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1-10-09
来源:网络
访问量:
2021年10月9日,北京人民大会堂万人大礼堂红幅高悬,“纪念辛亥革命110周年大会”大字庄严醒目,主席台上方悬挂孙中山先生画像,精心布置的礼堂尽显庄重。
上午10点时分,纪念辛亥革命110周年大会在这里隆重举行。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出席大会并发表重要讲话。
习近平高度评价了辛亥革命的历史功勋,全面回顾了辛亥革命110年来中国人民百折不挠、顽强拼搏的奋斗历程,总结了辛亥革命110年来的历史启示,深刻强调了祖国完全统一的历史任务,呼吁海内外全体中华儿女携手向着民族复兴的目标继续奋勇前进!
| 新 兴 人 与 辛 亥 革 命 |
1911年,辛亥革命爆发,新兴县人民积极响应和配合。县内各地以不同方式参加辛亥革命及“二次革命”的仁人志士达数十人之多。今天,本文将列举一些比较有代表性的历史人物,缅怀这些曾经情系家国的革命先贤们所立下的功勋......
黎 冠 三
(1874~1946)
黎冠三,字培元,新兴县天堂镇禾地岗村人。青年时背井离乡外出谋生,后到肇庆清军绿营报名当兵,以战功历充哨长、标统。1911年武昌起义爆发,肇庆清军绿营起义反正,黎冠三随部被编入广东北伐军总司令姚雨平麾下。1916年5月,肇庆成立两广护国军都司令部和中华民国军务院,黎部被编入两广护国军第六军总司令林虎麾下,任第六军步兵统领,曾率部参与讨伐北洋军阀龙济光。1918年,粤桂两省军阀酝酿战争,黎因厌倦了军阀混战局面,逐渐无心于军职,便卸甲归田,回到家乡新兴县天堂圩经营“华祥栈”商铺。1946年病逝于家乡,享年72岁。
翟 汪
(1877~1941)
翟汪,字浩廷,新兴县天堂镇朱所村人。绿林出身,1904年受清政府招安,历任广东水师提督衙门什长、哨官。1911年武昌起义爆发后,广东脱离清朝独立,翟随部在肇庆反正,任肇庆巡防营管带。1913年参与组建肇军,任肇军第一统领部统领,被北京政府授予陆军少将军衔。1916年5月肇庆成立两广护国军都司令部和中华民国军务院,翟先后任两广护国军第二师第四旅旅长、第四军步兵第四旅旅长,参与讨袁护国运动。1917年任肇阳罗镇守使。1918年10月任广东省省长兼肇军总司令,被北京政府加授陆军中将军衔。在任省长期间,翟重视教育及地方建设,严肃军纪法纪。1919年6月因受桂系军阀排挤,被迫辞去省长等所兼各职。1920年8月任新编粤军浩字营司令官,收编肇军旧部,参与驱逐桂系军阀之战。同年冬,翟汇聚省内各地翟氏宗亲,牵头组织修编《翟氏族谱》,后长期赋闲于香港和家乡新兴县两地。1941年病逝于家乡,享年64岁。
甘 鼎 卿
(1877~1938)
甘鼎卿,又名汉铭、公存,字监光,新兴县新城镇大地人。辛亥革命前,在香港教书,参加同盟会,从事革命活动。1911年武昌起义爆发后,广东脱离清朝独立,甘回到广州参加革命活动,同年10月被广东都督胡汉民任命为新兴县县长。其时他从香港带领20名工人,回新兴任职,途经云浮县腰古时,适遇逃亡的清朝新兴知县邵继溥的行李运达该地,他即命扣留运回县充公。他就职新兴县长后,宣布废除清朝旧制,下令禁烟禁赌,禁止男性留辫。甘为政清廉,在任县长的两年时间,县内四境安宁。1913年辞县长职,两袖清风,囊无馀资,为民国年间最廉洁的新兴县长。辞县长职后,到新加坡教学多年。甘擅长书法,曾为新加坡“新兴会馆”题写匾额。1921年回香港开办鼎新学校。1923年领导发起组织成立“旅港新兴商会”,被推举为会长。1938年病逝,享年61岁。逝世后由香港运棺回新兴安葬,各界人士在县城开追悼会,国民党政要孙科等人曾送来挽联。
温 其 楷
(1877~1952)
