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兴县大江镇祥合食品厂
新兴大江:腐竹厂铺就“富足路”
今年以来,新兴县大江镇合河村委充分发挥自然生态禀赋、大豆种植业发达等优势条件,坚持把腐竹生产作为村级集体经济发展的重要产业来抓,多方引资100万元,建造腐竹加工厂,引导村民传承传统腐竹制作工艺,发展传统腐竹制作产业,擦亮豆制品品牌,打造农村特色产业,助推村级集体经济发展。大江镇合河村委因地处偏远山区,发展受到区位、环境等因素的制约,村级集体经济底子较薄弱。为改变现状,合河村党总支部坚持党建引领,从实际出发,积极探索村级集体经济发展路径,通过与华南农业大学国家大豆改良中心广东分中心合作,借助专家专业、技术、信息、产业等优势,培育壮大大豆产业基地。经过镇、村多方努力,引资100万元,其中合河村委以集体资金20万元入股,终于在今年上半年正式成立了新兴县大江镇祥合食品厂,最大限度的壮大村级集体经济,带动村民增收致富。在祥合食品厂制作现场,记者看到,每个木格上蒸腾起满是豆香的水汽,浓浓的豆香味扑鼻而来,只见工人徒手熟练地从豆浆盘里挑起腐竹皮,整理成条后,迅速晾到竹竿制作,晒场上一杆杆整齐的腐竹闪耀着金灿灿的光芒。,制作过程中不放入任何添加剂,保证腐竹的原汁原味。油润光滑的大江腐竹,煮熟后香醇嫩滑,深受顾客喜爱。据了解,大江镇祥合食品厂生产的腐竹均选用当地村民种植的黄豆制作,每天黄豆用量大,并聘请村民到食品厂工作,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村民收入,让腐竹香飘村民致富路。为进一步打开销路,镇、村干部创新思路,开展村企合作,帮助腐竹厂解决销售难问题。
大江镇:强党建促振兴,集体经济“强筋骨”
近年来,大江镇坚持将党建引领作为推动乡村振兴的“第一抓手”,充分发挥农村基层党组织的领导核心作用,通过加大村级集体资金、资产和资源“三资”统筹力度,做实 “组织推动、项目带动、村企联动”三项举措,按下村级集体经济发展快进键,推动全镇产业项目“多点开花”,基本形成了“村村有项目、村村有收益”的可喜态势。截至2022年11月,全镇5个村集体经济经营性收入均突破10万元。组织推动,增强集体经济内生活力大江镇建立党委统一领导、部门联动推进、村级具体落实的“一盘棋”工作机制,坚持把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作为提升抓党建促乡村振兴的重要任务来抓。依托开展抓党建促乡村振兴和农村党建示范镇村“两个示范创建”工作,以创建“四型”党委为抓手,把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纳入镇域发展布局,整体制定任务分解表,明确年度工作目标、责任单位和完成时限,实化9项工作任务、14个具体举措。同时,结合“双报到”“主题党日”活动,推动各党员领导干部开展专题调研,通过实地察看逐村摸清村集体资源底子。按照“整村推进、整镇提升”的发展模式,把党建引领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纳入各级党组织“网格化+清单式”工作任务清单,推动镇村干部研究制定实施村集体经济“一村一策”攻坚方案,创新推行村级党组织书记“擂台比武”等活动,以定期调度、现场督促、观摩评比等方式,高位推动各村(社区)集体经济发展项目落地见效,组织党员、群众因地制宜确定主导产业和经营模式。