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您现在所在的位置是:首页 -> 革命概述 -> 点击返回上一页
广阳支队史之做好支前工作,迎接大军南下

时间:2023-05-05 来源:网络 访问量:

一九四九年九月,中共中央华南分局在赣州召开会议,制定解放广东的作战计划。其中,会议批准了《关于支前工作的决定》,号召广东各地党政军民紧急行动起来,全力以赴,做好迎军支前工作,以配合南下大军解放广东。

早在七月份,华南分局就发出了《加紧准备迎接南下大军的工作指示》。根据上级指示,粤中临时区党委和粤中纵队十分重视做好迎军支前工作,分别于七月二十日和九月五日在粤中《人民报》发表社论,要求各地区结合反抢掠、反扫荡斗争,动员群众,以便“贮储粮食保证大军的供应”,以及保证大军到达粤中后,不缺粮草、茶水,伤病员 照护 妥当,部队作战有准确的情报和足够的担架运输,还要开展慰劳和文娱活动等等。接着,九月二十八日,粤中纵队政治部发出《动员群众,积极组织迎军支前后勤工作通知》,对支前工作的领导、组织、人员等方面作了全面的明确的安排。随后,粤中临时区党委和粤中纵队给属下各支队、总队下达筹集支前物资的具体任务,其中,广阳地区负责筹集稍谷十万担,柴二万担,禾草六万担,油、盐、菜、猪各三万担。

对于迎军支前工作,中共广阳地委和二支部队是全力以赴,认真对待的。早在一九四九年八月中旬,在广阳地委扩大会议的《决议》中,就已经对迎军支前工作作了部署。九月,广阳地委、二支司令部在思平岑洞召开的扩大会议上,又进一步作了明确的安排。会议强调:在南下大军迅猛进军的形势下,以及敌军对广湛公路广阳地段两侧的残酷扫荡,预示广阳地区将是广州残敌南逃的退路之一,也是南下大军歼敌的主要战场之一。因此,广阳地区党政军必须紧急动员起来,依靠群众,千方百计,殚精竭虑,做好迎军支前工作,积极配合南下大军,解放广阳地区。

十月下旬起,广阳地区相继建立了县级支前司令部,各县领导兼任的支前司令是:阳江县长姚立尹,阳春县副县长陈枫,新兴县委书记陈特,恩平县委副书记李克平。与此同时,各区建立支前站,由区委书记兼任支前站负责人。

广阳地区各级党组织以及全体军民,采取多种多样办法,通过各种渠道,迅速筹措了大批粮食、柴草等物资。本来,内战爆发后,国民党政府历年来横征暴效,税收逐年升级加码,广阳地区经济不佳,加上七、八、九连续三个月国民党反动派的重点扫荡,大肆抢掠,又经过数万南下逃敌的搜刮,粮食尤其双乏。尽管人民群众生活十分困难,在党组织的深入发动下,人民群众支前情绪高涨,人人晒跃为解放广阳多出一分力量,多做一点贡献,所以,仅一个多月,就筹措军粮六百多万斤,木柴二百五十多万斤,马草二十四万余斤。此外,还有一大批油、盐、菜、猪等副食品,保障了军需。其中,新兴县支前司令部将全县城乡仅有的银行仓库存粮(当时国民党纸币形同废纸,银行靠用图表以保币值)三十万斤供应过往大军之需。由于从十月下旬起每日过往的南下大军数以千计,靠正常的碾米加工已来不及,新兴县就动员属华侨产业的吉祥泰米机昼夜开工碾米,还腾出仓库储备军粮,以保证供给军需。思平县除了保障过往部队的供给外,为支援阳江前线需要,从十月二十五日起,组织了随军支前民工五百余人,由县支前司令李克平、区由支前站负责人带领,把大批物资源源运到阳江城。作为主要战场的阳江县,南下大军有八万人,俘虏三万余人,加上马德和口粮,每天供应大米二十余万斤。由于所需量大,二支部队派出一干余人分头到田畔、大八、塘坪、大沟、新洲等粮产区,协助阳江县征集、调运粮食,做到源源供应,不但保证了大军的粮食,而且还保证了我军工作人员和阳江城群众等共十多万人的粮食供应。

