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您现在所在的位置是:首页 -> 革命概述 -> 点击返回上一页
鱼水之情,胜利之本之一

时间:2023-05-05 来源:网络 访问量:

1945年8月15日,日本政府宣布无条件投降,经历了8年浴血奋战的中国人民,终于赢得了抗战的胜利。久经磨难的粵中人民,多么希望和平、休养生息重建家园啊!但是,国民党广东当局执行蒋介石反共反人民的政策,首先在广东挑起了内战,于10月22日突然向集中在恩平朗底整训待命的广东人民抗日解放军发动疯狂进攻,致使数十名在抗日战场上锻炼成长的优秀干部和英雄战士血洒在国民党反动派屠刀之下,朗底人民又一次遭受了严重劫掠和摧残。

朗底战斗后,广东人民抗日解放军以争取全国和平的大局为重,遵照国共双方签订的《双十协定》,于1946年6月奉命随东江抗日游击纵队北撤山东解放区。上级党组织考虑到广东部队北撤后,广东会有一个白色恐怖的黑暗时期,地方党组织和抗日复员战士的生命安全毫无保障,抗日根据地的群众将会受到国民党反动派的迫害和摧残,因此指示各县、区留下的少数武装骨干,要认真贯彻“隐蔽精干,长期埋伏,积蓄力量,以待时机”的方针,坚持隐蔽的自卫斗争。我和冯超等17位抗日老游击战士,是上级党组织决定留下隐蔽坚持自卫斗争的一支武装小分队。从此,我们在新兴、恩平、阳春、阳江边界地区经历了一年多完全隐蔽的艰苦斗争生活。

国民党反动派自然不容许我们有继续立足生存之地。部队北撤前后,国民党正规军配合各县反动团队,对以天露山为中心的梧洞、夹水、大沙、合河、朗底、清湾等抗日根据地进行了疯狂的抢劫、反复的扫荡,对我人民武装则实行逐村搜索和追捕。敌人所到之处,网罗地痞流氓,支持反动势力,恢复乡村政权的保甲制度,推行“联防联剿人通匪(诬指我抗日游击队为匪)全村株连”的反动政策,强令抗日根据地边缘各村围村筑闸,建立乡村武装,各村遇“匪”要鸣锣鸣枪,互相策应。到处特务横行,设立关卡,盘查过往行人,出“花红”,悬“赏格”捉拿我抗日游击战士。还发布“奸匪自首令”,强令中共党员、抗日游击战士和支持帮助过中共武装抗日的爱国人士“登记自首”。他们对群众动辄以“通匪”、“支匪”的罪名,杀害无辜,捉人勒赎,妄图以白色恐怖政策,割断我人民武装与革命群众的联系。


相关专题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