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解放战争时期
一、参与开辟和创建东北根据地
1945年8月,日本宣布投降后,中国形势发生重大变化。日本投降前,东北的国土上没有国民党的一兵一卒,只有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坚持14年战斗的东北抗日联军。9月,参与击败日军驻东北的苏联红军(当时含俄罗斯等15个国家的军队名义的红军)特派员由沈阳乘飞机到陕北延安,要求中共中央立即分配干部到沈阳,协助调处苏联红军与中共东北抗日联军,以及国民党军队将赴东北的行动。当时,中国国民党总裁蒋介石赖美帝国主义军队的靠山,不顾国共合作抗日,阴谋独占和抢夺抗战获胜的果实,依赖美军派飞机空中和海上用军舰运输军队到全国各地。内战乌云笼罩全国。美帝国主义甚至利用日伪力量篡夺抗日胜利果实。
处此国内外特殊情况,中共中央鉴于东北战略地位的极端重要性,考虑到苏联受中苏条约的限制,必将东北交还给国民党政府。中共领导的军队在抗日后期和抗日刚胜利时,已击败日伪军占领了热河,察哈尔两省。这两个省不在中苏条约的范国之内。而国民党部队在东北和热河、察哈尔两省的基础甚差,一时还难于到达东北。为此,中共中央决定我们的战略方针是“向北推进,向南防御”,并正式发出《关于向北发展、向南防御方针》的指示。为坚决执行这个方针、指示,9月16日,中共中央决定,派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彭真、政治局委员陈云、中央军委总后勤部部长兼政委叶季壮、中央军委作战部副部长
伍修权(解放后任解放军副总参谋长、中共中央委员顾委常委、全国人大常委)段子俊、莫春和六人为为先遣队到沈阳与苏军联系,为我军大批官兵挺进东北创造条件。由于苏军都有军衔,为利于工作,我国干部、军官亦宜有军衔。中共中央军委主席毛泽东,授予彭真、陈云、叶季壮为中将军衔,伍修权为少将军衔,段子俊、莫春和为上校军衔,并用中文、俄文两种文字写了正式任命书。因此,叶季壮是我军最早获得军衔的军官之一。(《武汉晚报》1985年6月7日)。嗣后,叶季壮协助中共中央东北局书记彭真、副书记兼东北人民自治军司令员(1946 年1月称东北民主联军司令)林彪、中共中央北满分局书记兼东北民主联军副政委陈云、罗荣桓、高岗、副总司令肖劲光、参谋长伍修权等工作。叶季壮先后任东北人民自治军后勤部部长,1946年1月任东北民主联军后勤部长,并与上述同志以及与东北民主联军政治部主任陈正人(后由谭政继任)、副参谋长解方、政治部副主任周恒等积极参与开辟与创建东北根据地。
叶季壮刚到东北黑龙江等地,即努力工作。他对东北部队说:1945年10月,东北没有国民党军队。而中共领导的部队,即东北抗日联军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军队;加上奉令前往东北配合苏军作战的八路军各部,已迅速组成近30万人的东北人民自治军(不久称东北民主联军),分布于苏军所未及驻防或已撤离的东北各地。东北民主联军肃清了日军、伪满洲国军队的残余,歼灭了股匪,维持了东北各地地方秩序,恢复了东北领上主权。在东北民主联军支持下,东北人民成立了各级民主政权。因此,11月前,东北境内根本不存在军事冲突问题。而所谓接收主权问题,也仅剩下按照“中苏友好同盟条约”的规定,等待苏军撤退返回俄罗斯,接收苏军驻扎的长春、沈阳等几座大城市问题。就是对于苏军撤退的城市,根据“中苏友好同盟条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军队本来也有充分权利可以接收:但是中国共产党为了避免内战,从一开始就声明解决东北问题须用和平、民主、团结、建设的方针,在此方针下,也可以同意国民党政府派出一定数量的部队去和平接收长春和沈阳,不过凡是一切经过解放区的军队调动都应经过事先协商,以免发生冲突。