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您现在所在的位置是:首页 -> 革命遗址 -> 点击返回上一页
中共新兴县委机关旧址纪念室

时间:2023-05-08 来源:网络 访问量:

中共新兴县委机关旧址纪念室(在原址上重建),中共新兴县委机关驻地(1941—1943年)——新民小学,位于新兴县六祖镇三叉坑上朝村前50米的一个土坪上。三叉坑位于集成龙山国恩寺右后侧约2千米处,有上朝、下朝、洞心、凤村4个村庄。因有3条溪流像"三叉"形流经该地而得名。三叉坑三面环山,背靠三宝鼎山,与共成东水大螂连成一片,山高林密草深,西面有一片较开阔的田野,隔河相望是雅岗、上洞等大村庄。原新民小学坐东向西,青砖瓦木结构,正楼两层,上层是教师宿舍,下层是办公室,正楼南北两侧各一间教室,总建筑面积约100平方米。

1941年2月,中共新兴县工委组织部部长冯华,从育才小学寺田分校转移到三叉坑创办新民小学,并任该校校长,中共新兴县工委书记李海任该校挂名教师,并筹建新学校。此时,中共新兴县党组织划归中区特委领导。1942年元月,新楼落成,学生、群众喜气洋洋,冯华命老师挥亮写了一副对联,上联是“新育人才共除国难”,下联是"民充兵力同扫倭凶",贴在学校大门口。

由于新兴县处在抗战的第二线,国民党掀起反共高潮后,从外地转移到新兴县的共产党员日渐增多。中区特委决定成立中共新兴县委,谢鸿照为县委书记,冯华为组织部部长,县委机关就设在三叉坑新民小学。此后,司徒霞、梁景光、谢冰、谭宝泉、罗明等共产党员也先后到新民小学任教。1942年5月,三叉坑党支部成立,罗明任党支部书记。同年6月,三叉坑党支部在青年中建立党的外围组织“新民主主义友谊社”,对学生和青年农民进行培养教育,其成员后来都加入了中共组织,三叉坑先后有20位青年参加了革命队伍。1943年6月,县委书记谢鸿照调离新兴县,新兴县也同时改为特派员制,冯华任中共新兴县特派员。

1958年,学校迁往国恩寺,校址被改建成猪舍。1962年学校复办,把正楼两侧教室修建,加高后仍用作教室。1998年5月重建,翌年3月竣工。新楼正门保留了旧楼正门的形状,新楼总建筑面积420平方米,三层六室,混凝土结构;内设有办公室1个,展览室1个,教室4个。展览室面积50平方米,门口挂有“抗日救国革命斗争史展室”牌匾。展览室陈列有:三叉坑人民抗战斗争史展,曾经在三叉坑开展革命活动或指导过工作的老首长的照片、题词;游击队员的图片、题词;革命前辈冯华、谢冰当年使用过的办公台椅和砚台、教学用书;以及党史部门组织编纂出版的党史书刊等。该展室是革命传统教育的场所。新民小学已成为云浮市、新兴县的革命传统教育基地。

相关专题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