍,后加入中国同盟会,并参加广州新军起义。辛亥革命爆发后,梁鸿楷随部加入到南方政府的革命军,历任广东北伐军总司令部卫队营排、连长,参加北伐攻克南京。

1917年至1920年间,历任援闽粤军营长、统领、支队司令。援闽粤军回师广东后,逐走桂系军阀,成立粤军第一师,梁被委任为第一旅旅长。师长邓仲元遇刺后,梁即继任为粤军第一师师长,旋兼广州卫戌副司令。

1922年,梁鸿楷将军(右一)与孙中山(左二)、廖仲恺(左一)等人出席韶关北伐誓师大会时留影

在陈炯明叛变过程中,当时在陈炯明部下任粤军第一师师长的梁鸿楷坚决拥护孙中山,顶着被陈兴师问罪的巨大压力,率粤军第一师跟随孙中山北伐,又在孙中山离粤后暗中团结军中的孙派官兵,组成反陈的军事力量,与李济深在粤西发动西江起义,打败了粤西和广州附近的陈炯明军队,协助孙中山重回广州,第三次在广州建立革命政权。正因为梁鸿楷在此次平叛中的忠勇表现,梁鸿楷得到孙中山题字:疾风吹劲草,乱世识忠臣。

1923年4月,梁鸿楷被孙中山升任为中央直辖广东讨贼军第四军军长,此外还先后兼任大元帅大本营驻江门办事处主任、两阳三罗安抚使、高雷钦廉各军总指挥等要职,是孙中山第三次在广州建立革命政权期间的得力干将。

1923年4月13日,孙中山任命梁鸿楷为中央直辖广东讨贼军第四军军长。图为当时的《陆海军大元帅大本营公报》记录

1924年6月16日,孙中山带领文武百官出席黄埔军校成立典礼,左一为梁鸿楷将军

孙中山参加黄埔军校开学典礼在检阅台上讲话。台上左起:廖仲恺、蒋介石、孙中山、宋庆龄,台下右二为梁鸿楷将军

1924年,孙中山在广州重组建国粤军时,以梁鸿楷“久掌兵符,历著勋绩”特任其为建国粤军第一军军长。并指令梁鸿楷统领建国粤军第一军,手握重兵严密保卫广东,确保黄埔军校办学的顺利发展。

1924年6月17日,孙中山特任梁鸿楷为建国粤军第一军军长。图为当时的《陆海军大元帅大本营公报》记录

1925年,汪精卫、蒋介石利用“廖仲恺遇刺案”互相勾结,排除异己,梁鸿楷和众多粤军将领被诬告为“策动军变阴谋推翻国民政府”而遭受无理扣押,被交由军事法庭审理。为了证明自己的清白,梁鸿楷命令自己的部队不能轻举妄动,他认为自己清者自清,甘愿接受政府的审查。他忍受个人冤屈,为的是顾全大局,否则,广州一旦展开内战,情况将一发不可收拾,其他反动势力必会趁火打劫,后果不堪设想。

1925年元旦,时任建国粤军第一军军长的梁鸿楷将军(三排右)与国民党中央执委常委邵元冲(前排左)、国民党中央农民部长廖仲恺(前排中)、国民党中央宣传部长戴季陶(前排右)、建国粤军总司令许崇智(二排左)、代理陆海军大元帅胡汉民(二排右)、广东省财政厅厅长古应芬(三排左)、建国滇军第一军军长朱培德(三排中)在建国粤军总司令部门前留影

后来由于缺乏梁鸿楷搞军变谋反的证据,因此军事法庭对梁鸿楷无罪可定。在孙中山夫人宋庆龄、廖仲恺夫人何香凝的力保下,以及各界有识之士的呼吁下,梁鸿楷于1927年被保释出狱。

重返社会后,梁鸿楷以宽广胸襟,劝通引导众多部属将领,要一切以国家利益为重,继承孙中山的遗志,完成祖国统一大业。他致力于创办教育及地方建设,曾任广州市私立青云学校董事长、新兴县私立甘棠初级中学董事长、新江公路建设委员会董事长、广东渔业公会董事长、粤军第一师遗族子弟学校董事长等职。他热爱桑梓,除从事地方教育建设事业外,还为乡邻排难解纷,于桑梓兴革,贡献良多,深为乡人爱戴。

梁鸿楷将军

抗日战争时期,梁鸿楷任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中将参议。这一时期,汪精卫卖国求荣,成立伪国民政府,欲拉拢梁鸿楷加入,被他断然拒绝,还怒斥了汪精卫的卖国行径。为了投身抗日事业,梁鸿楷不顾前嫌,加入蒋介石的部队,却由于遭到蒋介石猜疑,失去了重新披甲上阵、为国效力的机会。在梁鸿楷的一生中,他始终以国家为先、以民族为先,哪怕身处险境、蒙冤受屈、苟且依附也在所不惜。

