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5-04
来源:网络
访问量:
中区党组织在抗战后期正式领导建立起三支人民抗日武装,标志着中区人民把抗日武装斗争推向一个新的高潮;为中区纵队主力从珠江敌后的中山县挺进粤中准备了条件;为后来在中区成立广东人民抗日解放军奠定了坚实的基础。由于时局的变化,侵华日军此时志在打通中国大陆交通线,作为陆上支援在太平洋孤立无援之日军。对此,中共中央早在1944年7月25日电示广东省临委、军政委员会:“敌阁虽更迭,但对打通粤汉路仍势在必行。你处工作应一本开展敌后游击战争之方针加紧进行。”同时指出:“敌向北行动,三角洲及其与西地区亦可能扩大我现有武装。”中共广东省临委、军政委员会遵照中央指示,于1944年8月在宝安县大鹏湾半岛召开联席会议(即土洋会议)。会上分析了华南地区面临全面沦陷的形势,决定广东敌后抗日武装斗争从内线作战转变为外线作战,从过去狭小范围的游击战争转变为向全省范围发展。东纵先向罗浮山发展,进而向粤桂湘边开展工作。中区则首先求得普遍发展,然后向西江、粤桂边及南路前进,使前两方面配合,取得对广州的包围态势,将来会合于粤桂湘边界,迎接“二王”(王震、王首道)南下支队,创建五岭抗日根据地,将其成为南方一翼,准备将来配合全国的战略反攻。中央同时确定一年内东纵主力应发展四倍,中区部队应发展六倍(人枪同样)。会议还确定珠江三角洲南、番、中、顺游击区指挥部改编为中区纵队。这次会议同时指出:全省各地党组织必须积极配合和领导抗日游击战争,以抗日武装斗争为各地党组织的中心工作。
9月下句,我(当时担任南番中顺指挥部政治委员)参加土洋会议后回到中山县五桂山区槟榔村召开干部扩大会议。这次会议有指挥部的领导及珠江、西江、薄中地方党领导参加,会上我传达党中央7月指示和土洋会议精神。根据省临委、军政委员会关于南番中顺游击区方面难于归东江纵队统一指挥,有成立中区纵队之必要;同时组织部队挺进粤中,以四邑为基地,逐步向西江、南路推进,开辟新的游击活动区。会议同时确定了挺进粤中部队和留下部队的编组及具体行动方案。10月1日,内部宣布成立中区纵队及纵队领导成员名单;最后由纵队政治部主任刘田夫汇报了挺进粤中的准备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