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科( 1916-1995 ),新兴县六祖镇舍丰村人,中共党员,1940年参加革命并加入中国共产党,历任舍村党支部书记、舍村交通站交通站长、广阳支队第七团情报交通千事等职。新中国成立后,历任第一区区委书记兼区长、副县长、县长、县委书记处书记、高要专署农业处处长等职。
追求进步 改变命运
甘科出生在一个农民家庭,父母都靠务农为生。旧社会,舍村(现舍丰村)田地大部分集中在地主手中,农民要租地主的田地耕种,必须上交大部分的粮食给地主,粮食歉收年,全部粮食交给地主还不够抵租金。年青的甘科深感这种人压迫人的制度不合理。为了生存,他与村中青年农民到村对面的掘坑开荒,种植杂粮,艰难度日。
1940年初,县工委书记李海、党员陈陆华分别转移到深桥小学、舍村小学,以教师的公开身份隐藏党员身份,进行革命工作。李海晚上到舍村,同陈陆华一起, 组织青年农民成立读书会。甘科积极参加,努力学习进步书刊,昕李海、陈陆华讲革命道理、革命故事、外面大千世界的变化发展,通过学习,他迅速提高了阶级觉悟和革命斗争意识。在李、陈两位党员领导下,甘科等积极去串连农民兄弟,向他们宣传反封建、反压迫、反帝国主义的革命思想,团结起来与地方豪绅、高利盘剥者进行减租减息的斗争;成立排夫队和开荒队,看护农作物,维持治安,上山开荒扩种开展生产自救。在斗争中,甘科、刘榕、甘四进步迅速,经受了锻炼和考验,先后被吸收入党。
第一位农村支部书记
1940年10月,舍村成立了村党小组,党小组长甘科。这是新兴县第一个农村党组织。同年,舍村小学先后接收了陈陆华、陈革、谢冰、伍争鸣、许桂生、司徒英等共产党员来任教和开展地下革命活动,1941年初成立舍村小学党小组。甘科等农村党员常与学校党员一起秘密地开展党的工作,更坚定了共产主义革命思想。1942年夏,舍村党小组和含村小学党小组合并成立舍村党支部,甘科任党支部书记。
甘科领导舍村党支部团结教育群众,发展党员。至1944年,舍村党支部先后发展了梁荣章、甘初荣、甘苟庆、潘勤珍、叶波、甘培业等一批党员, 党支部在村中积极进行革命宣传,使全村大部分村民都支持共产党的正义事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充分发挥,为后来舍村人民掩护、救治我革命战士打下政治基础。
参加蕉山战斗
中区纵队主力挺进粵中后,新兴县党组织根据上级党组织的指示,把分散隐蔽在学校任教师的党员以及农村党员,除少数人留下坚持工作外,大多数调到高明、鹤山县去参加抗日武装部队。
甘科与同村的甘炳灿、甘钊、梁荣章、甘培、陈宗耀和甘佐楷夫妇等共产党员和青年农民参加了新高鹤抗日部队。1945年1月,广东人民抗日解放军成立,甘科,是司令部军政干部训练班学员。
1945年2广东人民抗日解放军计划向新恩阳挺进,开辟云雾山抗日根据地。22日在蕉山村暂时休息时,被国民党一五八师围攻。解放军将士勇起反击,掩护司政人员撤退,最终成功突围。但梁鸿钧等59名将士牺牲,70多人被国民党捉住,30多人受伤。甘科当时也是解放军一员,他随参谋长谢立全撤退。当晚,甘科带着参谋长谢立全的指示信回地方,找县特派员罗明传递了信息。
抢救蕉山战斗伤员
甘科送信给罗明3天后,罗明找甘科,说在三叉坑后山有20多位伤员急需转移。甘科召集党召开支部会议研究,决定把伤员接回村里瑞轩书房救治。这天深夜,甘科带着甘四、甘初荣、甘苟庆、叶波、甘培业等七八个人,摸黑在半路接应三叉坑群众护送来的伤员,秘密接回村里救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