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您现在所在的位置是:首页 -> 革命概述 -> 点击返回上一页
广东人民抗日解放军的建立与蕉山受挫(五)

时间:2023-05-04 来源:网络 访问量:

经过3次反顽斗争,不断取得了胜利,打击了顽军及地方反动团队的嚣张气焰,挫败了顽军企图消灭抗日人民武装的阴谋。同一时期,又组织了开平县长塘洞人民武装起义。从而,部队在中区扩大了政治影响。

为迅速开辟以新高鹤3县交界的皂幕山为中心的抗日游击活动基地,部队在新会、鹤山、高明、新兴、开平等县边界的广大农村,深入宣传发动群众,开展统战工作,召开开明士绅座谈会,开展建政工作。继在新会司前棠坑乡第一个乡级抗日民主政府建立后,继之又在新会的十区、十五区,鹤山第二区、四区、三区和高明的第二区建立起6个区级抗日民主政权。同时在鹤山的云乡、宅梧、靖村、白水带、双桥、荷村,新会十区的棠坑(已先建立),开平的水井等8个乡级抗日民主政府相继成立。此外还以司前为中心,建立中区六邑税站,统一管理税收,补充部队军需给养。

中区的抗日民主政权的建立,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联合一切主张抗日的各界民众组成的民主政权。这些政权建立后,实行了一系列的新政:如改国民党的征兵制为自愿制;废除征实征购,改为合理负担;废除一切苛捐杂税;实行减租减息;恢复停办学校,改善教职员工待遇;消灭土匪,维持治安。在农村实行借贷平粜,救济贫民,发展生产,改善民生;实行禁烟、禁赌,举办公益事业;动员青壮年参加抗日人民武装,建立民兵组织等。这时期,我部在中区经过一段时间的工作,已发展成为东从江、会前线,西至高明、新兴边境,南临潭江,以皂幕山为中心的新会、鹤山、高明、开平一部,面积近两千平方公里地区联成一片的游击活动区。在台山、开平大部、恩平边境的大窿洞山区也成为我游击活动区。部队也从中山挺进粤中时的500余人发展到近1100人,把中区的抗日武装斗争推向一个新的阶段,打开了局面。

1944年12月底,宅梧会议后,林锵云、谢斌、梁嘉等从皂幕山返回珠江敌后中山县五桂山区筹建珠江纵队。留在中区的罗范群、谢立全、刘田夫及省临委委员连贯、军政委员会委员梁鸿钧将原挺进大队及粤中的新鹤、高明、台山三支人民抗日游击大队,进行统一整编,并按中央批准的“用人民解放军树独立旗帜”,于1945年1月20日,广东人民抗日解放军(以下称抗日解放军)在中区发表成立通电,公开成立。29日在鹤山县宅梧镇召开成立大会,会上由连贯宣布抗日解放军干部任命名单:司令员梁鸿钧,政治委员罗范群,参谋长谢立全,政治部主任刘田夫。抗日解放军成立时下辖4个团1个独立营。第一团团长黄江平,政委关海,该团为主力团,随同司令部、政治部行动。第二团团长卢德耀,政委陈明江。第三团团长黄仕聪,政委郑锦波。第四团团长陈中坚、吴桐(后),政委李进阶。独立营营长黄国明,政委李鹤超。

相关专题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