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华农跟温氏是一家人,2008年登陆资本市场时,限于政策没能实现整体上市。”4月28日在深交所举行的媒体沟通会上,温氏集团副董事长温志芬说。这也解释了为什么温氏集团在资本市场上姗姗来迟。
“从上世纪九十年代,温氏集团就谋求进入资本市场。其最大阻碍是股东人数超出相关规定。”近日,温氏集团相关负责人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温氏上市愿望实现的主要障碍源于其发展史。1986年,集团创始人温北英在内部推行了职工全员持股制,号称“温氏食品、人人有份”,此举对于员工归属感和集团发展推动极大,于是造成了超过7000名自然人持股超过80%的局面,而根据2006年1月1日起开始施行的《公司法》修订版第七十九条规定“设立股份有限公司,应当有两人以上200人以下为发起人”,温氏集团的上市计划就此高搁。
转机出现在2012年9月底,中国证监会通过了《非上市公众公司监督管理办法》,该办法为股东超“200人”上限的公司在新三板挂牌进行股份转让交易打开了一扇门。2013年温氏集团为了规范工会代持行为,按照证监会相关规定以公证方式对该部分代持股权进行了股权确权工作;于2014年6月向广东省股权托管中心申请进行公司股份的托管,2014年9月,温氏集团通过证监会审核,成为非上市公众公司。扫清了集团上市的重大结构性障碍。
一旦上市,温氏集团将成为涵盖畜禽养殖、兽药生产、乳制品生产、农牧设备制造、海洋养殖等多个业务板块的全国性大型现代农牧企业,围绕养殖业务为核心打造更完整的产业链。不少行业人在议论整体上市后的温氏集团会不会借资本市场发展别的行业?对此,温氏集团相关负责人解释,将坚守主业、推动食品加工业。温氏集团将主力发展肉猪养殖,稳定发展肉鸡养殖,进一步巩固行业领先地位,在做强做大现有主营业务的同时,积极推动下游食品加工业的发展;结合资本市场力量,持续提高企业综合经营管理能力,全面提升企业综合实力和竞争优势,“目标是逐步将温氏集团打造为世界一流、全产业链的大型农牧企业。”
来源:温氏集团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