广阳地区各级支前机构还组织了大批民工,日夜抢修被敌人破坏的公路、桥梁,其中动员数千名民工,奋战四天,修好了五十多米长的那龙桥和其他桥梁,迅速恢复了广湛公路恩平至阳江路段的畅通无阻。总攻前夕,南下大军从阳江城抢渡漠阳江进逼白沙之敌,当时鱿鱼头渡浮桥被敌军逃跑时破坏,架桥的木船被抢或烧毁,仅靠两条小船摆渡,大半天也过不完一个团。南下大军前线指挥员与粤中纵队司令员吴有恒在一起指挥阳江战役。吴有恒指示恩阳台大队全体出动,第二支队司令员郑锦波获悉,即令四团全体指战员星夜启程,与思阳台大队一起,分路沿江上至大八下到大沟、北惯寻找船只,很快就筹得船艇一百多条和大批船夫,在漠阳江重新架设了浮桥,使大军迅速渡过漠阳江抵达白沙,能及时对逃窜之敌实施包围。

对伤病员的医治、护理是一项不可缺少的工作。处于战斗前线的阳江城只有福民医院一百多张病床,在总攻前夕,大军为有备无患,要求扩充病床。二支队闻风而动,决定借用县城中的阳江县县立中学、宏中中学、文范中学和农业职业学校及南思小学等校舍设立临时医院,很快就筹借了一大批床铺、被褥、碗筷等用具,共设置了病床六百多张。除了

二支队派出管理和护理人员外,有三百余名男女学生到医院里参加护理和服务工作。医护人员在医院日夜轮值,给伤员喂饭、喂药,以及洗衣、洗被、包扎伤口等,并经常唬寒问暖,表演节目,以娱伤病员身心,使许多受伤战士能够早日康复出院,重返前线杀敌。一部分转到恩平医治的伤病员,二支司令部安排汽车运送,沿途受到恩阳游击区军民的热情接待。伤病员在治疗期间,得到恩平医护人员的悉心照料。无微不至的关怀,如在家一样温暖,深受感动。

当南下大军进入广阳地区后,二支队从六团、七团派出向导、带领南下大军胜利到达预定地点。八团从双捷圩带领大军尖刀部队走捷径进入限击阵地、使部队及时赶到阵地设防。阳江战役结束后,大军继续进军粤桂边境,追歼逃敌喻英奇部,阳江县支前司令姚立尹亲率民工队、担架队一千余人随军出发;二支队派出以班、排为单位的小分队作向导,随大军进发,其中六团派出一个排阻三十九军进入广西玉林地区,至广西解放才回原建制;四团派出指导员梁健民带领一个班为十四军作向导进军云南,到云南全境解放后才回归原建制。此外,阳春县支前司令陈枫带领一支三千余人的民工队、担架队,随大军一直到达南路,为邻近地区的解放作出贡献。为了支援四兵团,阳江县动员中学师生中的十多名新民主主义青年团员参军。

在广阳地区,凡南下大军经过的地方,各地支前机构事先设立茶水站、警戒站、慰劳站,有的还搭起迎军门楼。当大军到来时,有的地方群众载歌载舞,列队欢迎。根据地内的各界群众,还为大军专门召开迎军文艺晚会,捐献大米、烧猪、活猪等各种食物。恩平根据地上凯岗村妇女会全体会员,高举着红旗,抬着大猪,挑着鸡、鹅、鸭和菜,敲锣打鼓,唱着“猪呀、鸡呀,送给边(哪)一个,送给英勇的解故军"等歌曲,步行十多公里,前往江州圩支前站慰劳南下大军。此外,南下大军准备渡海,解放海南,广阳地区提供一万支茅竹给大军作浮水工具。广阳地区军民,还在殓葬光荣牺牲的我军烈士,以及掩埋敌尸、造返俘虏等一系列战役善后工作中,尽心尽责,圆满完成任务。为此,二野四兵团各级指战员充分肯定粤中军民迎军支前工作,给予高度评价。

相关专题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