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您现在所在的位置是:首页 -> 革命概述 -> 点击返回上一页
纪念邓演达殉难90周年:这位新兴天堂人,曾是邓演达的良师益友(三)

时间:2021-11-29 来源:网络 访问量:

1923年1月3日,梁鸿楷根据孙中山指示,布置组织好粤军第一师在西江起义的计划,一切就绪。在西路讨贼军进入广东边界后,梁鸿楷按原来与李济深定好的行动计划,在独立营营长郭学云的掩护下,悄然离开师部,釆用群龙无首的方法来打乱叶举分配的防御计划,起义的粤军第一师各部迅速按计划配合西路讨贼军,立即一起共同东下讨伐叛军。

追击叛军进入到广州郊区后,邓演达率领工兵营,在芳村塞坝口强渡黄沙如意坊,率先攻入广州西关。1月17日中午,受孙中山密令担任攻城司令官的梁若谷,指挥炮兵发炮轰击叛军指挥部,震慑叛军。当晚,叛军陆续退出广州城,各路的讨贼军也随后进入广州城。

同年3月,孙中山从上海返回广州,重建陆海军大元帅府,第三次在广州建立革命政权。在论功行赏的会上,孙中山感慨地亲笔写下“疾风吹劲草,乱世识忠臣”的题字赠予梁鸿楷将军。

时任中华民国陆海军大元帅的孙中山

上世纪20年代的大元帅府鸟瞰

1923年4月,孙中山晋升梁鸿楷为中央直辖广东讨贼军第四军军长,并把粤北一部、粤西一带的防务重担交给梁鸿楷负责。第四军辖三个师,每师各辖两个旅,另辖三个独立旅和三个警备队。李济深继任为第一师师长,邓演达在第一师属下任第二旅(旅长陈济棠)第三团团长。

4月上旬,西路讨贼军总司令沈鸿英受北洋军阀段祺瑞拉拢,在花县新街宣布就任北洋政府所委任的广东军务督办职,并向广州进兵,请孙中山离开广东。孙中山以他公然兴兵作乱一事,即下令讨伐。杨希闵的滇军、朱培德的赣军出北路,将广州北郊石井、江村新街、军田的沈军击退。梁鸿楷指挥粤军第一师、第三师和其他粤军的一部出清远,在该县的白庙、高田间、激战一整天,终于将沈军打垮,迫使沈军向北败退。在此期间,邓演达功不可没。

肇庆古城

粤军第一师经过清远战役后,又奉命进攻盘踞肇庆的另一部分沈军黄振邦、张希栻部。由梁鸿楷指挥,第一师打西门,第三师打东门。沈军在西门外白马庙、龙顶岗、法轮寺附近曾作顽强的抵抗,打了四、五天都没有进展。梁乃与师长李济深、郑润琦会商,重新部署攻城计划,改以第一师攻东门,第三师攻西门,邓演达为攻城指挥官,把肇庆城围困了10天,将沈军全部歼灭,俘虏沈军旅长黄振邦。

收复肇庆后,梁鸿楷指挥粤军乘胜收复英德及西江、云浮、封开、德庆各县,将粤北、粤西牢牢地掌握在孙中山领导的革命政权之下,只有东江和惠州仍为陈炯明乱军盘踞。

讨沈战役结束后的肇庆城内废墟

1923年底,粤军第一师师长李济琛在肇庆设立西江讲习堂,任命邓演达为特约教官。李济深这样说道:“没有邓仲元师长的伟大毅力,就不可能有革命的粤军第一师,并成为其他部队的模范;没有择生(即邓演达)同志的忠贞和热诚,也没有巩固的第一师,并坚定地为革命事业效命。”

1924年1月20日,在孙中山主持下,国民党"一大"于广州召开。大会接受了共产党提出的反帝反封建主张,重新解释了三民主义,确定了联俄联共和扶助农工三大革命政策,以国共两党合作为基础的革命统一战线正式形成。邓演达衷心拥护孙中山的革命政策,并努力贯彻执行。在中国共产党和苏联的建议支持下,孙中山决定筹办黄埔军校,任命蒋介石为军校筹备委员长,王柏龄、李济琛、沈应时、林振雄等7人为筹备委员,分设教授、教练、管理、军需费、军医5部,推定王柏龄、李济琛(由邓演达代)、林振雄、俞飞鹏、宋荣昌等为临时主任,分部办事。同年3月1日孙中山任命蒋介石为黄埔军校入学试验委员会委员长,任命王柏龄、邓演达、彭素民、严重、钱大钧、胡树森、张家瑞、宋荣昌、简作桢为试验委员。

1924年6月1日,黄埔军校开课,任李济琛为副主任,邓演达为团长职务,团长职务在校长之下。为了专心搞好军校工作,邓演达辞去粤军第一师第二旅第三团团长职务。自此,便离开了梁鸿楷属下的粤军部队。

任职于黄埔军校时期的邓演达

同年8月,坚持革命立场的邓演达因受蒋介石排斥,无法开展工作,乃决定离开军校到上海,准备到德国留学深造。1925年初抵德国柏林,在德期间,他勤奋钻研经济,政治、社会等学科。

1925年8月20日,廖仲恺遇刺,汪精卫、蒋介石、鲍罗廷组成“廖案调查组”。汪蒋利用廖案互相勾结,排除异己,梁鸿楷和众多粤军将领被诬告为“发动军变阴谋推翻国民政府”而遭受无理扣押,被交由军事法庭审理。为了证明自己的清白,梁鸿楷命令自己的部队不能轻举妄动,他认为自己清者自清,甘愿接受政府的审查。此后的两年间,梁鸿楷一直被关押于长洲岛上的黄埔军校内。

黄埔军校

1926年1月,邓演达回黄埔军校工作,任教育长,主持校务。大力支持中共广东区委提出的关于在军校设置政治科等正确主张。2月黄埔军校改组为中央军事政治学校,委蒋介石、邓演达、严重、邵力子、熊雄、陈公博、冯宝森等7人为改组筹备委员。回黄埔军校任职期间,邓演达曾悉心照料关押于黄埔军校内的老上司梁鸿楷将军。

在黄埔军校期间,邓演达以师长身份谆谆教育革命学生,尤重向学生宣传革命思想,灌输爱国主义理念和阐述孙中山先生的三大政策,教育学生认真做好一个革命军人。他与学生朝夕相处,同甘共苦,严而不苛,威而不猛,既重言教又重身教。他常常穿着一双擦得锃亮的皮靴,走起路来挺身昂首,每当开会总是正襟危坐,在小节上也一丝不苟。邓演达的品德、学识和风度,深受学生的敬佩和爱戴。学生们均以他的行动举止作规范,加以效仿,由此产出了“邓演达式”的学生。后来,在邓演达被关押在南京期间,黄埔军校历届毕业生们曾联名要求蒋介石释放他们的教育长,这让蒋当时大为震惊,感到邓演达对黄埔学生影响之大,足以分散黄埔力量和动摇政府根基,最终不得不将其杀害。

邓演达烈士墓

1956年12月11日,邓演达曾经的良师益友、老上司梁鸿楷将军也因血压高症及脑血栓,在台北陆军第一总医院逝世,享年70岁。蒋介石题送“景云同志千古”词及“忠谟永式”挽匾,除派参军长慰问其家属外,并赠予五千元治丧费,至表关念。

相关专题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