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少年时代
一、童年时期
叶季壮,亦名毓年、耀周、郁年、兢天,广东云浮市新兴县船岗区(今六祖镇)水湄村人,1893年1月出生。
叶季壮的祖父、父亲都是独生子。他的爸爸叶新国,亦名字焕、园,长期以农、打工为业,年青时生活稍好,及后子女增多,渐入贫穷,为人忠厚善良,克勤克俭,待人友好。他的妈妈梁氏,新兴县集成区(集成镇)人,务农为业,勤俭持家,任劳任怨,被誉为贤妻良母。叶季壮有兄弟姐妹六人,他排行第三。他的长兄叶洁芸,二兄叶福锦(由于贫病,12岁时与世长辞)。叶季壮诞生后二十天。他的妈妈亦因贫困疾病而逝世.他的父亲叶新国只好请邻家的简福嫂做奶妈,抚养自幼便失去亲生慈母哺育的叶季壮,使这个年幼的婴儿得以成长。从此,家庭的重担便在叶新国身上。为了活下去,叶新国在日间拼力劳动,开荒种烟,夜间则以点松明火,松香照明到新兴江捞鱼虾,黎明到镇里卖来渡日,过着艰难的生活。叶季壮由于先天不足,后天失调,发育不好,长得又瘦又矮,在贫穷磨难中成长。
叶季壮自幼聪明,纯朴可爱,目睹父亲的辛勤劳动、俭朴理家,懂得勤俭的宝贵。每过农历新年春节,他的父亲与亲友给他的“利是”钱,他没有拿去乱挥霍,而是对劳动贫苦群众产生同情心,将利是钱买盐送给贫苦农民,直到用光。
叶新国读过几年书,知识较浅,但却深知读书的重要性。
虽然家庭清贫,他咬紧牙根,节衣缩食,送叶季壮入学。1900 年,叶季壮在水湄村私塾学习,后到新学校制的明德小学堂读书。他知道是在十分艰苦环境下爸爸送自己求学,遂自觉勤奋攻读,每次考试,成绩均列前茅,深受教师和同学们的好评。
叶季壮的爸爸为寻找劳动致富道路,同本村叶姓族人借款,在船岗镇南部创办了"生记"小商店,买卖生熟盐,因薄利多销,经营有方,生意旺盛,家庭渐好,遂续弦。叶季壮有了继母伍氏,又有了两个弟弟和一个妹妹。1909年,他小学来毕业,因病中途停学在家。1912年,他病愈复学。民德小学叶老师,发现叶季壮是有进取心的好学生。当叶季壮小学毕业后,经叶季壮的爸爸赞成,叶老师决定带叶季壮到广州读书。
叶季壮未离故乡前,曾随父亲,继母,叶氏族人,兄弟妹妹多次到新兴龙山国恩寺参观六祖诞庙会,只见海内外到来朝圣、观光的群众很多,游客络绎前来。他还观看群众抬着六祖塑像在新兴城和农村之间沿途舞龙,舞狮,八音,唱戏,烧鞭炮,非常热闹。他还听叶族群众说:六祖以“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的示法偶获得五祖传授衣钵,遂成中国禅宗第六代祖师。六祖诞时,僧尼诵念经文,祈祷世界和平、国泰民安、家庭和睦、吉祥如意、身心健康,让六祖的智慧,深入民心,恩泽施于千家万户,造福于亿万人民。叶季壮深感故乡新兴有这个传统六祖圣诞庙会,亦是弘扬中华传统文化,歌颂和平,教人善良,争取进步的一个机会。
二、青年时代
1912年,叶季壮随叶老师到广州后,一心想投笔从戎,期望做一名爱国军人,于是报考陆军学校。但他身体瘦,身材矮,不够体重标准,在体检时就名落孙山。他有坚强的意志,不灰心丧气,此校不录取,就转考设立在市内的广东公立政法学堂。他以优异成绩,考入该校。他在这所学堂,学习了法律、政治、政治经济学、伦理学等专业课程,对社会发展规律有些认识,对前进道路有新的探索,对未来世界有各种幻想和美好幸福的憧憬,对职业有新的追求。他从现实中发现社会的黑暗腐败,产生了革命思潮。
