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2-17
来源:网络
访问量:
郑达明(1927-1948),原名郑帝生,又名郑帝宁,中山县三乡镇乌石村人。
1927年2月,郑达明出生在一个南美洲华侨家庭。他爸爸郑正心在巴拿马经商,他是家中长子,父母从小教育他要爱国。1935 年夏,达明进入本乡学堂读书,于同年底转学到香港九龙的香岛中学附小继续读书。他在香岛中学任学校报社编委,在报纸上刊登抗日活动的信息,并每月从生活费中抽出一部分支持报社运营。甚至让爸爸寄了1000美金回来让报社得以经营下去。经过7年的寒窗苦读,他成为“品学兼优,待人诚恳,服务精神尤佳”的初中毕业生。
1942年,珠江纵队领导人孙一枝来到香港,在郑达明就读的香岛中学动员爱国青年参加抗日。达明立马响应号召,写信给父亲表示想离开学校参加到抗日队伍中。他父亲十分支持他的计划。家人担心他年纪小,入伍会受苦。父亲却说“儿子是国家的!”。父亲不仅同意,还从资金和精神上继续大力支持他。
1942年冬,达明回家乡参加到抗日游击队并且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抗日游击队部队在他家里举办了几期军政学习班。他和母亲自觉地为学习班当“哨兵”。
1943年初,达明被调到独立第三小队,参加了在该队举办的连排干部训练班,掌握了一定的军事知识,参加了著名的反十六路扫荡和反六路“围剿”的战斗。他在夜袭石歧、突击南朗、出捣横门、摧毁乌头等大小战斗中,都表现得十分机智勇敢。
1943年冬,郑达明调到中山县抗日义勇大队任文化教员。1944年元宵节,抗日义勇大队决定“夜袭唐家”,郑达明奉命带领突击队参加战斗。唐家驻有国民党顽固派梁孔光的密侦队和梁鼎光的地方武装,他们投靠日寇,为虎作伥,作恶横行于唐家一带,欺压民众,横征暴敛,无所不为。抗战以来,民众被他们以莫须有的罪名屠杀就达600余人。抗日义勇大队决定铲除这两股敌人,首先派郑达明前去侦察敌情。他带领4个战友,深入敌人驻地。对敌人的火力配置、人员驻地等作了全面了解。抗日义勇大队作了周密部署。元宵节晚上11时许,大队在民众武装和友军张有民、钟汉明部配合下,对这两股敌人进行突然包围袭击。郑达明带领突击队冲锋在前,经过一场激烈的战斗,取得了胜利,由于达明出色地完成了侦察和突击任务,受到部队领导的嘉奖。
1945年2月22日,广东人民抗日解放军在蕉山村遭到国民党军队围攻,我解放军英勇反击,分2路成功突围。郑达明跟随省临委委员连贯、部队政委罗范群、政治部主任刘田夫和郑锦波等向郑锦波的家乡恩平东边朗村转移。郑达明身染虐疾,在战斗中脚又负重伤,但仍以坚强的毅力,紧随战友突出重围,支撑着进入恩平县境。但行至临近大坑村时终于昏厥掉队了。当他苏醒过来后,发现部队已经不知去向。此时,他的腿已不能先走。为了不暴露身份而连累队伍暴露行踪,他咬紧牙关,连爬带滚隐进附近一处小丛林里。此地是村的社坛,当天正逢元宵节,许多村民都在那里拜神,尽管他蜷缩在丛林中不敢动弹,但还是给一位妇女看见了。这个妇女怀疑他是个麻风病人,便惊惶失措地跑回村里去报告,幸好途中遇见寻找他的人,将他救回东边朗村,大部队也避免了行踪泄露。由于郑达明的伤势较重,实在无法随队行动,部队首长决定让他留在村里疗伤。他先在东边朗村武术教头郑芳家养伤,后在牛江渡圩口的关帝庙养伤,大约一个月后,伤好后又设法回到部队,继续战斗。
