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12-14
来源:网络
访问量:
大革命时期和土地革命战争时期
如火如荼的工农运动拉开新兴革命运动序幕
1925年12月,中共广东区委派出第一批共产党员到新兴县开展工农运动。那时正是国共合作时期。孙中山在共产党的帮助下改组了国民党,确立了联俄、联共、扶助农工的三大政策和反帝反封建的政治纲领。从此,中国共产党通过国民党这个统战形式,在全国各地大力开展工农运动。广东是革命的策源地,工农运动更是搞得如火如荼。新兴县工农运动就在这样的形势下开始。在党的正确领导下,运动搞得轰轰烈烈,有声有色。1926年2月,县城的反糖捐斗争及二月罢工,形成了新兴县的二月革命高潮。
1926-1927年新兴县农民协会会员证章
紧接着,举行各种反帝反封建斗争的纪念集会,示威游行,大造反帝反封建的革命声势。演戏筹款,援助省港大罢工的行动连续不断。在此强烈的革命气氛下,通过共产党员深入地组织发动工作,县城各行各业工会纷纷成立。农运也在1926年秋冬掀起高潮,至1927年初夏,车岗、东成等地区,凡靠近云浮、高要边界的村庄都成立了农民协会。
严氏大宗堂——车头村农民协会旧址
(曾是村校)
工农运动开展前新兴的社会概况
新兴县位于西江之南,粤中地区之西北,东南有天露山脉环绕,西南有云雾山支脉作屏障,形成东南西多高山,中部和东北部多丘陵平原的地势。高山树木葱笼,水源丰富,大南、小南、小西、西河、回龙五条水系均注入新兴江。江河两岸,沟渠纵横,清流不断,土地肥美。山间多林木,丘陵多甘蔗,平原多豆米,自古以来都是一个自给自足之地。全县面积1519平方公里,人口20万余。
那时,新兴江水满,舟楫来往如织。以县城为中心,水路往北直达肇庆府城,陆路往西直通南路高雷,往东直出四邑江门,对经济文化交流,尚称便利。新兴虽然有优良的自然条件,物产丰富,可是占农村人口74%的贫雇农仅占土地的19%,占农村人口6%的地富(包括公尝)却占了土地的66%,无地少地的广大贫苦农民受着地主的重租剥削,土豪的压迫欺凌,贫苦的生活现实,使他们产生要求幸福、解放的强烈愿望。这是新兴工农运动兴起的经济基础。
1925年,“五卅惨案”发生,全国人民义愤填鹰,工人罢工,学生罢课,商人罢市,一个反帝反封建的斗争高潮在全国掀起,省港大罢工震撼中外。9月18日,省第十二宣传队派冯秩初、李祥欣来新兴,宣传省港大罢工的意义。此时,广东农民运动正迅猛地发展。西江地区的广宁、高要、云浮、高明等地区的农民运动,给新兴以莫大的影响。在此蓬蓬勃勃的大革命形势下,迎来了新兴县工农运动的兴起。
第一个工会诞生
1923年6月,党的第三次全国代表大会对国共合作的方针和办法作了决定。决定共产党员以个人身份加入国民党,以此形式实现国共合作,同时明确规定,在共产党员加入国民党时,必须在政治上、思想上、组织上保持自己的独立性。1924年1月,国民党在广州召开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李大钊、谭平山、林祖涵(伯渠)、瞿秋白、毛泽东等一批中共党员进入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会。从此,国共合作正式形成。中国共产党党员加入国民党后,在全国各地积极帮助创立和发展国民党各级组织。
1925年12月8日,中共广东区委以国民党广东省组织部名义委派共产党员叶季壮、梁新枝及同盟会员李星甫为国民党新兴县筹备委员。他们的任务是,一方面帮助国民党在新兴建立左派组织,一方面开展工农运动。
梁新枝
叶季壮等共产党员一回到新兴,即在育才小学设立办事处(后迁北街叶氏祠)。他们按照党的指示和孙中山“三大政策”精神,大力开展工农运动。当时新兴县城的工人,多属商业职工和手工业工人,而在这些职工中,以茶居饼食业职工为最多,也最集中,是首先发动的对象。叶季壮、梁新枝等一开始就深入到有30多名工人的青云茶楼中去,与那里的职工交朋友、谈心事、问疾苦,帮助职工们分析受苦的根源,指明团结起来和敌人斗争才是争取自身幸福的道路。由于他们说的都是工人的心里话,所以工人常聚在一起,听叶、梁讲革命道理。他们还向工人详细介绍了全国人民,尤其是工人反帝反封建的情况以及省港大罢工的动人事迹。蓬勃的革命形势,使工人深受教育和鼓舞。首先觉悟起来的工人成为积极分子,他们自觉起来进行同行业的串联活动,在工人中间很快出现一个互相教育高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