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1-05-24
来源:网络
访问量:
天露山,分布于广东省新兴县与开平市、恩平市、阳春市之界,西端与云雾山脉交汇于新兴天堂。北向集成、船岗、簕竹延伸,与云雾山脉东北支脉交汇于簕竹。此山形势巍峨,云雾缭绕,是天然的大氧吧,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天露山旅游度假区”就位于这里。
73年前的1948年8月,这里曾经发生过一场悲壮的“石镬顶战斗”。
天露山旅游度假区
1945年2月,蕉山战斗失利后,广东人民抗日解放军根据上级“分散发展,蛰伏待机,迎接光明”的指示,分散隐藏在天露山脚周围的洛洞、里江、黄窝、葛冲、梧洞、鹅石等大小山沟里作游击活动。其中“粤中纵队广阳支队七团第一连”则蛰伏于当时的洛洞石门寨一带开展游击活动。
中国人民解放军粤中纵队某部在行军途中
1948年8月,解放战争进入决战阶段,各地的国民党反动势力意识到末日即将来临,作垂死挣扎。一天夜里,七团的团部交通情报员苏帝生急匆匆来到洛洞村尾的第一连哨站,向黄河连连长黄华和指导员马壮兴汇报紧急情况。原来,里洞的岗脚、象田和牛岗三地的伪自卫队正悄悄地聚集,要趁天亮前来洛洞村偷袭围剿。另外,国民党新兴县自卫中队长陈乃章率领的国民党新兴县自卫中队也连夜从县城前来增援,现在快到风门坳,正朝洛洞方向扑来。
七团“第一连”当年驻扎的洛洞哨站
情势危急,黄华连长和指导员马壮兴商量后决定马上带队伍转移。部队刚刚集合,岗脚和象田两地的伪自卫队已经气势汹汹地扑了上来。第一连的战士只好一边打,一边沿着山脊撤向山上的石镬顶。
石镬顶位于天露山脉,海拔900多米,整片巨石群面积有近40亩大,远看其形状恰似一只倒扣在山顶的大镬,故称“石镬顶”。在这里作为制高点,视野开阔,易守难攻。
远眺“石镬顶”
伪自卫队依仗着人多势众,分别从岗脚、黄窝两路后面紧追和包抄。敌我双方短兵相接,“乒乒乓乓”的枪声在天露山回荡着,惊飞宿鸟。伪自卫队虽然人多,但全都是乌合之众,缺乏过硬的军事训练素质,所以几次冲锋,也无法攻上石镬顶,反而被第一连猛烈的火力压了回去。就在此时,牛岗的伪自卫队也赶到了,三支伪自卫队联手合力,进行反扑。第一连的战士埋伏在石头垒成的掩体后面,沉着应战,为节省弹药,以点射为主,尽量提高杀敌的效率。
恒升集团党支部书记陈洪略向原新兴县人民游击独立大队大队长兼政委刘良荣老首长(左)采访“石镬顶战斗”的经过。
战斗进入拉锯相持的阶段,忽然敌人的左侧响起了密集的枪声,从黄窝茅坪那边的树林里喷出了一排排火舌,随之有几个伪自卫队员中弹倒地,把那群伪自卫队吓了一大跳,他们以为陷入了游击队的夹攻之中,丢下了几十具尸体就怆惶往下抱头鼠窜。原来,这是黄窝茅坪村长梁亚六和民兵队长梁云锦带着20多位民兵赶来石镬顶增援。随后,洛洞、田排村的民兵也闻讯赶来增援,加入了战斗,帮助抢救伤员,运送弹药。一些妇女送来了茶饭和治创伤的山草药。敌人退却后,战士们打扫战场时捡获了30多支枪和一批弹药。
石镬顶及“第一连”哨所位置示意图
约过了一袋烟的功夫,敌人又从山脚下朝石镬顶疯狂反扑上来,并且人数越来越多。原来,陈乃章所率领的国民党新兴县自卫中队赶到,遂发动第三次的进攻,他们目的要一举歼灭第一连。
国民党新兴县自卫中队动用了山炮朝石镬顶轰击,“轰隆隆”的炮声震撼山谷。敌人还抢占了离石镬顶不远处对面山头的牛眼石作为制高点,架起了几挺重机枪,“哒哒哒”对第一连的战士猛烈扫射。
“石镬顶战斗”地理位置示意图
双方激战了一个多时辰,苏帝生见已有几位战士中弹受伤,俯瞰下去,见一些国民党军队与伪自卫队似蚂蚁般从黄窝方向朝石镬顶包抄而来。经过几小时的鏖战,我方的弹药已快消耗殆尽,黄连长分析:前来围攻的敌人近500多人,且武器精良。自己的队伍只有100人左右,弹药将尽,如果强行在石镬顶坚持,便会陷入包围圈,招致全军覆没。
于是,黄连长便叫民兵们先行撤出阵地,借密林掩护循小道返回各自的村庄,然后对部下的第一连战士下令撤退。第一连的战士背起受伤的战友,快速从石镬顶往下撤。当他们来到田排村时,从黄窝方向涌来的敌人已经上了石镬顶,并朝着苏帝生等人追击而来。
石镬顶战斗遗址
在撤离过程中,苏帝生为掩护大部队顺利突围,独自一人往相反的方向将敌人引开。在躲避的过程中,他不幸中枪被捕。
敌人将其押解到岗脚村炮楼,并剥光他的上衣,捆绑在炮楼前的苦楝树上,用带刺的荆条来抽打。见浑身鲜血淋漓的苏帝生不肯屈服,敌人又改用点燃的神香火烧他的胸膛,再用烧红的铁丝穿透他的双掌。敌人用极其残忍的手段对苏帝生进行严刑逼供,但苏帝生咬紧牙关,拒不低头。
任由敌人威迫利诱,遍体鳞伤的苏帝生始终大义凛然,表现出一个共产党人坚贞不屈的革命气节。敌人见怎么也无法在苏帝生口中得到有用的情报,恼羞成怒,便在岗脚村屋背山将苏帝生杀害了。
苏帝生烈士牺牲前遭受苦难所在的里洞岗脚炮楼
翌日深夜,第一连的苏学俭(苏帝生胞弟)带人悄悄地下山来,强忍悲痛与愤怒,将二哥苏帝生的遗体收殓安葬在附近山岗。
解放后,政府在里洞地区建起了一座高耸的革命烈士纪念碑,将苏帝生等先后在里洞地区牺牲的20位革命烈士的遗骸安放在烈士墓中,以此作为缅怀先烈和启迪后人的红色教育基地,让红色基因代代相传。
社会各界祭拜里洞镇革命烈士纪念碑的情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