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5-08
来源:网络
访问量:
中共新兴县支部遗址位于新城镇锦水居委西街小学。
1925年月12月,新兴籍共产党员叶季壮、梁新枝根据中共广东区委的指示,返回家乡领导工农运动。
他们回到新兴,首先深人工人最多的茶居饼业行工中宣传革命思想,常到有30多名工人的青云茶楼与工人交朋友、谈心事、问疾苦,向工人详细介绍了全国人民,尤其是工人反帝反封建的情况以及省港大罢工的动人事迹,建议工人组织起来成立工会。工人们深受教育和鼓舞,积极酝酿成立工会。12 月底,茶居饼业工会成立,为各行各业工会的成立起了榜样的作用。1926 年,新兴的群众性革命活动高潮迭起,工人农民联合反糖捐税斗争、县城工人罢工反剥削争取自身权益、各种反帝反封建集会、多个村建立起农会和农军等运动轰轰烈烈开展,在运动过程中,工农群众的阶级觉悟不断提高,一批运 动积极分子迅速成长起来。
党从这些工农积极分子中把符合党员条件的先进分子作为建党对象加以培养,并于1926年底把建党对象名单报送上级党组织。
1927年春,中共新兴县支部成立,支部党员有顾鉴伯、李星甫、陈宽、苏x等5人。党支部积极领导新兴的工农运动,使新兴的农民运动继续向前发展。
到1927年3月止,全县共有15个工会,工会会员1200多人;全县成立农民协会19个,含45条自然村,会员人数2320人。大部分农会成立了农民自卫军,人数500余人。
1927年4月12 日,蒋介石在上海发动政变。随后,国民党反动派查封各地群众团体,搜捕共产党员和工农积极分子,新兴的共产党员和工会、农会领导人纷纷转移隐蔽,新兴党组织停止活动。
1928年夏,叶季壮返回新兴恢复党组织。经过一个多月的努力,把分散隐蔽的党员顾鉴伯、李星甫、陈宽等找到,恢复了党支部的组织活动。但不到一个月时间,支部机关被查抄,党员又分散隐蔽,党支部停止活动。从此,新兴县党组织直至抗日战争初期才恢复起来。
中共新兴县支部设立在古筠书院(西街小学前身),建于清朝雍正六年(公元1728年),民国初期是县立第一小学,抗日战争时期为西镇中心国民学校,1955 年更名为西街小学。古筠书院在建设新学校过程中拆除,原址在西街小学校园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