叶季壮在校学习时,勤阅书刊报,得知1912年1月,孙中山领导辛亥革命推翻清皇朝后,在南京当选为中国临时大总统,颁布了具有宪法性质的“临时约法”,总纲规定:中国的主权,属于全体国民,并有具体条文,保证人民应享的民主权利,其中有中国人民,一律平等,无种族、阶级、宗教的区别,人民有人身、居住、财产、言论、出版、集会、结社、通信、信仰等自由,有请愿、选举和被选举等权利。还规定、中国以参议院,临时大总统、国务员、法院、行使其统治权。叶季壮认为:孙中山领导的革命是进步的,埋葬了中国绵延了两千多年的皇帝君主制度。但是,中国同盟会总理孙中山当时没有强大的军队,结果被迫辞大总统职务。曾任清皇朝时期的总理袁世凯继任总统,不执行"临时约法"。国民党领导人孙中山进行反对袁世凯的反军阀斗争。叶季壮对同学说"孙中山的反袁斗争是进步的,是革命的。”
1914年,叶季壮在广东公立政法学堂毕业,立即到汕头任6个月的实习法官。实习期间,他仍按照孙中山颁布的"临时约法"的法律,按广东省法律、汕头地方法律处理法官应判的案件,绝不干违法事件,办案公正,不讲私情,经得起检查,很好完成实习任务。同年,他与新兴县集成区农村姑娘陈氏结婚。
随后,叶季壮任律师,坚决执行律师职务,坚决执行当时广东省各项法律,为人民打官司,按法律条文,逐条为人民谋法律上平等的各项利益,维护法律尊严。对一些经济有困难而又要到法院法庭打官司者,他酌情少收费或不收费,深受群众好评。
1916年,叶季壮返故乡工作,任新兴县政府总务科长半年。他在县政府认真做好总务、事务工作,办好县政府办公室,县府的民政科、财政科、建设科、教育科的总务、财务、公共卫生、饭堂,使县府工作人员有一个良好的工作环境。他主管县府总务理财,每月经济收入、支出都很大。但他做到廉洁、一尘不染,深受同事们赞扬。
随后,叶季壮创办《新兴月刊》,为允临通讯社,撰写文章。在刊物发表论述新兴政治、经济、文化、教育等各项事业的发展的文章。新兴在汉朝古代称允临县。叶季壮在新兴月刊和允临通讯社发表论文介绍孙中山领导的辛亥革命胜利前后,新兴的社会大变化的对比,歌颂新兴各业的伟大成就,赞扬新兴各界人士的勇敢,勤劳,艰苦创业精神。
叶季壮是学习政法的爱国者,是从事政法和文化宣传事业的优秀人士。他关心中外新闻和祖国大事。这一年春,袁世凯指使部下官员,军官拥戴袁世凯为"洪宪皇帝"。叶季壮对朋友、亲人说,袁世凯是逆历史潮流而动的野心家,当了中国总统还不满足,还煽动部下官吏推选他当上"皇帝",根本不要法律,阴谋以皇帝圣旨代替一切法律,无耻至极。中华革命党(国民党在1914年改名为中华革命党)总理孙中山带领人民以及各省各界群众起来反对袁复辟帝制。在全国群众同声严词声讨下,袁世凯不久就宣布不当皇帝,照旧任总统。到同年夏天,袁世凯就在万民宿斥下死去。由此可见,孙中山开展“护法"(护"临时约法")运动,反袁斗争是正确的,是有成效的。
三、参加“五四”反帝爱国运动
1917年,叶季壮到新会县第二区江门市《四邑平报》社工作,任编辑。他不计较名誉地位,兢兢业业,埋头苦干,认真将编辑工作做好。不久,他协助总编辑工作,更加积极办好这个日报。随后,他任《四邑平报》社负责人。
同年9月中旬,在《四邑平报》报道了孙中山在广州已当选为中国军政府海陆军大元帅,建立了大元帅府,坚决反对北洋军阀,开展护法运动,务除奸凶。1918年5月下旬,叶季壮对报社同事说:孙中山任大元帅后,按中国军政府组织大纲行使中国元首职权,任命了政府各部部长以后,主持召开军事会议,讨论出师北伐等问题。后因西南军阀排挤,孙中山辞去大元帅职务,转赴上海,撰写了《孙文学说》自序,并继续进行反帝反军阀斗争。
