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明,原名罗本智,又名罗求光,高要县人。青年时期,他负笈广州,就读于越山中学,在进步教师胡春水的引导和影响下,于1932年秋参加党的外围组织读书会,开展秘密的革命活动。他阅读过许多进步书籍和马列主义著作,接受了先进思想,积极投身革命斗争。1935年12月12日,广州学生举行响应北京学生发起的“一二·九”抗日救国运动,举行示威游行,罗明站在越山中学队伍的最前列,与破坏学生抗日运动的国民党顽固派进行了针锋相对的斗争,表现了一个爱国青年无畏的革命精神。1936年“一·一三”广州荔湾惨案前后,党在广州许名学校继续建立秘密读书会,并通过各种形式的群众业余文艺组织,广泛开展抗日宣传,罗明积极参与了这一活动。2月的一天,他在广州珠江路参加进步学生聚会时,突然被国民党特务包围,他与其他读书会成员一起不幸被捕。不久,他被党组织营救出狱,即赴香港九龙油麻地,经组织安排,在曾生同志任校长的海华学校教书,担任过该校教导主任,并于1938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同年12月,中共香港市委组织恩平旅港同胞回乡抗日服务团,罗明被调到该团,随后回到思平工作,在恩平城乡各地,利用各种形式宣传抗日救国思想,发动群众参加抗日斗争。194]年,国民党顽固派掀起反共逆流,回乡服务团被迫分散活动,他被调到朗底乡热水村创办农场,进行生产自救,继续从事抗日活动。同年底,他调到恩平县第三区区村乡隔巷小学教书,兼任该区区委书记,从事地下活动。在该区工作期间,他对党忠心耿耿,工作认真负责,密切联系群众,并且节衣缩食,把教学报酬交给党组织作活动经费,表现了一个共产党员的无私奉献精神。
1942年3月,罗明奉命到中共新兴具委机关所在地集成三叉坑新民小学工作,6月任三叉坑党支部书记。1944年1月,任中共新兴具特派员。为便于开展斗争,他转到共成乡白马山区高洞小学任教。他不顾个人安危,克服许许名多困难,深入群众,广泛开展抗日救国宣传,发动广大青年参加抗日武装队伍。三叉坑的梁华,舍村的甘钊,白马的李华、李拜等青年农民,就是经他发动于1944年秋到高明参加抗日游击队的。同时,他还在农村发展党员,建立情报交通站,为部队做好情报和后勤工作。为了掌握敌情,掩护党组织的活动,根据上级党组织的指示精神,他通过各种关系,选派一批共产党员打进国民党新兴具府及一些学校和农村基层政权,如云洞党支部书记欧效琨、布坪党支部书记黄应联、白马党员梁佐林,都打入当地国民党基层政权任保长或副保长;又如坝塘村党员崔卓峰、崔学文分别担任和平乡乡长、自卫大队大队副职务,掌握了该乡军政大权。坝塘党员崔卓峰和西震小学党员陈作楫(任校长)还打入国民党新兴具临时参议会任参议员。他们表面上执行国民党上级政权的指令,实际上做党的工作,如搜集情报,团结教育群众,掩护、接待党的领导同志,为党员找职业隐蔽,以及做好上层人士的统战工作等。他们利用政权组织的特殊作用,为党做了大量工作。这一时期,党的统战工作卓有成效,党占领了教育阵地,很多学校都有共产党员,其中坝塘学校和县城西镇小学的党员教师最多。坝塘兴育中学、三叉坑新民小学还组织了“解放军之友社”,进行地下革命活动,从中发展了10余位师生参加了中国共产党,他们以后都成为新兴县开展武装斗争的骨干力量,为革命事业作出了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