抗日战争胜利后,1946年5月,珠江纵队部分人员随东江纵队北撤至山东解放区,留下少数武装人员隐蔽坚持斗争。这时,郑达明以大局为重,执行上级的决定,转移到香港九龙运动场道香岛中学读高中,把读书作为党交给的一项重要任务。在香岛中学读书的日子里,他没有忘记一个革命者的使命,不仅给后进同学补课,还经常向给同学讲抗日的战斗故事,讲大陆的解放战争形势,讲共产党的主张,在他的努力下,团结了大批爱国青年,并参与领导了震惊香港的香岛中学学生运动。为了统一领导香港地区群众运动,中共香港工委成立了香港群众运动委员会。郑达明是青年群众团体红歌咏团的领导成员,由于组织学校的演戏、唱歌,宣传解放战争的胜利形势,揭露国民党反动派的罪行,他的身份有所暴露。当时正需要输送干部回内地游击区,于是党组织派他返回大陆参加游击队。正在这时,达明接到父亲来信,要他转学到美洲,攻读大学农牧专业。何去何从?他经过深思熟虑,这样答复他父亲:“我打算新年(春节)时离开香港,脱离在学校的学习生活,回到广东中区的山村。准备和那里的农民做点事,并向他们学习,丰富自己。请您不要说我冲动,您放心好了。决定今后自己的生活的去向,我是非常理智和慎重的。因此,我的出路是简单明白的,我们这一代的出路也是简单明白的。我晓得在农村里和农民中蕴藏丰富的知识宝库,只要我善于向他们学习,不断地充实自己,我一定能够锻炼成为一个忠诚而勇敢的人民战斗员。”于是,他又投
身到伟大的人民解放战争中。
游击战争在广东各地普遍开展,达明被安排在高鹤边区四云(云益、云勇、云独、云乡)搞群众运动。
1948年4月,广东人民解放军广阳支队第七团成立。此时,郑达明调任七团副教导员。同年8月,七团领导部署一个在船岗歼敌的计划。船岗圩是国民党西睦乡公所所在地,驻有一支反动武装,它严重地影响和阻碍着人民武装斗争的发展及游击区的扩展。因而消灭这股敌人,不仅在政治上和军事上对国民党是个沉重打击而且能振我军威,打通游击区与平原地区的联系通道,开创新兴县人民游击战争的局面。经过周密侦察和缜密部署,26日晚开始作战行动。达明随贺金龙带领的突击组行动。当晚,七团政委杨子江、三罗总队司令员李镇靖率领着部队,从大伙村出发,向船岗圩挺进。部队于晚上11时许进入战斗位置。这时,由于天黑行动受阻,贺金龙为了设法把机枪弄到山上的制高点,暂时离开了突击组。这时,达明跑到突击组的最前面,战斗一打响,达明就举枪打倒了敌哨兵,喊着:“同志们,冲呀!”同突击组一股劲往前冲,给后面部队打开了一条通道。但是,由于他冲锋在前,成为敌人攻击的焦点,他的手腕动脉不幸被敌人的子弹打中,顿时血流如注。他咬着牙,坚持到战斗胜利。
战斗结束后,达明被送到合河乡担水坑医疗站疗伤,由七团卫生员冯惠珠专职护理。在养伤期间,粤中纵队副司令员欧初、七团团长陈全等领导都去探望他,鼓励和安慰他好好养伤。但由于缺医少药,他的伤口发炎,血脓常流。经多方寻医问药伤势仍无好转。尽管如此,达明却坚持读书学习,他的床上堆放着马列主义著作和笔记本,勤奋地学习,认真地做笔记,还时常教医务人员学文化。在生命的最后时刻,他把母亲交给他的一条金链、一只手表和父亲寄给他的300元港币,以及自己的10多本文学名著交给冯惠珠,嘱托她交给团党委,作为他的最后一次党费,作为他对党忠诚热爱的最后表示。他依着床栏,面对并肩战斗的战友,用低微而有力的声音,念他写的诗篇《祖国啊!亲爱的祖国!》:
“祖国啊,亲爱的祖国!
毛泽东同志领导的祖国!
我从幼小的梦幻中,便听到你向我走来的足音。
如今,我看到你了,
你从西北的高原走来!
你在血的斗争中成长!
你是如此的坚强!
我,一个长期等待着你的,
受气的美洲华侨的儿子,
用了我的生命和血,
看见了你的风采。
你是这样的灿烂美丽!
祖国哟,我亲爱的祖国,
让我永远紧紧地拥抱着你!”
一夥真诚火热的心冰冷了,一双浴血奋战的豪健脚步停止了,郑达明同志与战友们永别了。新兴县委、七团党委在干部战士中开展了向郑达明同志学习的活动。同志们继承烈士的遗志,踏着烈士的足迹,迎着曙光,走向明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