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您现在所在的位置是:首页 -> 革命概述 -> 点击返回上一页
党支部的建立过程

时间:2023-05-05 来源:网络 访问量:

坝塘村离新兴县城30多公里,位于县城东南部,毗邻恩平、开平。兴育学校设在坝塘村两间崔氏宗祠内。全村400多户,4000多人,99%以, 上人口.姓崔。解放前,坝塘村人,国民党新、恩、开三县联防大队长崔星辉手握重兵,扼守三县交界要地,呼风唤雨,称王称霸。该村封建官僚、旧军人、地主、恶势力雄霸一方,影响新恩开一带。

1939年初,国民党掀起了反共逆流,提出了所谓《限制异党活动办法》,排挤、打击、逮捕共产党员。中区特委为了保存党的力量,决定把在新会县抗日团体工作的共产党员分散转移出去。1940年.9月,派遣共产党员樊明(又名樊维克)到坝塘兴育学校任教,不久又派坝塘村人、共产党员崔卓峰到该校任教导主任。星星之火可以燎原,从此共产党的思想开始在兴育学校生根开花、结果。

1941年,特委书记陈春霖、新兴县委书记谢鸿照指示崔卓峰争取当上校长,以便掌握学校聘用教师权,可以安排更多的党员教师和进步教师到学校任教,以壮大党的力量,占领教育阵地,为扩大党的活动打下基础。当时,共产党员余渭泉任县教育科督学,通过他的周旋,使县长黄植文免去了挂名校长崔泽周的职务,批准崔卓峰任校长。崔卓峰任校长后,先后接收党员徐云、赵熙、冯坤、李申维和几位进步青年教师到学校任教。1941年底,成立了学校党支部,由崔卓峰任支部书记。赵熙任组织委员、樊明任宣传委员。1942年又接收共产党员何萍到校任教,这样兴育学校已经牢牢地掌握在党的手里。

学校党支部为了在学校中站稳脚跟,利用教育阵地开展党的工作,巧妙地运用党的统战政策争取村中父老绅士崔焕初、知名有识人士崔镇年、崔冠鎏支持学校的工作。全体教师同心同德,努力工作,在学校中开展形式多样的活动,如利用学习园地、展览室出版进步文章、刊物;利用戏剧班、歌咏比赛教唱革命歌曲,向学生、群众宣传抗日思想;利用美术、漫画、军训等向学生灌输革命思想,揭露日本帝国主义侵略中国的罪行,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从而团结教育学生,使学生在各种活动中受到革命思想熏陶,接受新生事物,自觉摆脱封建礼教的枷锁,向往进步、 文明的新思想。学校教师努力上好课,该校学生参加县各项比赛均取得好成绩。还积极发动学生家长、文盲人士回校就读夜校和识字班,教师经常家访,密切联系群众,从中向群众宣传党的政治主张,提高群众的思想觉悟,争取群众支持学校的工作。由于学校有优异的教学成绩,有生动活泼的教育环境,有村中群众的支持认可,特别是运用党的统战政策,争取村中有影响力的父老乡绅出面支持学校。1942年秋,在崔卓峰、崔学文、崔镇年等人的多方努力下,取得县教育科和县政府的同意,经省教育厅批准,兴育小学扩办到中学,向全县招收初中学生,至此,兴育中学逐渐成为培养革命人才的摇篮。

相关专题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