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5-05
来源:网络
访问量:
1949年10月19日,中国人民解放军陈赓部队四兵团十四军41师和40师118团先头部队兵分两路分别从东线公路和绕小南经社墟上沙直指新兴县城。两路部队势如破竹,其中下沙敌自卫队不自量力截击大军前进,被大军一轮炮火扫射,不费吹灰之力全部消灭。午夜时分,两路部队集结于东门桥头和东山庙桥头等待攻城命令下达。
退守在县城内的国民党广东省第三行政区保安副司令赵仲荣部,广东省保安第二师唐桂龙营,叶肇的得力干将伍继南部以及县自卫大队,正梦想着依靠东门桥头有坚固的碉堡扼守,东门河水深河宽,城内兵多粮足,解放军是难以攻入县城的。正当他们洋洋自得之时,隆隆的炮声从东、南两面响起,解放大军攻城战斗打响了。
战斗刚开始,防守东门桥头的敌人凭借坚固的碉堡负隅抵抗,用机枪密集扫射封锁大桥,战斗非常激烈,有三名解放军战士负伤牺牲。在解放军猛烈炮火的攻击下,碉保被摧毁,敌人或弃械投降,或抱头鼠窜。两路大军突破敌人东门河防线后向县城纵深推进,英勇的战士很快占领了警察局、自卫队总部。叶肇在伍继南一班人马的护卫下慌忙向云浮西山方向逃跑。县长陈国垣、国民党县党部书记长苏冠冬及县自卫大队陈乃章,率领残部逃往笔架山,来不及逃跑的敌人,乖乖地做了俘虏。20日,七团指战员及地方党政干部进城全面接管政权。22日,军管会成立,军管会和七团党委作出决定:乘胜追击,彻底、干净消灭县境内的残敌,巩固新生的人民政权。27日,七团副团长贺金龙命令梁达德连长带领一个排战士配合南下大军围剿逃往笔架山的残匪。
笔架山位于船岗墟的西南面,南面与合河、里洞相连,西面背靠二十四山,与河头、天堂接壤;北面可出赣竹、县城。残匪选择了笔架山作苟延残喘之地是经过筹谋的,这里靠近村庄便于掠夺食物,进可以偷袭船岗墟、进击县城,退可以隐藏于合河、河头的深山老林中。敌人以笔架山为依托,结营于附近的村庄,他们不甘心失败,妄想东山再起,推翻新生的人民政权。
27 日,剿匪部队到达指定的位置,拂晓前抢占可以居高临下控制敌人窝藏村庄的高山。部队除掉了敌人设在山头的哨班后,兵分左、右两翼迂驱,三面夹击敌人。经过两个多小时的激战,战斗胜利结束,此战俘敌官兵117人,缴获白朗林轻机枪7挺,日式轻机枪1挺,各种长短枪100多支,弹药一批。陈国垣、梁义、陈乃章、赵仲荣等匪首化装潜逃。
1950年3月初,逃到云浮、阳春西山一带山区躲藏的叶肇,纠集原国民党新兴县保警总队长苏锦怀、原国民党新(兴)、高(要)、云(浮)三县联防总指挥刘水生、陈乃章等匪首,组织残兵败将数百人发动了"勒竹暴乱"和“车岗暴乱”,枪杀革命干部和群众,抢夺粮食,妄图推翻新生的人民政权。暴乱发生后,县委火速派出县大队(1950年2月,七团改编为县大队)赶往赣竹追剿残匪、在西江军分区独立十三团的协助下,很快把敌人一网打尽。在车岗发动暴乱的土匪在区中队的奋力反击下也以失败告终。
七团在新兴的战斗历程,也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武装,为了人民的和平幸福而不懈艰苦奋斗的光辉历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