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新兴县人民游击独立大队长兼政委
1947年9月,刘良荣参与了歼灭熊华的战斗。战后,部队来到夹水岗坪村进行休整。粤中区副特派员郑锦波留下一支左轮枪、5元港元给刘良荣,要求他肩负起新兴县地方武装的任务。刘良荣以恩平的岗坪村为立足点,开展武装的组织工作。岗坪村紧靠新兴梧洞山区。抗日战争时期,广东人民抗日解放军经常在此活动;北撤后的隐蔽时期,是留下的武装人员潜伏的地方。该地区的人民,由于长期受党的教育,有较高的思想觉悟。他们拥护党,仇恨国民党的反动统治,给开展武装斗争提供民良好的群众基础。岗坪村人都是梁姓,为了便于开展工作,刘良荣更名梁荣,在群众的支持下,很快就组成了一支有10 多人并配枪的武工组。上级先后派谢冰、肖辉到武工组来,增强了武工组的骨干力量。在挺进新兴前,武工组经常活动于恩开的西水、大沙和新兴的梧洞石降,并派出人员与合河的和盛洞,集成的三叉坑,东水的梁海仔等进行联系,为部队挺进新兴作准备。
1947年12月,蕉园战斗失利,起义过来的尖鹤人民保乡独立大队损失严重,影响很坏。郑锦波根据形势,要求刘良荣出布告宣布成立中国人民解放军广阳支队新兴县人民游击独立大队,1948年1月在岗坪村梁氏宗祠成立,刘良荣任大队长兼政委。
扩大新兴县人民政府政治影响力
1948年2月,刘良荣根据郑锦波的指令,在郑祯率领的基干队帮助下,率领新兴县人民游击独立大队进人新兴的梧洞地区。
主力武装在杨子江、陈全、刘良荣的率领下,以梧洞为基地,开拓了宠洞、鹅石等根据地,与恩平塑底游击区联成一片。 新兴县的人民武装已全部控制了里洞的南部山区、合河地区、河头的深山田、大伙等山区,连同新恩开边境及水台地区,面积达150平方公里,人口2万多人。
4月下旬,广南分委决定恢复中共新兴县委员会,书记杨子江、委员陈全、刘良荣。县委的主要任务是领导武装斗争。县委领导兼任部队领导,随部队行动。
1949年2月,撤销中共新恩开中心县委,建立广阳地委。新兴县党组织随即恢复县委制,县委书记陈全,委员刘良荣、容海云、杨彪。
1949年4月21日,毛泽东主席、朱德部司令发布向全国进军的号令。当天,百万雄师渡过长江,23日占领南京,宣告国民党反动统治的覆灭。接着,大军南进,华南解放在即,成立县级政权的时机已经成熟。
1949年4月26日,粤中分委写信给广阳地委提出成立新兴县人民政府,杨子江为名义县长,刘良荣为副县长。刘良荣负责县人民政府的具体工作。新兴县人民政府于4月底在共成山塘村宣布成立,并召开庆祝大会。各区都派代表参加,热烈祝贺县人民政府的诞生。大会以新兴县人民政府的名义发出告全县人民书和告国民党官兵书,扩大影响。
新兴县人民政府成立后,即决定以县长杨子江、副县长刘良荣的名义,在解放区发行军粮代换券,发展经济,保障供给。代换券的面额有十元、五元、一元、五角、一角,价值与港币相等。代换券的发行,在国民党纸币贬值的情况下,对保护群众利益,促进商品流通,发展和繁荣游击区经济,增强人民对共产党、人民政府和解放军的信赖,都起到良好的作用。
在新兴的解放战争时期,刘良荣与县委、七团党委领导正确执行上级的指示,卓有成效地开展新兴党组织和武装斗争工作。抓好党的基层组织建设;积极发动青年参军参战;参与组织发动布辰岭战斗、河村战斗、船岗战斗等30多场;组建区中队和民兵组织;发展农民协会和妇女会等群众组织;争取了河涟乡自卫队起义投诚;做好配合南下大军解放新兴等工作。在其中,刘良荣作出不少贡献。
多岗位历练 不负韶华
新中国成立后,刘良荣任新兴县委委员,军管会副主任,负责政权、军管、军事、支前和公安工作,做好了新兴县政权的接收和追剿国民党残余部队工作,确保了新兴政权的稳固。
1950年,刘良荣调到西江地委工作。往后,他先后任粤中区委办科长、到越南援助开展土地改革工作、任开封开县委书记、郁南县公社副书记、筹建广东省农业干部学校、任仲恺农业工程学院党委书记。无论工作岗位如何变动,他都始终兢兢业业、锐意创新地完成工作任务。
1993年,刘良荣离休,享受副省长级医疗待遇。他离休后,历任省革命老区促进会副理事长、省关工委副主任等职务,致力于革命老区的新发展、下一代的健康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