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瑞章
来源:网络 时间:2022-11-11
调研队员们拜访了新兴当地泥塑传承人——曾瑞章;曾泉父子。
父子二人听闻队员为调研泥塑文化而来,热情地招待了他们。并带领他们去到自己的工坊,参观制作泥塑的过程。随后,又一同探访第二庙,水流庵,使大家对泥塑文化有了更深的了解。
采访父子的过程中,曾叔提到,新兴县泥塑并不出名,问出去也没什么人知道。他们做这一行,一是因为喜爱,二是为了生计。问及新兴泥塑的外观特点时,曾泉说外观主要取决于顾客的需求,会照着样子做。
文化的传承并不是一味的沿袭,而是在发扬它的同时给它注入新生命,也就是我们所说的创新。在问到传承人对创新的想法,他们说:“想过,并且我们还想多做点,不仅是泥塑,木刻花灯等我们也会做。因为泥塑只能做大的像,而且灰扑扑的,平时没什么人买。所以我们也尝试把泥塑跟面塑结合,做些好看的卡通模型出来试着卖,可惜大人觉得不太实用,而且小孩子玩容易摔坏。”
曾叔说,传统行当要发掘市场潜力,尽可能地创造经济价值,以赢取自身传承发展的有利条件。这个观点本身并没有错,但国内有些传统行当,为了迎合市场需求,对古老表现形式进行较大尺度的改变。而盲目的“创新”,带来的结果却是对传统的破坏。比如有专家提出,一些地方的传统戏剧,纷纷请音乐学院作曲家配器,请影视话剧导演排戏,用声光电包装舞台,结果不中不西,失去原有的地方味道,流于同质化,老观众不喜欢,年轻人不买账。
短短的几天调研时间,队员们从父子身上收获了许多。学到了如何工作,如何做自己喜欢的事。愿所有的传统文化都能被牢记以及喜爱。
上一篇:广东省新州六祖惠能文化研究会会长杜树坚:文化助力 融湾发展
下一篇:倪小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