抗战胜利后,梁鸿楷任国民党广东省政府最高顾问。1949年赴港定居,1953年转赴台湾,任国民党“宪制”国民代表大会代表、“光复大陆设计研究委员会”委员。

病 逝 台 湾

1956年12月11日晚间11时半,革命元老、一代爱国将领梁鸿楷将军因血压高症及脑血栓,病逝于台北陆军第一总医院,享年70岁。蒋介石闻耗,即为梁鸿楷将军题“景云同志千古”词及“忠谟永式”挽匾,除派参军长慰问其家属外,并赠予五千元治丧费,至表关念。

《香港工商日报》1956年12月13日报道梁鸿楷病逝台北的新闻

《华侨日报》1956年12月15日报道梁鸿楷在台病逝的新闻

梁鸿楷将军逝世后,其生前的好友、旧部如马超俊、梁寒操、余汉谋、薛岳、罗卓英、钱大钧、黄镇球、邓龙光、韩汉英、王俊、洪兰友、郑彦棻、张炎元等人即为梁鸿楷将军成立治丧委员会,并于12月15日上午9时举行公祭仪式,上午11时公祭完毕后出殡,安葬于台北木栅。

出殡之日,前往执绋者就有时任国民党副总统的陈诚、总统府参军长黄镇球、前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委员长侍从室主任钱大钧等众多军政要员。

当时某报纸刊文《记粤军宿将梁鸿楷的生平》中记录了葬礼的盛况

除了在台湾举行的葬礼以外,同月30日,远在香港的留港粤军同人、梁氏宗亲会、新兴同乡会、集益联乡会也在香港万国殡仪馆为梁鸿楷将军举行了盛大的追悼会,以示对这位革命元老的尊崇。

港 岛 追 悼 会 前 筹 备

梁鸿楷将军逝世后,旅居香港的旧日粤军袍泽、梁氏宗亲会、新兴同乡会、集益联乡会等闻讯,也发起在港追悼梁鸿楷将军。

1956年12月19日下午1时,在香港悦兴酒家召开第一次筹备会议。到会者就有李务滋、梁冠琦、梁创仲、梁永元、梁仲文、梁德、梁桂林、何树堂、梁镜楷、彭绍昌、梁名彦、梁国雄、梁子明、梁从展、曹啸虹、梁洪芳、唐国强、廖锦泉、梁炯、梁尧夷、梁培、梁灼、梁仲伟、古鼎华、梁鸿勋等数十人。

筹备会议议决定名为“追悼梁鸿楷将军大会”,并成立筹备委员会及办事处。办事处设址于轩尼诗道499号5楼梁氏宗亲会,追悼日期定于12月30日下午4时至7时,地点在湾仔万国殡仪馆。

《华侨日报》1956年12月20日发布题为“粤军袍泽梁氏宗会等,追悼梁鸿楷将军,定本月卅日在万国殡仪馆举行”的消息

筹备会议特推定许崇智将军为筹备委员会主任委员,张发奎将军、香翰屏将军为副主任委员,李务滋、梁德、曹啸虹、卢振声、古鼎华、徐景唐、伍蕃、梁国雄为委员;办事处主任为伍蕃,梁氏宗亲会、新兴同乡会、集益联乡会为副主任委员;办事处下设总务组、文书组、布置组、招待组共4个工作小组,其中总务组成员有梁华基、梁鸿勋、梁从展,文书组成员有梁名彦、梁彬猷,布置组成员有梁炯、梁桂林、梁仲伟、彭绍昌,招待组成员有梁国雄、梁子明、梁镜楷、梁少明、赵威南、何树棠。

除了4个工作小组,还设立了好几处收件处,分别是位于轩尼诗道499号5楼的梁氏宗亲会、位于太原街19号3楼的新兴同乡会、位于依利近街1号4楼的集益联乡会以及九龙弥敦道南国酒店的305号房。收件处的设立,用以收集各方致祭梁鸿楷将军的唁电、挽联、挽匾、花圈等致祭礼品。

12月26日下午2时,梁鸿楷将军追悼大会筹备委员会在轩尼诗道499号5楼梁氏宗亲会召开第二次筹备会议,落实追悼会具体事宜。

《香港工商日报》1956年12月27日发布题为“追悼梁鸿楷,定卅日举行”的消息

第二次筹备会议除了再次确立梁鸿楷将军追悼大会的确切时间外,还议定致祭仪式的具体流程。

《华侨日报》1956年12月27日发布梁鸿楷将军追悼大会第二次筹备会议的具体情况

第二次筹备会议结束后,即在香港某知名报刊发布了“梁鸿楷将军追悼大会通告”。发起人除了梁氏宗亲会、新兴同乡会、集益联乡会几个社团以外,还有留港定居的旧日粤军袍泽、梁鸿楷将军的生前好友、旧部。

梁鸿楷将军追悼大会通告


相关专题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