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您现在所在的位置是:首页 -> 革命概述 -> 点击返回上一页
广阳支队史之恢复党委制,加强党对武装斗争的领导

时间:2023-05-05 来源:网络 访问量:

一九四七年下半年起随着人民解放军对敌作战不断取得重大胜利,全国主要战场形成了人民解放军对国民党军全面.进攻的总态势。在华南、广东,人民武装斗争的蓬勃发展,使国民党广东当局惊恐不安,深感其华南最后基地受到严重威胁。为此,宋子文于一九四八年一月和七月,先后部署了所调“分区扫荡,重点进攻”和“肃洲平原,围困山地”的两期“清剿”计划,更加疯狂地向各地人民武装和游击活动区发动大规模的进攻,妄图继续实现其将广东作为国民党支撑其南北对峙局面的战略基地。

根据上述形势和华南地区斗争的实际情况,为粉碎宋子文的“清剿”计划,中共中央香港分局决定由恢复武装斗争阶段转入放手大搞武装斗争阶段。

一九四八年二月,香港分局在香港召开高干会议。分局书记方方在会上作了《刘邓大军渡黄河后的形势和我们的任务》的报告,部署各地放手发动群众,大搞武装斗争。随后,香港分局又发出了《粉碎蒋宋进攻计划,迎接南征大军的指示信》,提出以“普遍发展,大胆进攻”来反对敌人进攻的方针,要求各地大力发展地方武装,建立游击据点以至根据地。与此相适应,番港分局决定在华南各省边区地域建立边区党委,以加强统一领导。会后,中区范围划入粤桂边区党委领导,但考虑到粤桂边区地域较广,联系不仅,香港分局又决定在边区党委属下建立广南分委(后称粤中分委),管辖云雾山区的茂名、电白、信宜和原中区所属各县的党组织和武装斗争。

二月,杨子江受香港分局派遣,从香港回粤中,担任新兴、恩平两县特派员,主要负责两县武装工作。三月,中共广南分委首先在内部成立,冯燊、吴有恒、谢创、欧初四人为委员。为适应新形势的需要,开始陆续将粤中区的党组织由特派员制恢复为党委制,建立分委属下的地(工)委,并初步划分、调整了各区所辖的范围。接着,成立了中共中区地委,谢创兼任书记,谢永宽、郑锦波(主管武装斗争)、周天行为委员,辖新会、高明、鹤山、台山、开平、恩平、赤溪、新兴和高要县的南部。此时,阳江县、阳春县宜属广南分委。

四月下句,中共中区地委在恩平县崩鼻岩村(现展开平)召开会议。到会的有地委书记谢创,委员郑锦波、周天行,以及中区所属各县的领导干部。会议通过传达上级有关指示,分析本地区形势,作出以下决定:(1)实行地方党和人民武装的统一领导;(2)大力发动群众,组织农会,开展减租减息和反“三征”的斗争,组织“两面政权”,迅速扩大武装队伍;(3)作出《关于粉碎敌人重点进攻的决议》。决议指出,今后当敌军向我任何单位移动和进攻时,我们要以加倍于敌的兵力,出击其据点,消灭其全部或一部,使敌人首尾相顾不及,造成其混乱和恐怖局面。而被“扫荡”之地区,我们的基干队要配合共所属武工队,在敌军之侧翼或其后方,择其可以“食下”者坚决消灭之,以削弱其有生力量。同时,大力开展平原地区的工作:各单位的力量要放百分之七十进平原,百分之三十于山地;白各单位即派出较强的武工队向开平县境内推进,武工队要迅速深入开平的中心和台山的北部及新会南部交通要道和市镇近郊活动,扩大宣传和政治影响,发动群众斗争;国坚决消灭地方的反动武装和国民党的下层工作机构,要迅速收缴恶露的枪枝,征借富农和华侨的枪枝;@迅速扩军以建立主力,五月底后正式成立中区支队直属三个地区兵团,一个主力团,二个独立大队,民兵扩至一百个中队,平均要有十倍的发展。