但是,收复东北无功的反动派军队却硬要一口独吞东北的胜利果实。反动派不仅不承认东北民主联军,不承认东北解放区和东北各地民主政权。反动派为便于控制东北,把三省划为九省,即辽宁、安东、合江、黑龙江、吉林、牡丹江、松江、嫩江、兴安等九个省:建立东北的最高独裁机关,即东北行营,任命上将熊式辉为东北行营主任。对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东北解放区,反动派决定用武力“接收”的政策,成立东北“保安”司令部,派上将为司令长官。在美国帮助下,反动军队在1945年11月在秦皇岛登陆,打到锦州,并进攻占领了辽宁省解放区的黑山、北镇、义县、阜新、北京、朝阳、凌源、平泉等地,掀起了东北内战,抢夺抗日胜利果实。
叶季壮在黑龙江省会哈尔滨协助东北民主联军政委彭真、司令员林彪、副司令员肖劲光、副政委陈云、参谋长伍修权等,团结全军将士,反对反动派挑起内战。叶季壮在黑龙江对部分官兵说:1946年3月底前,敌军侵占了解放区的新民、彰武、盘山、辽中、法库、辽阳、抚顺等地。我军采取了针锋相对的自卫立场,给各路敌军以沉重打击。敌军深感兵力不足,于3 月底被迫同意签订了东北停战协议,决定中共军与反动军停止冲突,作必要及公平的调处。但,这项协定签后三天,敌军得美国帮助运兵,撕毁协议,又向解放区的营口,鞍山、本溪、四平等地进攻,强占上述地区。
1946年夏,叶季壮仍任东北民主联军后勤部部长,协助该军司令员林彪、政委彭真、副总司令员肖劲光、副政委陈云等带领部队,坚决反击敌军入侵东北解放区,并按中共中央指示派出部分军队援助东北九省,在农村开展土地改革,使广大农民获得了土地,实现了耕者有其田,并发动翻身农民参军,促进我军队伍大大壮大,从而更有效地粉碎了敌军的进攻。
1947年春,叶季壮在东北对部队说:我北满部队冒零下40度的严寒,首次南渡松花江,在塔木、张麻子沟、焦家岭等地,歼敌近一个师。接着,第二次下江南,再在城之街等城镇,歼敌军及保安团各一个团,合计两个团。紧接着,第三次渡江,在吉林、长春以北,歼敌1.5万多人。南满部队在我军三下江南同时,进行了四保临江的作战。临江是长白山下的一个县城。敌五个师攻临江。我军从正面阻击敌军,歼敌1700多人;另派部队在敌后广泛出击,断其粮食,迫使敌军暂停进攻,2月上旬,敌军二犯临江。我南满部队采取内外线相结合的打法,在高力城子、大荒沟、三源浦等地歼敌 4000 多人,粉碎了敌人的进攻。2月中旬,敌四个师第三次攻临江。我军在金川,通沟歼敌一个团,再在高力城子歼敌两个师各一部,且解放了广大地区。3月底,敌10万人四攻临江。我军一部件攻通化,诱敌来援,然后集中兵力在红石碇子建袋形阵地,歼敌一个师及一个团,乘胜收复桓仁、辉南等城,粉碎了敌第四次对临江的进犯,俘敌 7000多人。这就粉碎了敌军"先南后北"的作战部署。
早在抗日胜利后,参与歼灭日本东北关东军的苏军,仍驻东北沈阳、长春等地。当时,根据中苏协定,允许苏联发行少量军票作为筹集给养用,但是,苏军在东北大量发行军票,造成军票贬值,使群众受到损失。1946年8月,东北行政委员会成立(1949年9月改称东北人民政府)。叶季壮兼任东北财政经济委员会副主任、财政部长、商业部长等职,作为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陈云、中共中央东北局副书记李富春(后任东北人民政府副主席)的副手参与东北解放区的财政领导工作。叶季壮发现苏联的军票贬值后,为了稳定金融,大胆提出了发行人民币来代替军票,被中共中央东北局、东北人民政府采用,结果,维护了广大人民利益,稳定了市场物价,使人民币成为当时流通使用的货币。军票退出了东北市场。