温其楷,又名晴溪,新兴县天堂镇区村人。绿林出身,1904年随李耀汉、翟汪受清政府招安,先后在广东水师提督衙门、广东西路巡防营任职。1911年武昌起义爆发后,广东脱离清朝独立,温随部在肇庆反正。1913年任肇军营长。1916年5月,肇军被改编为两广护国军第四军,下辖4个步兵团和1个炮兵团,温任步兵第三旅第一团团长,参与讨袁护国运动。1917至1919年间,任肇军步兵统领。1919年冬卸职闲居家乡。热心家乡教育建设,1939年参与创立新兴县私立甘棠初级中学,并担任校董会董事。1952年病逝于家乡,享年72岁。
李 耀 汉
(1878~1942)
李耀汉,原名北泉,字子云,新兴县天堂镇朱所村人。绿林出身,1904年受清政府招安,历任广东水师提督衙门哨官、亲军官带,广东西路巡防营管带兼东安县守备。1911年武昌起义爆发后,率部反正,占据西江,被广东都督府委为肇阳罗督办兼帮统、标统。1913年组建肇军,相继出任肇军统领、肇军总司令、肇阳罗镇守使。1916年5月参与组建两广护国军都司令部和中华民国军务院,所部肇军被编入护国军序列,先后任两广护国军第二师师长、第四军总司令。1917年9月任广东省省长,被北京政府授予陆军中将加上将衔,同年10月被孙中山委任为护法军政府筹饷总办。1918年因受桂系军阀排挤,被迫辞去省长职务。1920年8月任新编粤军第六军军长,参与驱逐桂系军阀之战,后任广东省长公署高级顾问。1923年任桂军第五军军长,同年6月被北京政府授予将军府“捷威将军”称号。1931年出任国民革命军第十九路军中将总队长,协助蔡廷锴在广东招募新军补充兵源,发动肇军旧部参加抗日,并出钱出力支援抗日前线。1942年病逝于家乡,享年64岁,蒋介石题赠其“痛失耆英”挽匾。
黎 章 鸿
(1880~1952)
黎章鸿,新兴县天堂镇汶仔村人。绿林出身,1904年随李耀汉、翟汪受清政府招安,先后在广东水师提督衙门、广东西路巡防营任职。1911年武昌起义爆发后,广东脱离清朝独立,黎随部在肇庆反正。1913年任肇军营长。1916年5月,肇军被改编为两广护国军第四军,下辖4个步兵团和1个炮兵团,黎任炮兵团团长,参与讨袁护国运动。1917至1918年间,任肇军步兵统领。1919年兼任广东省长公署秘书长、军事顾问等职。1920年被举任为粤军总司令部参议,不久卸职闲居家乡。淞沪抗战时期,曾与李耀汉一同发动肇军旧部参加十九路军抗日,并出钱出力支援抗日前线。1952年病逝于家乡,享年72岁。
冯 德 辉
(1884~1923)
冯德辉,新兴县天堂镇沙湾村人。辛亥革命前,与天堂同乡梁国雄等往广州谋生,并参加革命活动。1912年投军广东北伐军总司令姚雨平部,随军参加北伐攻克南京,以战功历充排、连长。1917年任虎门要塞司令部营长,驻防沙角炮台。1921年投靠海南军阀邓本殷,任高雷钦廉琼崖罗阳八属联军营长,驻防新兴天堂。驻防期间,曾赠送两挺机关枪给天堂二十四乡民团局,以增强地方治安力量。1922年升任八属联军团长。1923年5月因牵涉政治斗争,惨遭杀害,终年39岁。
李 华 秋
(1886~1921)
李华秋,新兴县天堂镇朱所村人。绿林出身新兴县天堂镇朱所村人。绿林出身,1904年受清政府招安,后一直追随在李耀汉身边任职。1911年武昌起义爆发后,广东脱离清朝独立,李随部在肇庆反正。广东光复后,任肇罗绥靖处第二营营长。1913年任肇军第二统领部统领,被北京政府授予陆军少将加中将军衔。1916年5月,先后任两广护国军第二师第三旅旅长、第四军步兵第三旅旅长。护国运动结束后,恢复肇军建制,李华秋任肇军第一统领部统领。1918年6月辞官闲居家乡。1921年5月因牵涉政治斗争,惨遭杀害,终年35岁。
梁 翰 昭
(1886~1968)
梁翰昭,字秀翘,新兴县新城镇三挺村人。清末在广东甲种工业学校毕业后,投考广东陆军速成学校。梁少时倾向革命,在广州就读期间,毅然加入中国同盟会,并积极参加革命活动。广东光复后,追随朱执信,曾在南海、番禺、东莞、顺德、中山各县组织民军,协助孙中山在广东建立革命政权。1917至1918年间,任援闽粤军第二军军部军械处处长。后随军在福建漳州活动,曾任漳州随营粤军制弹厂主任。1920年援闽粤军回师广东,在汕尾设立粤军制弹厂,梁被委任为厂长。1922至1925年间,先后任中央直辖广东讨贼军第四军(后称建国粤军第一军)第二警备区司令、第六警备区司令,国民革命军第四军第十二师第三十五团团长。1931至1940年间,相继出任新兴、番禺、梅县、揭阳、潮安县长,从政期间极力建设各县,政绩卓著。抗战后期,曾任广东绥靖公署少将高参、新兴高明后备指挥所主任。1947年当选为广东省参议员,提出“耕者有其田”并号召全省推行。1948年任广东“一三七专区”边区联剿指挥部主任。1949年赴港从商。1956年广东省人民政府参事室函邀梁回穗任省参事,梁以眼疾、行走及书写不便留港医治为由而婉拒。1968年病逝于香港,享年82岁。
