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温氏食品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温氏集团的产业链闭环
在养殖产业链中,共有品种培育、种苗生产、饲料供应、饲养管理、防疫管理、产品上市等流程,要达到企业规模化大生产的要求,各个流程都需要资金、技术、土地、市场等方面的支持。温氏集团将产业链的全过程进行产业大整合,以公司为产业发展平台集合行业的各项优势资源,自己创办育种公司、种苗场、孵化厂、饲料厂和动物保健品厂,并推行规范和高效的产业化流程管理,促进产业化大生产的高速发展。温氏集团产业链全程管理的最大特点是将产业链上下游各环节的高效衔接,并实现产业链管理的自我完善和配套,在内部形成有效的自主监督机制,实现了产业链流程管理的大配套。以养鸡为例,公司从购进玉米、豆粕等饲料原料,到产出活鸡和鸡肉,都实现自身的全程生产管理。温氏产业链管理主要有以下环节:(1)品种培育和种苗生产。以适应市场需求的品种参与市场竞争,这是产业链管理的源头。温氏成立了自己的专业育种公司,自己实现了产业链的上游种苗配套,联合高校、科研院所等合作单位,对鸡(猪)品种的生产性能、抗病能力及生产潜力、成本等进行持续不断的改进,自主培育了一批鸡(猪)品种。(2)饲料原料采购、饲料生产环节。饲料是全程产业链管理中的基础环节。原料质量是饲料质量的根本,饲料质量是产品质量的前提。公司自主配套饲料厂,组织技术力量对鸡、猪营养水平进行深度研究,就是保证为公司产品饲养过程中的饲料质量能够得到保证,以优质饲料保证产品质量。(3)饲养环节。这是产业链管理的一个关键环节,主要由合作农户来完成。这一环节的利益(即农户的利益)是保障的重点,农户只要按公司制定的技术管理规程精心搞好饲养,每饲养一只鸡就可稳获1.3-1.5元的利润,在市场行情好时可获得2元左右的利润。(4)技术配套环节。这个环节由各分公司服务部和集团生产技术部来完成,负责技术硬件化、技术的普及和推广。产业配套有育种公司、动物保健品厂(疫苗和药品)、饲料添加剂厂和信息中心等。(5)销售、加工环节。每个养殖公司都配套有销售部,负责市场开拓,销售网络的建立与管理。温氏集团在上述畜牧产业链的五个主要环节,均实行“对内计划经济,对外市场经济”的模式进行规范管理,产业链各流程的生产计划全部服从于集团公司的肉鸡(猪)生产经营计划,根据年度计划来安排生产,在公司内部建立了一套相对封闭运行的组织管理和监管体系。在流程的绩效考核上,集团统一制定模拟市场运行的内部流程定价,各个流程相对独立核算,以流程价格来核算各个流程的管理效率。集团公司还建立了以集中式信息系统为数据平台,使内部各个流程的管理均处于严密的监控之下,产生了巨大的流程效率。来源:温氏集团微信公众号
温氏模式​
2013年的禽流感疫情,令全国各地的养殖户叫苦不迭,但湖北汉川市脉旺镇三坮村养殖户彭水发异常淡定。为啥?因为他饲养的9000多只的肉鸡“不愁销”。“我们一直与温氏集团合作,即使遇见灾情,同样包回收,平均每只鸡还有2.1-2.2元的毛利润。”这就是温氏模式的核心,简单来说,“温氏模式”就是“公司+农户(或家庭农场)”实现规模化养殖。温氏集团是国内最早探索“公司+农户”实现规模化养殖的公司之一。这种模式的主要内容有科学合理的产权制度设计、创新的产业化分工合作模式、高效的产业链全程管理、产学研紧密相结合、与时俱进的企业文化等,形成了以农业生产为主导,以公司为载体,将畜牧养殖产业链中的市场、技术、农户、土地、资金、厂房等稀缺资源进行流程创新与整合,产生产业链管理的综合效益,促进了企业的持续和健康发展。与一些跨国公司将所有的产业链环节都由自己掌控相比,温氏选择了一条不同的道路。