当时,叶季壮一方面协助东北行政委员会主席林枫、副主席高崇民、张学思、主持东北财经工作的中共中央东北局副书记李富春做好财经工作,另一方面协助东北民主联军副政委罗荣桓、陈云、参谋长伍修权做好东北部队的后勤供给工作。1947 年夏,东北民主联军发动夏季攻势。叶季壮对我东北军说:这次夏季攻势,我东北部队歼敌四个师,完全粉碎了敌军对东北解放区的分割计划,迫使敌军收缩于中长铁路和北宁路的狭长走廊地带,采取了所谓“重点防御”,从而改变了东北整个局势,大大地有利于东北我军转入攻势。由此可见,叶季壮参与开辟的东北根据地是有成绩的。
二、转入战略进攻时期的艰苦卓绝战斗
1947年7月,中国人民解放战争,已由战略防御转入战略进攻。东北民主联军由小到大,由分散变集中,在财务管理上也必须改变过去那种各自为政的状况,实行集中统一的体制。当时,中共中央东北局副书记李富春,根据东北民主联军后勤部长叶季壮的提议,在东北民主联军成立了审计处,制定了一套财务管理制度,采取短期轮训班的办法,组织部队各级后勤人员学习贯彻财务管理制度,为军队财务工作正规化奠定了良好的基础,为我军的后勤建设作出重大贡献,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当时,叶季壮己患心脏病。他带病紧张战斗,努力发展经济,建设后方,建设好东北根据地。
9月,叶季壮说:东北民主联军对北宁路锦州至山海关段展开大破击战,歼敌1.6万多人。10月,我军攻势全面开展。北线,我军兵分两路夹攻中长路,解放西丰、伊通、法库、公主岭、梨树、昌图、八面城等地。南线,我辽南部队,解放海城、大石桥,另一部解放彰武城,并随即南下,解放大虎山、黑山、新立屯、阜新等城市。在我军南北夹攻下,敌陷于混乱。我北线兵团攻克九台、农安、德惠,完全孤立了吉林和长春。南线我军攻占了朝阳,并在义县之西全歼由锦州、义县增援之敌。在秋季攻势50多天中,歼敌近7万人,收复城市15座,并迫使敌军龟缩于沈阳、营口、锦州的狭小地区内。
1947年11月25日,中央军委批准东北民主联军改称东北人民解放军兼东北军区,总司令兼政委林彪,野战军政委罗荣柜,副司令吕正操,周保中,黄克诚,副总司令兼参谋长肖劲光,军区副政委罗荣桓、高岗、陈云、李富春、参谋长刘亚楼,第二参谋长伍修权,政治部主任谭政,副主任周恒,副参谋长聂鹤亭,后勤部部长叶季壮,军工部部长何长工,总抚恤委员会主任贺诚。嗣后,叶季壮认真做好后勤供给工作,使东北人民解放军与东北军区官兵的后勤供应有保障,提高了部队的战斗力,推动了东北解放战争的向前发展。
叶季壮密切关注东北的解放战争进程。他对后勤部同志说,我军发动了空前的冬季攻势,包围了沈阳外围的法库、彰武、开原、新立屯、鞍山等据点。敌集中东北总兵力的50%,22个师在沈阳附近。我军在彰武、石佛寺、沈阳郊外、新民等地打敌增援部队。我军攻克彰武,歼敌一万多人,另一部乘敌收缩兵力时,攻占北票、黑山、台安及大虎山,获得第一个战役的胜利。1948年元旦,我军在公主屯附近包围敌军,至1 月7日,歼敌二万多人。
叶季壮还对东北同志说:2月,我军攻克辽阳、鞍山,解放了东北主要港口——营口,歼敌2万多人,并争取了营口守敌一个师起义,再收复法库、新开源,又歼敌一万多人,削弱了沈阳西北,东北据点。3月,我军解放四平,冬季攻势胜利结束,总计歼敌15万多人,攻克城市19座。吉林守敌弃城逃到长春。东北敌军仅占领东北领土1%,敌军巢穴长春、沈阳、锦州等城市完全陷于孤立。
叶季壮继续做好后勤供应,援助东北人民解放军在1948 年冬,进行著名的辽沈战役。在广大东北人民支援下,叶季壮与后勤部全体同志努力做好我军70多万人的供应工作,保证后勤支援不断。
