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光,又名劳景光,开平县沙塘镇联光书夏村人,1914年出生,1945年2月22日在新兴县蕉山战斗中壮烈牺牲劳光的父亲是加拿大归侨。抗战前,曾在沙塘圩开设米铺,家庭生活颇为富裕。劳光自小在家读书,品学兼优。1934年考入广东省立第二中学就读。毕业后入燕塘军校受训。劳光在广州读书期间,与一班在穗求学的同乡青年,在仙湖街劳族桂阳书院后楼的开平劳氏留省同学会处居住。学习之余,他经常与同乡青年谈论国家大事,关心时局的动向。
1935年北平学生“一二·九”救国运动,有力地推动了全国抗日民族解放运动的开展。这时满怀爱国热情的劳光,积极发动同学和留穗同乡青年,走上街头,参加反对日本帝国主义侵略的示威游行。他追求光明,憎恨黑暗。他的爱国行动,深受进步同学的赞扬,同时也为他后来走上革命道路奠定了思想基础。
1944年,日本侵略军疯狂地发动了一次旨在打通中国大陆走廊的作战。8月间,日军调集兵力,企图打通粤汉线和湘桂线,分三路进攻广西,其中一路由三水沿西江地区进犯。这时,劳光在西江江防掩护大队(简称江防队)第三中队任排长职务,奉命从沙坪率队集结肇庆金渡村,对肇庆峡实行封锁,作好迎击日军沿江西进的准备;并负责查缉经肇庆往梧州的走私货船。劳光在江防队时,因工作关系,与曾在我东江纵队打过游击的沈鸿光相识。由于沈鸿光受过我党的教育,对革命有一定的认识,他经常同劳光谈心。劳光目睹现实,对国民党的腐败产生反感。由于这种原因,沈、劳二人之间关系十分密切。1944年9月间,日军进犯西江,向驻守金渡村的江防队发起进攻。劳光与沈鸿光率部在西江的水口、下洞两地,向日军展开猛烈的扫射。后因力量悬殊,江防第三中队不得不向高明方向撤退。在撤退中与江防司令部失去联系。部队撤至杨梅地区,给养遇上困难。于是找高明具长钟歧接济伙食。谁料钟歧在日军进犯之前,已强征民船,将武器、财物、粮食装运到合水地方疏散,强令保甲长负责保管,而他则带着家属逃走。江防队第三中队因钟歧逃走得不到接济,陷入走头无路的困境。这时,高明县中共党组织已发动群众,展开声势浩大的“讨钟”斗争。在这种形势下,沈鸿光公开向劳光表示,说他曾在东江打过游击,现在我们有人有枪,也可以打游击。劳光当即表示赞同,并说自己也曾在鹤山它梧做过事,知道那里的环境好,有活动余地。劳光和沈鸿光平时注意关心士兵疾苦,士兵对他们也有好感。举事的问题,经过两人一番商量之后便确定下来,等待时机行动。
日军过境不久,钟歧回来,要追回被合水群众分掉的财物,气势汹汹地搞所谓“清乡办善后”。钟歧把江防队当作他的鹰犬来使用。第三中队当时被派驻合水圩负责追缴财物,引起劳光、沈鸿光和士兵的强烈不满。劳光看透钟歧的阴谋诡计,决定加快行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