崩鼻岩会议前后,便在思平县建立五团,由吴枫任团长兼政委(6月由黄东明任团长)。在新兴县建立七团,团长防全,政委杨子江(5月陈军任政治处主任)。接着谢创派司徒棠、关锡棠、关彬三人到开平县赤坎,成立赤坎武工队,活动于赤坎、塘口、百合一带地区;五团派李荣显、毛羽丰、郑江三人到开平的马冈、龙胜及思平的尖石乡南部活动,成立武工队,活动于马冈、龙胜和尖石乡南部地区;新高鹤部队派甄昆光等三人到开平的龙胜活动,成立棠红武工组(后称龙胜武工组,划归五团领导);七团派梁海等人到开平县鹤洲乡,成立尖鹤武工组,活动于鹤洲、尖石、三联乡;梁树根等九人到开平县龙胜的北部成立齐洞武工队,活动于龙胜北部和恩平的白江乡,这样,上述地区游击区逐渐连成一片。

为统一地方党和军队的领导,加强武装斗争的领导。在中共中区地委成立后,广阳地区所属的各级党的领导机构也陆续成立。四月底,恢复了中共恩平县委员会,书记吴枫,副书记兼组织部长李克平,至六月增加郑鼎诺、黄东明、李白为委员。同时,经郑锦波批准成立思平江南大队,大队长兼政委邱子平,政训室主任郑棠;恢复中共新兴县委员会,书记杨子江,委员陈全、刘良荣,五月增加陈军为委员。五月中旬,建立中共漠南县工作委员会,中共两阳特派员李信兼书记,赵荣、姚立尹为委员,七月增加梁昌东为委员,辖阳春县的漂水、河口、新城、漂勒以南到阳江县的西部地区;建立中共漠东县工作委员会,李信兼书记,吴孑仁、马平为委员,辖阳春县的北部、中部、南部和阳江县的珠环、大八及思平县的清湾、那吉地区。同月,恢复六团建制,团长马平、副团长郑毅,政委吴孑仁。同时,成立春北独立大队,曹广为大队长,陈庚为政委。

与此同时,各县(工)委属下的区(工)委也先后成立。恩平县成立中共四区委员会、良西区工委、赤坎区工委和东北区区工委。两阳党组织成立阳东特区区委、春中区委和春南区委、清那区委。

七月,中共广南分委内部决定成立中共高阳地委,书记郑锦波,委员杨子江、李信、王国强。高阳地委管辖“两阳”、新恩边和茂电信地区。

九月,中共广南分委召开扩大会议。会议期间,为与建立各区小根据地相适应。又将各地(工)委进行调整,决定撤销原管辖台、开、赤、恩、新(会)、高、鹤、新(兴)和高要南部的中区地委、在新高鹤地区成立中共新高鹤地工委;在台(山)、开(平)、赤(溪)地区成立中共滨海地工委,辖台山县、赤溪县和新(会)、开(平)、恩(平)三县南部沿海和阳江东部沿海地区,并组织该地工委的武装工作委员会:在三罗地区,将中共三罗总工委改为三罗地工委,辖云浮、罗定、郁南县及新(兴)、云(浮)边,阳(春)、罗(定)、云(浮)边。十月,在两阳、新、恩边和茂(名)、电(白)、信(宜)地区调整成立中共阳茂电信地委(又称高阳地委)和中共新(兴)恩(平)开(平)中心县委。阳茂电信地委书记郑锦波,委员王国强、李信,将两阳、茂、电、信及恩平西部。并由郑锦波、王国强、黄东明组成该地委武装工作委员会,黄东明为参谋长。新恩开中心县委书记杨子江,副书记吴枫,委员黄飞、李克平,辖新兴、恩平县江北部和开平西北部。并从广阳支队五团、七团各抽出一部分连队组建为新恩开总队,总队长黄飞,政委杨子江,政治部主任吴枫。该总队直接由广南军分委统辖。从此,广阳地区各级有了一个坚强的领导核心。一九四八年十二月,茂电信划归粤桂边区党委领导,撤销高阳地委和新恩开中心县委及其总队。广阳地委及广阳支队恢复,两阳及新恩仍为广阳地委领导,再次形成了一个统一指挥、统一部署、统一行动的新领导核心,加强了党的领导。加速了武装斗争及其他工作的进程,保证了反扫荡斗争的顺利进行。

相关专题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