叶季壮对部分同志说:敌总统蒋介石10月初乘飞机到沈阳,指挥东北作战,从华北、山东调七个师到东北,连同原有守敌共10多个师向我塔山阵地猛攻。10月14日,我军发起总攻,全歼守敌,解放锦州,俘敌东北"剿总"副总司令和敌第六兵团司令以下10多万人。在我军声威震撼和政治攻势下,敌第六十军军长曾泽生率部二万多人起义,撤出长春。长春守敌总司令宣布投降。长春获解放。10月26日,我军将敌包围于黑山、大虎山、新民地区,经日夜激战,全歼该敌,俘敌兵团以下10多万人,11月2日解放沈阳、营口,再歼敌14万人。至此,东北全境解放,总计歼敌47万多人。
叶季壮对后勤部队说,辽沈战役取得辉煌胜利后,我们应发扬连续作战精神,马不停蹄,按中央军委部署,立即又要做好后勤军需工作援助军队,开展解放北平、平津的重大战役。敌驻华北军队有60多万人,由华北“剿匪”总司令、上将指挥。在辽沈战役胜利震撼后,敌华北军队已成惊弓之鸟。蒋介石企图以华北敌军阻止我军南下,另一方面企图诱使敌华北部队经塘沽海运江南,保卫南京等地。而华北敌军总司令还企图西撤绥远候援。兵贵神速和出敌不意。中央军委及主席毛泽东利用了华北敌军认为我东北人民解放军在辽沈战役后必然休整,不能迅速入关,下令我军迅速秘密入关,配合华北两个兵团,对华北敌军进行战略包围。12月,我军已秘密入关,与华北两个兵团完成了对北平、天津、张家口、新保安、塘沽等城市的据点大包围,截断敌南逃西窜的道路。
叶季壮与后勤部官兵继续做好供应工作,使挺进至平津前线的我军完成对敌包围后,开始对敌攻击。他获得情报,12 月 22 日,我军围歼了新保安敌主力三十五军军部与两个师。24日,解放了张家口,全歼敌第十一兵团所属的一个军部七个师,合计5万多人。
叶季壮对东北同志说:我军完成包围平津后,边肃清外围敌据占,进行攻城准备,边向守敌发出放下武器的劝告。天津守敌总指挥官陈长捷拒绝放下武器,阴谋凭借深沟高垒顽抗到底。1949年1月14日,我军对天津发起总攻,大炮轰击敌阵地,官兵英勇奋战,仅用40分钟就突破敌军强固城防,经一天多日夜激战,打破敌几十次反扑。至15日下午,守敌13万多人扫数被歼。我军活捉陈长捷,解放天津。
叶季壮继续说:天津解放后,塘沽敌军怕被歼乘军舰由海上南逃。我军追歼敌掩护部队3000多人,解放塘沽。天津等敌被歼后,北平20多万守敌,在我百万大军严密包围后已陷于绝境。由于中共中央和我军的努力争取和采取统一战线政策,北平守敌在上将傅作义率领下,接受和平改编。1 月 31 日,北平和平解放。著名的平津战役结束,我军共歼敌和改编军队 52万人,使东北、华北两大解放区联成一大片。我军有了更广阔、更强固的后方作依托,有更众多人民支援,可以向南进军与兄弟部队配合,实现解放全中国的任务。
在解放工作中建设东北和辽沈、平津战役中,叶季壮对后勤供给工作,精心策划,部署周详,劳苦功高。他先后奔走于黑龙江省的哈尔滨、齐齐哈尔、绥化、伊春、佳木斯、鸡西、牡丹江、鹤岗、吉林省的长春、公主岭、四平、通化、延吉、吉林、辽源、辽宁省沈阳、铁岭、抚顺、鞍山、辽阳、营口、新民、黑山、阜新、朝阳等地,后住在东北人民解放军司令部东北人民政府,所在地沈阳居住较多。他曾以东北人民解放军后勤部部长东北人民政府财政部长兼商业部长职务,同中共辽宁(后一度称辽吉,辽北)省委书记陶铸,中共安东省委书记江华,中共合江省委书记张闻天,中共黑龙江省委书记王鹤寿,中共吉林省委书记陈正人,中共牡丹江省委书记李大章,中共嫩江省委书记刘锡五,副书记朱光,中共兴安省委书记张策,中共长春市委书记刘亚雄,中共佳木斯市委书记区梦觉(广东南海人,后任中共中央候补委员、中共广东省委常务书记)中共旅(顺)大(连)市委书记欧阳钦,辽宁省人民政府主席张学思,辽北省人民政府主席栗又文(后阎宝航),吉林省人民政府主席周保中,松江省人民政府主席冯仲云,合江省人民政府主席李延禄,黑龙江省人民政府主席陈大凡,嫩江省人民政府主席于毅夫,安东省人民政府主席高崇民,牡丹江省人民政府主席张静之,兴安省人民政府主席特木多马根等党政部门领导人联系,请他们按照中共中央东北局书记兼东北人民解放军总司令林彪,副书记罗荣恒、陈云、高岗、李富春、东北人民政府主席高岗,副主席李富春、林枫、高崇民的指示,大力发动所在省市群众,努力以人力、物力、财力援助解放战争和在解放后的省、市积极进行经济建设,建设好东北根据地,并拨助解放华北(含北平)、天津、河北等省市),中南(含河南、湖北、湖南、广东、广西、江西等省)等地。