梁 鸿 楷
(1887~1956)
梁鸿楷,字景云,新兴县天堂镇莲塘村人。20岁时往广州谋生,适遇清政府招募新军,便报名应召入伍,后加入中国同盟会,并参加广州新军起义。武昌起义爆发后,梁鸿楷随部加入到南方政府的革命军,历任广东北伐军总司令部卫队营排、连长,参加北伐攻克南京。南北议和后返粤,1917年至1920年间,历任援闽粤军营长、统领、支队司令。援闽粤军回师广东后,逐走桂系军阀,成立粤军第一师,梁被委任为第一旅旅长。师长邓仲元遇刺后,梁即继任为粤军第一师师长,并兼任广州卫戌副司令。1923年被孙中山委任为中央直辖广东讨贼军第四军军长兼大元帅大本营驻江门办事处主任、两阳三罗安抚使、高雷钦廉各军总指挥。因战功显赫,孙中山曾嘉其“疾风吹劲草,乱世识忠臣”。1924年任建国粤军第一军军长。1925年,被诬告为策动军变推翻国民政府而被逮捕,两年后获释。抗日战争时期任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中将参议,抗战胜利后任广东省政府最高顾问。1949年赴港定居,1953年转赴台湾,任国民党宪制国民大会代表、光复大陆设计研究委员会委员。1956年病逝于台北,享年69岁。蒋介石题赠其“忠谟永式”挽匾,并拨五千元治丧费用致赠。
叶 采 楠
(1889~1963)
叶汉治,原名瑞江,字宗海,号采楠,以号行,新兴县六祖镇水湄村人。辛亥革命前,往广州谋生,参加革命活动。1912年考入广东陆军速成学校第三期炮兵科,毕业后参加援闽粤军。1920年援闽粤军回师广东,驱逐桂系军阀,叶被陈炯明委任为广东军械局局长,后兼任石井兵工厂厂长。1923年任高雷钦廉琼崖罗阳八属联军东路指挥。国民革命军南征后,叶投诚广州国民政府,于1927年任文昌县县长。1932年先后任广东水陆缉私总处督察长兼南路缉私委员、潮梅缉私处主任等职,指挥水陆武装查缉私枭。后任国民革命军第一集团军总司令部上校参议,参加广东民众抗日自卫团统率委员会工作。抗日战争时期,回新兴县任兴贤书塾管理委员会董事长,发动侨胞捐资支援抗战,组织县救护队,办理地方救护救济。抗战胜利后,曾先后任新兴县银行董事会董事长、粤穗卷烟管理局稽查课课长。解放前夕赴香港定居,1963年病逝于香港,享年74岁。
梁 国 雄
(1891~1968)
梁国雄,新兴县天堂镇东南村人。辛亥革命前,与天堂同乡冯德辉等往广州谋生,并参加革命活动。1912年投军广东北伐军总司令姚雨平部,随军参加北伐攻克南京。南北议和后,北伐军返粤,梁一直在粤军所部任职。1928年任国民党饶平、连平县警卫队编练处中校主任。1932年任国民革命军第三军司令部副官、特务营长。热心家乡教育建设,1939年参与创立新兴县私立甘棠初级中学,并担任校董会董事。抗战后期曾任新兴县第三区(天堂区)区长,曾组织地方开展抗日宣传活动。1946至1948年间,先后任中山县、番禺县警察局长,广州市靖海警察分局长。1949年赴香港定居,在港经营“梁隆记”商号。1968年病逝于香港,享年77岁。
梁 世 昭
(生卒年不详)
梁世昭,字纪民,新兴县新城镇三挺村人,梁翰昭之胞弟。年少时便倾向革命,后随兄梁翰昭往广州谋生。后就读于广东陆军小学,曾参加辛亥革命,与邓演达、陈济棠等曾是同班同学。毕业后,追随孙中山闹革命。1922年,孙中山委任梁为北伐军兵站分监监长,总管北伐军部队军械、军粮、被服等物资的筹措、制造、运输等事宜。后奉孙中山之命,驻香港与各武装力量联系组织革命工作,后因病在香港逝世,终年30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