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5-05
来源:网络
访问量:
1948年2、3月间,上级派杨子江来新兴,4月上旬便搭起了广阳支队第七团的架子。第七团由原新兴七团和东征支队第三连组成,团长陈全、政委杨子江,政治处主任陈军,新兴人民游击独立大队的仍保留原建制番号,我仍挂着大队长兼政委的招牌。因为我是本地人,所以招牌还是要亮出来,实际是一套人马,两个牌子,统一领导。同时还成立了县委,杨子江任书记,我和陈全为委员。1948年5月,南路东征部队到达新兴,在东水大鄉和我们七团会师。会师后,在行军途中,欧初和杨子江说要发挥我军能打夜战的优势,以七团为主,加上东征部队一个连,由陈全和我率领,先后打开了社圩和集成的粮仓,其中八成归农民,二成归部队作军饷,还吃掉集成的乡府和自卫队,缴步枪10多支。接着,东征部队向新兴的西南进发,又到恩平去,把陈军、陈曙、杨华等一批骨干和黄华为连长的第三连120多人及2挺机枪、100多支步枪、10多支手枪留给新兴编入七团,从而增强了七团的队伍和装备。第一连连长黄华,正副指导员马壮兴、郑树辉,该连人数较多,武器装备较好,因而战斗力较强;第二连连长郑祯,指导员崔良均,该连是七团搭架子时的人马。7月成立第三连,连长黄明,指导员陈启中,20多人。一个多月后,根据上级关于要加强武工组,大力发展新区,开辟经济来源的指示,解散第三连,连长黄明带几个人到湾边建立税站。指导员陈启中去接收原新高鹤总队管辖的东北区,任区委书记兼办事处主任,还从连队抽调了一批骨干到地方搞武工组工作。全县武工组共有15个,每个组大概7人左右。由于加强了武工组,部队活动地区扩大了,部队人数也增加了。有两个武工组,敌人是很害怕的。一个是甘四武工组,专门到平原敌占区及县城周围活动,灵活机智,骚扰敌人;一个是大南谢冰武工组,谢冰是个女的,你可不要小看她,对敌人她很威风神出鬼没,打击敌人。1948年10月到1949年8月间,杨子江调任新恩开中心县委书记,48年底任广阳支队副司令员,由陈全同志任七团团长兼政委和县委书记,容海云和杨彪先后任政治处主任和县委委员。我则一直任县委委员。冯汉英任副团长。1949年8月,陈全同志调支队任四团团长,陈特同志任七团团长兼政委和县委书记,副团长是贺金龙,县委委员是我和杨彪,直至解放后。
1949年1月,第一连抽调到纵队独一团。不久,第二连又调到支队钢铁营。这样,县委便决定把区队整编改为连队,宣布成立长江连、黄河连和珠江连。当时区队(也叫中队)有:东水中队、白马中队、南区中队、东北区中队。后来成立的区队有共成中队、西区中队。这些区队后来都整编为七团连队。1950年初,七团改为县大队,贺金龙任大队长,覃干任教导员,下设自由、民主、团结连和公安连。
解放战争时期、全县共有24个交通情报站。情报工作由甘科同志负责,他以舍村一带为主,到处转来转去搜集情报给部队。交通工作由吴文同志负责。潘勤珍从抗日战争到解放战争都做交通员,是个老交通。她很有办法,既熟路又很能迷惑敌人。东北区有个陈伯,两父子都做交通员,专走夜路,不怕鬼,不怕蛇。特别要说的是西区交通员宋棠同志,敌人捉了他.软硬兼施迫他供出各个交通站及游击队情况,他宁死不屈。敌人把他杀了,还把他的头挂在船岗圩。这些同志值得我们学习。纵队、支队和七团还在合江、曹田设立医疗站和各种培训班、枪枝修配厂等。
在游击区,我们是“多 兵种”配合作战,除了主力连队外,还有武工组、区队和民兵。区队配合主力作战,武工组负责打土顽,捉反动头子,开辟新区,搜集情报,宣传政策,发动群众,帮助部队解决给养等,民兵负责维持本地治安,又是扩军的主要兵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