今年以来,各村(社区)党总支部在镇党委的引领下,通过探索“村企共建”“村社联动”等发展模式,5个村(社区)集体经济总收入达67.5万元,同比增长114%,实现“产业项目创收、盘活资源增收、股份合作扶壮”的村集体经济发展新局面。项目带动,助力集体经济提质增量大江镇充分发挥“聚焦林下经济,探索联农带村富镇新路子”的镇级书记项目“红色引擎”作用,把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作为村级“书记项目”,纳入基层党组织书记党建述职评议考核内容和绩效考核的重要内容,引领各村(社区)党组织瞄准林下资源“增长值”,推动村级集体经济全域提升。探索出“党支部+林+N”的多种生态产业发展模式,增强村级集体经济自身“造血”功能,助推村级集体经济全面开花。梭郎村党委实施“‘党建+基地’模式助推油茶产业兴林富民”的书记项目,通过撂荒整治盘活320多亩油茶林,推动油茶产业化和基地化发展,为村集体增加4万元收入。此外,大塘村党总支部依托大塘山庄打造乡村旅游“食宿+”发展项目,投入15万元升级打造大塘山庄,并以炆水库鳙鱼头成功入选县“十二道风味”为契机,用特色做优做强做响“大江大塘山庄”餐饮品牌,谋划发展“食宿+休闲旅游”深度融合,助推特色农产品与乡村旅游协同营销。今年以来,“大塘山庄”项目可为村集体经济带来6.32万元收益,同比增长23.4%。平岗社区通过土地流转盘活土地郎村60亩闲置地,发展黑鱼孵化项目,不仅为村集体经济创收提供新渠道,也能为社区新增多个就业岗位,推动集体经济和村民收入“双增收”。村企联动,推动集体经济有效壮大大江镇党委通过高位布局,推动各村(社区)联合发展,形成村级集体经济发展强大合力,让各村(社区)跳出各自为政、分散发展的传统思维,打破区域界限,通过村村抱团、村企抱团,有力推动全镇村级集体经济发展“提速稳跑”。今年,合河村委以集体资金20万元入股大江镇祥合食品加工厂,使其在加工厂内新建一个占地面积200多平方米的腐竹生产车间,投产后每年生产大江合河腐竹成品4万多斤,推动村集体经济每年可增收1.5万元。另外,合河村、大塘村、蕉麻村、平岗社区4个行政村共同与广东百源生鲜食品股份有限公司进行产业对接,整合集体资金210万元用于该公司项目建设和生产经营,按资金要素投入比例获取每年投资收益,预计每年可获取收益14.2万元。与此同时,积极探索“党支部+合作社+农户”发展模式,以镇各辖区内大豆、油茶、青梅、蜂蜜等一批特色优势农产品为主,开展农产品“抱团营销”。该镇发挥合河村、梭郎村供销合作社连接纽带作用,整合利用镇内特色农产品展销中心、“邮乐购”电商服务示范基地、豉香源豆制品加工厂、祥和庆加工厂等资源,拓宽农产品销售渠道,打通“产供销”链条,为打造“大江豆豉”“大江油茶”等区域品牌蓄势赋能,走出壮大特色品牌和发展集体经济的“双赢”之路。下一步,大江镇紧紧抓住党建引领村级集体经济发展“牛鼻子”,利用区位优势、资源优势,在做大做强优势产业上持续发力,着力培育村集体经济“增长极”,走出符合大江实际的村集体经济发展模式,以高质量发展迈出强村兴业富民的坚实步伐。来源:南方+新兴频道
大江镇:筑好人才之“巢” 蓄能乡村振兴
