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5-08
来源:网络
访问量:
1946年7、8月间,全国形势起了变化,国民党公开破坏“双十”协定,大规模向解放区进攻。在广东,由于部队北撤,我们经过近半年的潜伏、隐蔽斗争,广东国民党的军队也逐步调集北方,广东游击队在军事上的压力减弱了。地方联保也松下去了。由于国民党公开破坏停战协定,所以我们公开活动在政治上也有理由了,1946年下半年开始,旗帜虽然没有打出来,但宣传活动就开始了。所以当时部队就不是采取完全隐蔽的办法,小分队就向平原发展,向大沙,向蕉园、尖石、鹤洲、新兴的稔村方向发展,想和高鹤梁文华的部队联接起来,当时主要是宣传发动群众,宣布国民党撕毁双十协定,发动反共内战罪行,同时打坏蛋,镇压1946年初时比较反动的伪保甲长,警察所所长。
1946年下半年,我和冯超分成两股,一股是依靠合水乡(恩平)向蕉园、尖石大沙方向发展,我这股是依靠朗底向凉西、铁马、大田方向发展,我记得罗明同志在锦波同志返回之前已经返部队,当时罗明同志跟冯超同志比较多些。
蕉园这个据点是通过蕉园村的梁秀池进行的,梁秀池是一个捞家,通过他进入蕉园与梁茂林结识,通过统战工作,还与尖石那个七叔联系上来,在蕉园通过梁茂林成立了一个人民自卫救乡队“尖鹤人民自卫救乡队”,这个武装不是我们的直接武装,是我们的外围武装。
郑锦波同志是1947年6、7月份返粤中,打熊华、打崔星辉是郑锦波返回之后。梁珍是1947年春从香港返来。同年4、5月份间,肇南的吴桐同志返到恩平向我传达准备公开恢复旗帜,叫做恢复小搞,准备大搞。传达后一段时间锦波同志才返回,约是6、7月间,返来不久郑锦波同志就把武装部队重新组织起来,把埋藏的一挺机枪、十多枝步枪挖出来。(我记得当时冯超没有返来,在恩平牛江渡一带地方活动),成立“新恩支队”,接着谢冰同志返回,派到新兴,部队才过去。
新恩支队成立,冯超是支队长,我是副支队长。当时没有公开出过布告,它作为一个骨干队伍,是包括谢冰的武工组,大概一月份我们就过新兴了。当时我们带一个基干队伍,郑祯带的。
为了扩大部队的影响,我们打箭竹塘、沙罗洞,崔星辉的自卫队,这些战斗郑祯都参加,我也参加了。
杨子江返回时就开始大搞了,他首先传达华南分局关于大搞武装斗争的精神,把埋在地下的长枪重炮挖出来,动员曾经参加过抗日斗争的复员人员归队。新兴有梁伙、梁来等十多人归队,我们的队伍也就扩大了。
我们在合河和盛洞等地活动了一段时间,便扩展到东水大望、勒竹塘一带。当时,我们的意图是向高鹤发展,靠拢,使两个地区能够连接起来,便于开展活动。
七团建立前,主要任务是建立自己的活动据点,打击作恶多端的反动乡坤、恶棍,从而扩大影响,打击敌人的嚣张气焰。我们早期的活动地盘是南面山区。为了得到地方党的经济支持及情报,也曾与地下党有过联系,并且建立了情报站,组建了情报网。舍村就是一个情报点,主要成员有甘四、甘科等。
七团建立,以及东征部队的到来,武装斗争进一步发展,进入了第二个阶段。那时,队伍扩展到两个连(其中一个连是东征部队),以后又广泛动员地方进步青年参军,从 1948 年春天开始,坝塘、东水、三叉坑等地有不少人先后入伍,部队很快便发展为三个连,有三、四百人之多。接着打了几个胜仗,局面也就进一步打开了,跟着建立南区武工小分队。
向东水发展以后,和盛洞等地便成为后方,解决了伤病员休养生息之地。为了巩固和盛洞后方基地和东水交通线,派出郑康养、谢冰武工队,深入新兴腹地活动,以保证南区的安全,并逐步封锁里洞,切断与新兴方面的联系。于是又组建东区武工组,不久,又建立西南区和东北区武工组。当时,这些组织没有确切的名字,可叫武工组,也可称地区小分队。它的主要任务是筹集粮饷,宣传发动群众,动员青年参军,巩固战略后方。
第三个阶段是建立各个地区的办事处。1948年7、8 月间,打了几次胜仗,加上队伍日渐扩大,便产生了建立政权的想法。可以说,办事处不但是武装斗争,而且是人民政权的雏形。1946年,东北解放区搞土改,1947年冀东一带也实行土地改革。我们进一步调动人民群众的革命积极性,部队袭击敌粮仓,开仓分粮给农民,在此基础上也开展减租减息运动。这时,我们的地盘也扩大了,能打大一点的仗,河村战斗就是一例。
河村战斗是为了打通往县城之路,是一场歼灭战。战前作过周密详尽的计划,欧初同志也参加了战略研究。记得贺金龙同志也在场,欧初听过我们战况分析后,还说:“独立工作一个时期之后,有很大长进”。我们七团在西南面担任主攻,聚歼敌赵仲荣部。当时七团有三个连,主要是钳制敌主力。粤中部队欧初带一个营(二百多人)负责阻击新兴方面的援兵,以及拦截敌人向县城逃窜。谁料敌人迂回到山后,向设在山腰的指挥部打枪吊炮。我不幸中弹负伤,我的警卫员负伤九处。
河村战斗虽没大获全胜,但也俘敌三十多人,迫使敌部撤兵收缩,村中的自卫队再也不敢组织,而我们的部队也就能在河村一带活动了,河村战斗是收到一定效果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