筹建两阳武装队伍
谢鸿照来到阳春县先农乡中心小学做教师,任两阳党组织指导员,负责分批恢复两阳地方党的组织生活,筹备建立两阳人民武装抗日游击队。10 月,两阳党组织根据上级指示,着手组织抗日武装队伍。11 月,阳春党组织安排罗杰、陈华森和朱尚绚来到先农乡屯堡小学,协助谢鸿照筹备武装起义。经郑宏璋、朱尚绚、陈华森、严仕铭的发动,70多人准备参加武装起义。郑宏璋向谢鸿照推荐蟠扶乡舞狮班师傅黄选盛担任军事负责人。谢鸿照以共产党员的身份与黄选盛面谈,黄选盛欣然接受任务,并发动了阳江县捷轮乡和大八乡共70多人的队伍。黄选盛负责军事训练和军事指挥,共产党派干部负责政治工作。同月,谢鸿照等人与陈国璋等人在阳江太平乡冲口村会合,讨论加强筹备武装起义的领导。会面后,各自按计划进行起义筹备工作。
1945年2月19日,陈国璋、郑宏璋、黄选盛等人一起在阳春轮水田寮村筹划武装起义,被村保长发现告密。武装人员迅速分散转移,黄选盛因此牺牲。谢鸿照、郑宏璋、陈国璋等人转移到冲口村八元堂召开会议。谢鸿照宣布成立两阳武装筹备领导小组,谢鸿照任组长,郑宏璋、陈国璋任副组长。筹备领导小组成立后,继续以八元堂为中心积极开展革命活动,在织簧、蒲牌、儒洞、新圩一带建立了秘密据点,一批共产党员和进步青年积极筹粮筹款,筹备枪支弹药。
5月,国民党一五八师四六八团团长潘 立强坐镇阳春城,阳春被白色恐怖笼罩,谢鸿照调离阳春。
领导恩平开平革命斗争
1945年6月,谢鸿照参加广东中区特参憨风受习班。7月,学习结束,他调任中共恩平县委书记。同年9月,谢鸿照、李峰遵照中区特委指示,到开平召集开平特别支部成员李俊洁、关云在金鸡镇锦湖中心小学开会,会议由谢鸿照主持,历时半个月。会议作出几项重要决定:(一)恢复中共开平县委,由谢鸿照兼任书记,李峰任副书记,李俊洁任组织部长,关云任宣传部长;(二)发动群众,开展民主运动,扩大民主统-战线,执行争取和平民主的反对独裁、内战的方针,坚持和平,反对内战;(三)坚持民主,反对独裁;继续恢复党员的组织关系,健全党的基层组织和开展组织活动;(四)加强党的建设,发展党的组织,扩大党的力量。“锦湖会议"是开平党组织历史上的一个转折点。通过这次会议,使开平党的组织适应新形势的要求,进入新的战斗历程,对促进全县和平民主运动的发展起了重要作用。
开平县委恢复以后,谢鸿照和县委其他同志做了大量工作,一方面加强了党的组织建设和思想建设,继续审查接收党员的组织关系,建立党的基层组织,健全党的支部生活,发挥党的组织和党员的应有作用;另一方面,立即带领党员开展争取和平民主的宣传工作。当时,党组织印发了一批进步文章和《两个战场》的小册子,突出宣传中共中央发表的《对目前时局的宣言》及和平、民主、团结三大口号,向群众宣传我党关于和平建国的主张,揭露国民党反动派假民主真独裁、假和平真内战的骗局,使全县人民认清国民党腐败无能、祸国殃民的真面目,自觉起来反对国民党反动派的倒行逆施,拥护我党提出的和平建国的正确主张;同时,联系实际,对国民党反动派抢夺抗战胜利果实、横征暴敛、派兵对我县抗日游击区进行野蛮的“扫荡”,迫害群众的罪行进行了揭露,开展反独裁、反内战的斗争。这时,开平的国民党当局为控制教师,限令全县中小学教师加入国民党及由其控制的“教育会”,声称如不参加,就通知校方解聘。为了粉碎国民党反动派的阴谋,县委立即发动广大教师起来抵制这个反动政令。结果,当时没有一个教师参加国民党及反动的“教育会",反动政令成了一纸空文。此举,是开平人民反独裁、争民主的运动的开端。为了加强恩平县委的工作,1945 年11月,谢鸿照不兼任开平县委书记。
1946年5月,谢鸿照改任恩平县党的特派员。
参加多地革命工作
1946年7月,调往香港另安排工作。9月后,任中共清远县委书记。
1947年3月后任中共英德县特派员,中共英(德)清(远)边区特派员,连江支队直属的英清阳边区人民解放大队政治委员,中共英(德)清(远)阳(山)边县委书记,粤赣湘边纵队连江支队第四团政治委员。他在这些地区为革命为人民做了大量工作。
新中国成立后,1950 年2-10月,谢鸿照再任中共新兴县委书记。后任中共西江地委组织部干部科科长。1966 年5月离休。同年8月,因病在佛山市与世长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