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重点工作,近年来,大江镇党委紧紧围绕解决乡村人才引不进、留不住、用不好等问题,依托乡村振兴人才驿站全力做好多元化引才、全方位育才、多渠道留才文章,致力打造人才集聚“强磁场”,一幅人才集聚与产业振兴同频共振的美丽画卷正在大江徐徐展开。党建引领促发展  建强驿站谱新篇为统筹做好大江镇乡村振兴人才驿站工作,成立了以镇党委书记为组长的乡村振兴人才驿站工作领导小组,建立健全人才政务服务机制,出台人才驿站实施方案、培训制度、进站条件等文件。结合“书记项目”、“头雁”工程等党建中心工作,以党建带站建不断提升乡村振兴人才驿站品牌形象。依托镇级党群服务中心优化建设,高标准打造出总面积约200平方米的大江镇乡村振兴人才驿站,设有专家室、办公室、洽谈室、培训室、大江镇特色农产品展销中心等,可为驻站人才提供培训、洽谈、休憩、展览展示等服务。通过深化“党建+人才”服务模式,辐射放大“培养一批能人、搞活一批产业、带动一方百姓”的人才效应,积蓄乡村振兴强劲动能。建库育才全链条  人才储备有质量为解决乡村人才短缺的瓶颈问题,大江镇充分发挥乡村振兴人才驿站阵地作用,采取建库管理、集中轮训、双向培养等措施,致力打造聚智引才新高地。注重人才引进和人才培训工作,建立人才驿站人才信息库。组织驻镇帮镇扶村工作队、科技特派员、“三支一扶”人员、高校毕业生志愿者等29名人员加入人才驿站。利用党建引领“多网合一”网格队伍进网入格,把全镇45周岁以下的优秀村干部、复员退伍军人、致富带头人、返乡创业人员等作为“纳才”对象,建立了涵盖84名不同类型乡土人才的信息库,动态掌握人才培养情况,择优培育村级后备干部32名。主动联络和对接高层次人才或团队,先后与广东省农业科学院、华南农业大学农学院等专业团队建立合作关系,引进讲师6名,定期开展大学生“三下乡”服务,累计开展相关产业培训20多场次,培育林下经济产业专业本土人才100余人次,推动人才驿站培训工作常态化,确保驿站管理有专人,驿站教学有师资,活动开展有保障。用好专家智囊团  科技下乡强产业“前段时间,通过大豆改良中心的教授示范带动和指导,我们的大豆种植质量和效益有了大幅度提升,从原来每亩的300多斤到现在的产量已经上升到平均每亩450多斤。”大江豆喜人的收成让豆农喜笑颜开。作为大江“人才链”与“产业链”耦合碰撞的产物,大江镇乡村振兴人才驿站以“产才直连”为出发点和落脚点,结合大豆重点产业和发展堵点精准开展人才引进与产业项目对接活动。通过与华南农业大学国家大豆改良中心广东分中心签订合作协议,精准匹配对应的专家团队开展“科技下乡”,助力春耕备耕,对症下药制定大豆种植方案,赠送优质种子并给予技术指导,推动建成了广东省大豆产业技术示范基地,有效打通本地大豆品种退化、农民种植积极性不高、产业链条发展缓慢等“堵点”,辐射带动本地500多户农户种植大豆2000多亩,年产量达120吨,为本镇的豆豉厂、腐竹厂提供优质原材料,切实以产业振兴带动乡村振兴。能人回归解乡愁  乡土工匠助振兴为进一步完善本土人才培养机制,提高乡土人才素质,人才驿站结合大江本土特色,通过加人力、投资金、送技术,积极开展以大豆、青梅、油茶等农业种植为主题的乡土人才技术培训和政策宣讲,定期组织乡贤人才开展实地调研、座谈交流,积极引导乡贤人才主动参与乡村事务和家乡建设。建立了梁英祥教育基金会,广泛开展助学奖教奖学活动,2022年共奖励优秀教师37人次,优秀学生100人次,扶助困难学生246人次,以此激励更多大江籍青年学子立志成才。培养了一批“土专家”“田秀才”在乡村振兴中竞相出彩,成立了大江镇合河供销社农业产业化联合体和大江镇祥合食品厂,推动大江镇祥和庆花生油加工厂、大江镇豉香源豆制品加工厂升级改造。“大江豆豉”“大江腐竹”“大江油茶”等特色品牌逐渐成为大江绿色发展的新名片,其中,大江镇豉香源豆制品加工厂于2022年被评为“云浮市巾帼创业示范基地”。(大江镇党委供稿)
