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鸿照(1916-1966年),曾用名谢光华,开平县塘口镇以敬龙田新村人,1935 年参加革命工作,1937年底加入中国共产党。曾任开平县委组织部长,中共新兴县委书记,两阳(阳江、阳春)军事负责人、两阳党组织指导.员,中共恩平县委书记,中共清远县委书记,中共英(德)清(远)边区特派员,英清阳边区人民解放大队政治委员,中共英(德)清(远)阳(山)边县委书记,粤赣湘边纵队连江支队第四团政治委员等职务。新中国成立后,历任中共新兴县委书记,中共西江地委组织部干部科科长。
参与开平党组织重建
谢鸿照1916年5月出生于以敬龙田新村一个华侨家庭,家里有姐姐、弟弟和他共3个孩子。父亲谢永扳因家境穷迫,漂洋过海当“ 猪仔华工"以维持家庭生活。
1924年,谢鸿照在塘口镇龙田小学读书,小学毕业后考人开平中学读书。他学习认真刻苦,成绩优良,操行良好,而且擅长体育。初中毕业后,他考人广州市二中高中部读书,因时局动乱,于1935年肄业回家。
1935年,共产党员谢创从苏联返回家乡以敬,创办以敬小学,聘请中共党员胡思仁为校长,聘请谢鸿照等几位进步青年为教师。谢创以学校为根据地,进行革命活动,开展重建党的工作。谢创、胡思仁常给谢鸿照讲述革命道理与有关青年工作等问题。谢鸿照虚心学习,勤于思考,进步很快,逐渐形成了共产主义思想。就在这个时候,他父母亲促他出国定居,他却毅然放弃了出国求富贵的机会,安心在学校工作。
在谢创的领导下,谢鸿照等教师们执行我党的抗日救国的教育路线,以《抗日救国十大纲领》和毛泽东关于抗日的论述为语文教材,以革命歌曲为教音乐的重点,以游击战术为体育训练的内容,向学生灌输抗日爱国思想。晚上,他们还在学校举办农民时事讲座、识字班、知识青年读书座谈会等活动,把该校办成一所新型的学校,成为向青年灌输新思想、培育革命人才的阵地。
卢沟桥事件后,全民族抗日的烽火在全国燃烧起来了。谢鸿照等教师与识字班的进步青年,联合校外一些进步人士,成立了校际联谊会,在圩镇和农村进行抗日救亡活动,通过文艺宣传队演出、组织“社训队”学习游击战术和野营训练、募捐活动、筹集物资慰问抗日前线将士,等等。通过上述- -系列的活动,发动民众共同抗日。
为了做好开平党组织的重建工作,1937年7月,关山偕同谢创,胡剑魁、周晃、谢鸿照一起去广州找中共广州市委,经市委同意,谢创、胡剑魁接上党的组织关系,批准周晃,周天行入党,并被派遣回开平重建党组织。同年8月,成立中共开平特别支部。开平党组织重建后,开平的革命斗争进人了新阶段。此时,谢鸿照虽未人党,但他为开平党组织的重建做了实际的具体工作。
随后,开平党组织立即加强党的建设发展新党员。谢鸿照经过党组织的培养、教育和考验,于1937 年底由谢创介绍,加入中国共产党。
此时,在谢创的指导下,谢鸿照积极地把停办已久的《潭溪月报》复刊,并担任出版委员、副主委,经常撰文在该报发表,宣传抗日救亡。这时,谢鸿照既是以敬小学教师,又是“以敬青年抗日先锋队”的领导成员,主管宣传和协助做组织工作。在谢创、谢鸿照等同志的发动下,全乡男女青年约有一百多人参加了这个抗先队。抗先队进行了抗日宣传、募捐、慰劳抗日前线将士、军事训练等活动。谢鸿照和他弟弟谢鸿惠负责军事训练工作。
开展抗日救亡活动
1938初至1941年4月,谢鸿照先后任中共以敬乡支部书记,二区特别支部书记,二区区委组织部长、书记,开平县委组织部长等职。
1938年春,中共开平特别支部决定在赤坎镇开办“新中书店”以经营书籍和生活用品掩护粤中区特委、开平党组织的革命活动。谢鸿照既大力捐资,还义务担任负责人和售货员。在谢创、谢鸿照等同志的共同努力下,该店越办越好,经营了近3年时间,完成了党组织赋子它的革命使命。
谢鸿照在领导开展抗日救亡活动中,很能把握形势,注重把最广大的农民群众发动起来参加斗争,同时在各种活动中加强党的发展和党员的思想教育。
1939年3月,江门、新会沦陷后,开平以敬地区的恶霸乘机垄断公尝、提高田租,米价一日三涨,农民不堪捱饥受饿,发出怒吼:“抗日必须反霸!”谢鸿照领导以敬支部党员深入农村,组织召开群众大会,串连发动群众,提高群众的斗志,组织反霸斗争,战胜恶霸集团,最终用公尝款救济了饥民,取得斗争的胜利。
1939年4月、10月,谢鸿照在开平二区2次主持召开区委扩大会议区委,着重讨论了如何发展党的组织、做好群众工作和党员理论学习等问题。谢鸿照常受邀为开平县委组织的党员训练班授课。他以深厚的共产主义理论知识,深入浅出地循循善诱学员,启发学员的革命思想和革命斗争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