1949年春,东北人民解放军主力部队改编为第四野战军,另一部分军队编入中国人民解放军东北军区和东北9个省的省军区以及各地区军分区和各县市的人民武装部。叶季壮仍任东北军区后勤部长,发动东北军民以财力物力援助由东北出师的第四野战军参与解放华北后,参与解放河南、湖北、湖南、江西、广东、广西等省。
东北全境解放后,叶季壮一方面继续做好东北部队后勤供应工作,另一方面则做好东北人民政府财政经济委员会副主任兼商务部长所担负的各项财政经济商业等各项工作。东北原是我国工业、重工业基地。叶季壮积极做好恢复经济建设与加快发展经济建设,认真担负东北财政经济委员会副主任的职责,首先抓好财政收入,节约支出,以更多财力抓好重工业、工业、商业和农业建设,使城乡物资,山海关内外,东北境内与东北境外的华北等地区物资交流趋向活跃,进一步繁荣东北经济,并支持关外各地经济的发展。
1949年,中共中央主席毛泽东发表了《论人民民主专政》、《关于时局的声明》、《在中国共产党第七届中央委员会第二次全体会议上的报告》。叶季壮认真学习了中共中央文件,对手泽东主席关于党的工作重心必须由乡村移到城市,必须用极大的努力去学会管理城市和建设城市的指示认为十分重要,必须贯彻执行。必须去学习同生产有密切联系的商业工作,银行工作和其他工作。只有将城市的生产恢复和发展起来,将消费的城市变成生产的城市,人民政权才能巩固起来。叶季壮对毛泽东主席关于新中国建立以后“严重的经济建设任务摆在我们面前”,“我们必须向一切内行的人们(不管什么人)学习经济工作”的论述,有了进一步的认识。认为,目前最主要的任务就是要把东北财政经济建设务需搞好,要做出具体成绩来。叶季壮对毛泽东主席在报告中提出:“因为胜利,党内的骄傲情绪,以功臣自居的情绪……贪图享乐不愿再过艰苦生活的情绪,可能生长。”的论述,也认为写得很好,必须保持清醒头脑,警惕资产阶级的捧场和用糖衣裹着的炮弹的攻击。叶季壮对毛主席指出的:“夺取全国胜利,这只是万里长征走完了第一步。……革命以后的路程更长,工作更伟大,更艰苦。”的论述理得得很深刻他牢记毛主席的教导,务必继续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的作风,务必继续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今后准备迎接更艰苦的工作。以这种精神善于建设一个新世界。
三、我军最早获得军衔的人
中国人民解放军首次实行军衔制是在1955年10月。然而,早此10年,毛泽东主席曾分别授予6位同志以将、校军衔。
1945 年苏联红军进入我国东北地区,对日作战。是年 9 月.驻东北苏军派员从沈阳飞赴延安,要求中国共产党中央迅速派人去沈阳,协调两军行动。9月16日,党中央决定由彭真,陈云、叶季壮、伍修权,段子俊、莫春和6位同志担此重任。中央考虑到苏联红军有军衔,为便于开展工作,我方人员也应有相应的军衔。于是,我党以中共中央军事委员会主席毛泽东的名义,授予彭真、陈云、叶季壮三位同志中将军衔,伍修权同志少将军衔,段子俊、莫春和二同志上校军衔,并用中俄两种文字写了任命书。发生在特殊历史条件下的这次授衔活动证明,彭真、陈云、叶季壮等六位同志是最早获得我军军衔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