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时,凶残的敌人不但派人封锁交通要道,而且恐吓四乡民众,扬言“窝藏共匪者,格杀勿论”,给救治伤员工作带来极大困难,但舍村的共产党员不怕杀头,克服困难,给伤员包扎伤口,安顿疗伤。后来,党支部考虑到舍村离县城较近,为保证伤员安全,又陆续把伤员转移到合河山区治疗。
为解放军部队筹集物资
部队受挫后,补给十分困难,钱粮、枪弹、药物、衣服、被褥等等都很短缺。甘科领导舍村党支部在这紧要关头,把解决部队的给养任务担负起来。为了解决枪弹困难,党支部几位党员分头说服村中三个保的保长,取出所藏机枪弹、步枪弹12 箱共五六千发,连同在外购买的七九弹2700多发送给部队。为了解决部队吃饭问题,把甘培业代管香地坊长生谷2000斤,村中祖尝谷2400斤,由叶沃森、潘勤珍负责借给部队。这些稻谷,一部分卖掉取款购买药物,一部分分发给群众磨成米送到部队。
当时,不仅伤员急需药物救治,因为部队长驻深山,生活艰苦,水土不服,患病的不少,也极需药物治疗。甘科安排甘培业、甘初荣、甘耀光等人常到县城买药,有时还托人到广州去买。所用款项,均由党支部暗中派人卖谷解决,先后所购药物,总值8000港元。
时逢冬末春初,天气寒冷。为了解决部队御寒衣物被褥,以及战斗生活用品,甘培业、甘初荣、伍铮鸣等同志,除在县内购买外,还专程到广州、三埠、台山等地,共购得新旧衣服400多套,棉衣30件,厚棉笠衫130件,毛棉毡190张,旧棉被套65张。还由甘培业同志经手,到集成圩定做六耳鞋600对,广西鞋80多对,七九子弹带800条,驳壳左轮袋90个,左轮带50条,驳壳弹带90条,机枪袋5条以及机枪弹袋50条。此外,还动员党员家属缝制了200条米袋,炒米600斤,以供部队战士作战行军之用。部队的一些生活、作战、宣传必需品,如手电筒、电池、白报纸、腊纸、印油以及手表、制地雷的白药、铜片等,也尽力予以采购支援。大批物资买回来后.由党支部组织人力从山路转送到抗日部队。运送物资进山,多在黑夜进行,大多由叶波、梁锦昌、甘苟庆、甘五、梁木、莫中、莫康、陈天正等人负责。他们历尽艰险,闯关卡,越山岭,不管风吹雨打,天寒地冻,保证按时完成任务。
抗战时期,舍村党支部带领党员群众,团结一致,用实际行动支持抗日。
奋战在交通战线上
解放战争时期、全县共有24个交通情报站。甘科任广阳支队第七团情报交通干事,情报工作由他负责。在蕉山战斗之后,舍村成立了交通站,站长先是叶沃森,后是甘科,他以舍村一带为主,到处搜集情报给部队。到解放战争时期,甘科已成为一名富有交通情报经验的老交通员。
船岗战斗前,甘科和甘四侦探清楚国民党西睦乡自卫中队的情况报给部队,为船岗战斗取得胜利作出贡献。
甘科做交通情报工作胆大心细,很好地完成各个任务。他曾成功转移广东人民抗日解放军司令部的电台到东成交通站,从高明老香山护送伤员郑虹到合河医疗站治疗,护送解放军参谋长谢立全到云浮。任务途中,甘科冷静、机智、沉着,总能很好地应对突发问题,保证了部队同志和财产的安全。甘科坚持在交通战线上,直至新兴县解放。
风华正茂 更奋进
新中国成立后,甘科先后任新兴县第一区区委书记兼区长、副县长、县长、县委书记处书记。他全力抓好巩固新兴政权、恢复发展新兴国民经济、实行土地改革等工作,使新兴顺利向社会主义过渡。
1957年底,甘科调到肇庆工作。1983年离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