大江镇合河村大力发展大豆种植 腐竹厂铺就“富足路”
云浮日报讯 (通讯员 蓝海燕 杨俊怡 黄定宙) 今年以来,新兴县大江镇合河村委充分发挥自然生态禀赋、大豆种植业发达等优势条件,引导村民发展传统腐竹制作产业,助推村级集体经济发展。合河村委因地处偏远山区,发展受到区位、环境等因素的制约,村级集体经济底子较薄弱。为改变现状,合河村党总支部坚持党建引领,从实际出发,积极探索村级集体经济发展路径,发展村级自主产业项目,有效破解村级集体经济难题。大豆产业作为大江镇的支柱产业,中央一号文件提出大力实施大豆和油料产能提升工程,无疑为发展大豆产业指明了方向。合河村委抢抓机遇,通过与华南农业大学国家大豆改良中心广东分中心合作,借助专家技术、信息等优势,培育壮大大豆产业基地,延伸产业链条。经过镇、村多方努力,引资100万元,其中合河村委以集体资金20万元入股,在今年上半年成立新兴县大江镇祥合食品厂。在祥合食品厂制作现场,只见每个木格上蒸腾起满是豆香的水汽,浓浓的豆香味扑鼻而来,工人们徒手熟练地从豆浆盘里挑起腐竹皮,整理成条后,迅速晾到竹竿制作,晒场上一杆杆整齐的腐竹闪耀着金灿灿的光芒。制作过程中不放入任何添加剂,保证腐竹的原汁原味,深受顾客喜爱。据了解,大江镇祥合食品厂生产的腐竹均选用当地村民种植的黄豆制作,每天黄豆用量大,腐竹生产车间也为本地村民提供多个就业岗位。同时,食品厂已和百惠超市签订合作协议,解决食品厂腐竹销量问题,目前食品厂腐竹年产量有4.5万斤,年产值约160万元,可为合河村级集体经济增收数万元。来源:云浮日报
用好专家智囊团,乡土工匠助振兴
“通过大豆改良中心的教授示范带动和指导,大豆种植质量和效益有了大幅提升,亩产从原来的300多斤上升到450多斤。”大江镇大豆喜人的收成让豆农喜笑颜开。作为大江“人才链”与“产业链”耦合碰撞的产物,大江镇乡村振兴人才驿站以“产才直连”为出发点和落脚点,结合该镇大豆重点产业和发展堵点,精准开展人才引进与产业项目对接活动。与此同时,通过与华南农业大学国家大豆改良中心广东分中心签订合作协议,精准匹配对应的专家团队开展“科技下乡”,助力春耕备耕,对症下药制定大豆种植方案,赠送优质种子并给予技术指导,推动建成了广东省大豆产业技术示范基地,有效打通本地大豆品种退化、产量低,农民种植积极性不高,大豆产业链条发展缓慢的产业堵点,辐射带动本地500多户农户种植大豆2000多亩,年产量达120吨,为本镇的豆豉厂、腐竹厂提供优质原材料,进一步促进了大豆产业发展强劲势头,以产业振兴带动乡村振兴。壮大人才队伍,既要引才,也要育才。为进一步完善本土人才培养机制、提高乡土人才素质,人才驿站结合大江本土特色,通过加人力、投资金、送技术,积极开展以大豆、青梅、油茶等农业种植为主题的乡土人才技术培训和政策宣讲,定期组织乡贤人才开展实地调研、座谈交流,积极引导乡贤人才主动参与乡村事务和家乡建设。据介绍,该镇建立了梁英祥教育基金会,广泛开展助学奖教奖学活动,2022年共奖励优秀教师37人次、优秀学生100人次、扶助困难学生246人次,以此激励更多大江籍青年学子立志成才。培养了一批“土专家”“田秀才”在乡村振兴中竞相出彩,成立了大江镇合河供销社农业产业化联合体和大江镇祥合食品厂,推动大江镇祥和庆花生油加工厂、大江镇豉香源豆制品加工厂升级改造。“大江豆豉”“大江腐竹”“大江油茶”等特色品牌逐渐成为大江绿色发展的新名片,其中,大江镇豉香源豆制品加工厂于2022年被评为“云浮市巾帼创业示范基地”。
上一页 主页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