1919年五四运动时期,叶季壮在江门市参加和援助亚细亚煤油公司职工举行罢工,反对帝国主义强权统治,张贴:"誓杀国贼”、“保我国权”、“还我青岛”等标语,强烈抗议北京北洋军阀的卖国行径,强烈抗议帝国主义侵犯中国主权,揭露帝国主义召开的巴黎和会所制定的和约的阴谋指出中国条约“关系我国存亡……如犹不自振奋,国破家亡,当可立见"。
在五四运动时期,叶季壮阅广东广州出版的《爱国》、《救国》、《天民报》、《广州共和报》、《广东中华新报》、《劳动者》等进步报刊,接受新文化、新思想、新思潮,并在《四邑平报》简介或作消息报导,在江门传播新文化、新思潮。
叶季壮是一个爱国主义者,经常在《四邑平报》或对群众宣传孙中山的反帝反军阀的斗争活动。同年10月,他对同事说:据报纸介绍,孙中山已将中华革命党改为组为中国国民党。
早在1912年,孙中山曾将中国同盟会扩大改称国民党,在党名前加中国二字,以表明中国国民党以巩固中国共和为宗旨。孙中山任中国国民党总理,居正任总务主任,谢持任党务主作,廖仲恺任财政主任。
叶季壮是文化报刊宣传工作者,经常对国内外大事进行消息报导。1920年12月底,他在《四邑平报》报道:国民党总理孙中山指挥粤军,击败盘踞在广东桂系军阀部队,重返广州,重组中国军政府,继续任大元帅兼内务部长,唐绍仪任财政部长,伍廷芳任外交部长,唐继尧任交通部长,陈炯明任陆军部长,李烈钧为参谋部长,汤廷光为海军部长,徐谦为司法部长,马君武为秘书长,率领军民,继续进行反对北洋军阀政府的斗争,同时亦领导经济建设,提出有关同外国贸易问题,还撰写发表了《中国实业当如何发展》一文,论述要多办工业、农业、商业等实业企业,指出我国有天然的资源,无数工人,有极大的市场。我国企业的发展,将来可与欧美并驾前进。
1921年4月,叶季壮在《四邑平报》报导,中国国会非常会议参议院众议院两院联合会在广州举行,通过了中国政府组织大纲,并选举了孙中山为中国非常大总统。5月,叶季壮在该报报导,同年5月5日,孙中山在广州就任中国非常大总统。广州数十万群众举行大游行。孙中山发表就职宣言,阐述建设方针,号召各界人民协力合作,各尽所能,同时,反对军阀,争取祖国归于统一,对外开放政策,欢迎外国资本和技术到中国办企业。叶季壮说,江门坚决执行孙中山对内对外政策,争取经济、政治建设有更大成绩。
四、建党时期的革命活动
1921年3月,广州共产主义小组成立,由原上海共产主义小组书记、广东教育行政委员会委员长陈独秀兼任广州共产主义小组书记。不久,由广东省教育行政委员会副委员长谭平山继任广州共产主义小组书记。该小组是秘密的。但广州共产主义小组和其后的中共广东支部的机关报《广东群报》则公开出版发行。叶季壮在江门曾阅《广东群报》关于新文化运动、宣传马克思列宁主义、共产主义、社会主义、主张改造社会、报导工人运动等方面的进步文章,受到教育。他还阅《新青年》中共中央刊物等进步报刊,亦受到共产主义、社会主义、新思潮教育。
1922年1月,香港海员大罢工爆发。叶季壮在《四邑平报》报导了这次大罢工。香港各业工人为支援香港海员斗争,有10 万工人实行总同盟罢工。香港海员到广州坚持斗争,经56天斗争,香港海员大罢工获胜利,迫使帝国主义同意提高海员工资15%至30%,香港海员复工。香港海员有部分是江门人,在罢工期间曾返广州江门坚持反帝斗争。叶季壮说:罢工胜利后,他们与返广州坚持罢工斗争的香港海员一起返香港就业。同年春,叶季壮认识了新会知识青年陈日光。叶季壮宣传:陈日光在新会县城建立了新会协作主义同志研究会,宣传马克思主义和新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