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5-08
来源:网络
访问量:
粤中部队的领导干部和部队的编制序列是:政委冯燊、司令员吴有恒、政委兼政治部主任谢创、副司令员欧初。纵队下辖3个支队、1个总队。3个支队就是第二支队,即原广阳支队,辖新、恩、开、两阳;第四支队辖三罗;第六支队辖新高鹤;1个总队就是滨海总队,在台山一带活动。初期支队的架子未搭,第六支队成立较早,其他支队只成立了一些独立团。二支队辖下的五、六、七、八团是在纵队成立时就公布了。五团在恩平,六团在阳春,七团在新兴,八团在阳江一带活动。
东征部队到新兴会师的地点问题,我记得会师大会是在大望开的。当时我们部队在东水一带开到和盛洞、中和一带,与他们接上了头,再把部队拉回大望,在大望举行会师大会。东征部队近千人,是很好很主要的一支力量,但人数多了,搞粮食给养搞得很辛苦。同时,大部队来了,也引来了一些敌人,保安团跟着来了。因此,区党委决定:采取适当分散部队,扩大游击活动区的办法来打击敌人,把原三连划归七团建制,1个连调给六团,1个连调给三罗,1个连给台南,留下的成立独立第一团作为纵队主力团。我们七团接管了他们的三连,补充随东征部队过来的陈军当团政治处主任,稍后又把东征部队的一个营长冯汉英提拔为副团长,这样七团的领导骨干和队伍的力量就充实了起来。
党组织方面,东征部队到来之后,新兴县委成员增加了陈军同志,但没有马上接管地下党。当时,原地下党负责人陈国璋已经调到阳江去了。大概到了6月份我才通知地下党负责人杨彪到部队来,向他了解地下党的情况。当时,新兴中学、天堂中学都有党员。党员基本在学校工作、在农村的有三几个支部。杨彪当时在延平中学当老师,陈启中、何军等在天堂中学。杨彪到部队汇报工作时,我曾对他说,不要留太多人在学校了,可以抽一些出来部队工作,以便发挥更大的作用。杨彪汇报工作以后便回去了。当时有一个在延平中学教书的老师、叫严千年,家乡在腰古的一个山村里,那里有个自卫队组织,有二、三十条枪,有起义参加游击队的意图,我们便派严千老师去做他们的工作,计划在暑假期间把这个自卫队拉出来,但事机不密,出了事,被国民党包围,这个老师也被捕了。杨彪当时也在那里,是匆忙中逃出来的,过了暑假他就回部队来。此外,当时伪县府那里有一个党员,名叫陈华,是伪县府的秘书,他与杨彪没有发生直接的关系,后来我们通过杨彪和他取得了间接的联系,得到过一些情报。当时的伪县长叫什么,我记不得了。后来这个县长调走了,陈华也跟着调到阳江去。解放后陈华当了阳江县人民政府的副县长。
关于区办事处,它是政权的雏形。后来改为区,有南区、东区等。区下面有区中队,完全是政权形式。有些乡已成立人民政府,县人民政府则建立得再迟一些。这是根据抗日战争时期的一些经验这样办的。武装发展到一定的时候,就要建立政权。我们建立这四个区也都是政权的雏形。下面成立区中队,或者叫武工队,减租减息就是由他们搞的。部队游来游去,搞不了这项工作,而地方武装则比较固定,最多是在一个区内游动。所以,减租减息、打坏蛋等都是由区内游动的区中队他们来干的。
我在新兴工作的时间,严格地说,从1948年1月算起,一共才10个月。10月份建立新恩开总队和新恩开中心县委时,我便离开新兴到中心县委工作去了。这个时候新兴的工作交由陈全同志负责主持。当然,直至解放前夕,我还在这一带转来转去,但新兴的工作,主要已经由陈全同志负责了。新恩开总队的负责人:总队长黄飞,我兼任政委,政治部主任吴枫,共3人,后来,郑鼎诺同志也列席中心县委。还要说一下,到第二支队正式成立的时候,当时也仍有叫广阳支队的,郑锦波是司令员兼政委,我是副司令员,专门负责管军事,吴枫是政治部主任。这样,我们的活动范围就比较大了,有时去阳江、阳春,有时候又回来新兴一下,这时候容海云同志调到七团任政治处主任,冯汉英调恩平去,由贺金龙任七团副团长。过了一段,我们还决定以钢铁营为基础成立四团,把陈全调到四团当团长,李白任四团政委。第二支队辖四、五、六、七、八共5个团,四团是主力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