据权威人士介绍,2014年,与温氏集团合作的农户平均收入约7.5万元,在落后贫穷的农村,这个收入还是不错的,今年目标是8.5万元,现在农村收入水平提高很快,温氏集团会跟上这个趋势。温氏集团会考核农户的收入是否达到设定的目标,如果没有达标,二级公司的总经理会受到扣除一部分奖金等形式的处罚。在市场相对低迷时,温氏集团为保障合作农户(或家庭农场)收入水平,会主动承担部分市场风险,2013年,温氏集团商品肉鸡销售毛利率出现负值,但是支付给合作农户(或家庭农场)的每只商品肉鸡委托养殖费用平均值仍保持相对稳定状态,每只2.49元,与2012年的每只2.58元相比,基本保持不变。来源:温氏集团微信公众号
温室集团的竞争力
温氏集团无疑是我国农业龙头企业成功的一个典范,关于温氏集团成功的经验,理论界有不同的看法,有人认为,“技术进步、制度创新以及与其他投入要素之间的互动均衡,是推动温氏集团产业化经营取得成功的关键所在”,有人认为公司与农户的合理利益分配机制,是温氏集团成功的重要原因。总的来看,温氏集团之所以能够成功,其实与集团形成的综合竞争力有关,这综合的竞争力当然包括我们耳熟能详的“温氏模式”,另外温氏集团延伸的产业链、合理的分配机制、违约及风险规避机制、产学研合作创新模式以及高效的信息管理系统这些因素也是关键。这六种竞争力构成了强大的综合竞争力,“公司+农户”模式使它能够与数万农户联结,为其发展提供了规模和基础;延伸的产业链使它能够分享农业产业链各环节的利润,为其发展提供了盈利机制;合理的分配机制使它能够建立相对稳定的利益分配机制,为其发展提供了激励机制;违约及风险规避机制使它能够在处理市场风险和各利益相关者违约风险中占主导地位,为其发展提供了保障机制;产学研合作创新模式使它能够开发企业所需要的技术,为其发展提供了技术创新机制;高效的的信息管理系统使它在规模急剧扩张时仍然能够实现有效管理,为其发展提供了管理机制。来源:温氏集团微信公众号
温氏集团的市场地位
我国肉鸡养殖行业的主要企业有温氏集团、正大集团、大成集团、圣农发展、常州立华等,产品分为黄羽肉鸡或白羽肉鸡,主要分布于广东、安徽、山东、福建、江苏等地区。其中,温氏集团和常州立华从事黄羽肉鸡养殖,其余上述企业均主要从事白羽肉鸡养殖。根据统计,2014 年全国黄羽商品肉鸡出栏量约为36.50亿羽,其中温氏黄羽商品肉鸡销售量为6.97 亿只,约占全国黄羽商品肉鸡出栏量的19.10%,位居行业首位。我国肉猪养殖行业的主要企业有温氏集团、河南牧原、雏鹰农牧、正邦科技等,主要分布于广东、河南、江西等地区。根据中国国家统计局数据,2014年全国肉猪出栏量约为73510万头,同期温氏商品肉猪销售量为1218.27万头,约占全国商品肉猪出栏量的1.66%,位居行业首位。来源:温氏集团微信公众号
温氏集团的产业布局
温氏是一家拥有30多年创业历史的大型畜禽养殖企业,以肉鸡和肉猪养殖为主,以奶牛、肉鸭养殖为辅,同时配套经营食品加工、农牧设备制造等产业。现已在全国23个省(市、自治区)建成160多家分公司。近年公司主营增量主要来自广东省外,目前省外肉猪出栏量超过700万头,肉鸡超过5亿羽。温氏的主业务即肉鸡和肉猪养殖,收入合计占主营业务收入的比例均值为 94%以上。温氏拥有6个祖代种鸡场、84个父母代种鸡场、7个肉鸡场和 3.27 万户肉鸡合作养户;拥有存栏种鸡约1288.19万只,其中,核心群种鸡约7万只。养猪板块中,温氏拥有15个原种猪场(其中包括 1个国家级和省级核心育种场、3个省级核心育种场)、47个扩繁猪场、141个父母代种猪场和1.78万户肉猪合作养户;拥有存栏种猪约93.99万头,其中,核心群种猪约2.10万头。来源:温氏集团微信公众号
上一页 主页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