蕴藏在时间里的老味道--黄山雄和她的豆豉厂
广东人喜欢用豆豉作调料烹调菜式,添加豆豉后烹饪的食物风味绝佳,堪称一流。在新兴大江有一间远近闻名的豆豉厂隐匿于山水之间,黄山雄是这间豆豉厂的传承人,多年来始终坚持传统手工制作,以女性的智慧和韧劲坚守着传统豆豉的老味道。黄山雄生于大江,自小在父亲工作的豆豉厂长大。当时的豆豉厂还是镇办企业,集体解散后因不舍豆豉厂倒闭,黄山雄父亲继续留下来加工豆豉。就这样在豆豉的浓香中,黄山雄耳濡目染度过童年,对她而言豉香是儿时父亲的气息,是家的味道。多年以后黄山雄从父亲的手里接过了豆豉厂,体会到豆豉价格虽廉,制作却考工夫:每天清晨她就要起床浸泡新鲜的黄豆,为制作豆豉提前做好准备,将黄豆发酵两次,再通过最重要的制曲过程,才能发生质变,成为老饕追捧的豆豉。在制作过程中,竹匾是不可或缺的工具,要让每一粒黄豆都接触到附着在竹匾上的菌种,再把它们一同放入温暖湿润的发酵房,毛茸茸的菌丝慢慢生长,将豆子完全覆盖。豆豉成曲,长达一到两周的过程中,会形成氨基酸、糖等物质,然后冲洗豆豉,天然晒干后随即被封存入缸,开始二次发酵,五十天后豆豉酿成,这时候的豆豉风味能品出蕴藏在时间里的老味道。大江的山清水秀、零污染的自然环境保证原料的高品质,手工做出的豆豉软糯爽滑、入口即融、豆香浓郁,但工序的耗时耗力让很多人望而却步。市面上有些厂家为加快制作速度,获取最大收益,故意在制作豆豉时添加化学剂,但黄山雄仍然牢记着父亲的殷殷教导:用化学剂对人体有害,我们要对得起良心,要做纯天然的豆豉。长久以来她一直遵循古老的传统制作方法,同时注重产品创新,通过改进工艺,研究出如何在不改变味道的前提下减少盐分,研制出蒜蓉豆豉酱、辣椒豆豉酱、豆豉姜等新产品。如今,大江豆豉被认定为县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登上广东卫视《老广的味道》节目,被云浮广播电视台、各网络平台采访报道。在豆豉厂发展的路上并非一帆风顺,产品虽好,但因场地限制产量有限,盈利不多,黄山雄内心一直希望做大做强豆豉产业,传承发扬父亲的制豉手艺,摆在她面前的是资金问题,为此她曾走过一段艰辛之路。2018年豆豉厂残旧需要维修和扩建规模,加起来大概需要30万多元动工费用,对于她来说无疑是一个天文数字。起初,她向亲戚朋友们借钱,但是很多人看到豆豉厂经济效益一般,都不愿意借,反劝黄山雄放弃豆豉行业,但她无法忘记父亲一辈子为豆豉劳劳碌碌的身影,始终坚定把工艺继承下去的想法和信念,最终向银行贷款、向朋友借钱凑够启动资金。三年来,在大江镇委镇政府的扶持下,黄山雄用心经营,大江豆豉厂走出了产品+“非遗”的新路子,重塑传统大江豆豉品牌,通过线上线下平台实现“小豆豉”链接“大市场”扩大销售渠道,不仅还清了全部债务,还带动了当地妇女积极加入豆豉厂工作,解决了本村妇女的就业问题。致富不忘本,饮水更思源,黄山雄常怀感恩之心,积极投身社会公益事业,在2020年大江镇内各学校即将复学复课之际,大江镇豆豉厂慷慨解囊,捐赠口罩1000个,对学校安全防护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为学生们复学复课助力护航。在平凡时光造就不凡豆豉,小小一颗豆豉色香味美,还富含多种营养物质,具有一定的保健作用,默默诉说着燕翅鲍肚固然难得,但日常小菜、杂咸料酱才是生活本真的道理。大江豆豉厂如今已有六十个年头,黄山雄在年复一年的时光里传承父辈手艺,在那一缕缕的豉香中守护着她的豆豉厂,守着她与父亲的回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