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文辉( 1921-1945),,原名郑华玉,祖籍中山县平岚洪山头堡村,中共党员。曾任五桂山区主力中队副队长、广东人民抗日解放军司令部电台指导员。
吴文辉的父亲是非洲华侨,母亲是非洲人,吴文辉出生于非洲。1932 年,他随父亲回到家乡,并在家乡就读,后来到香港读无线电专业,学习机务技术。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他毅然从香港回到中山县参加抗日活动,1938 年参加我党的外围组织一广东青年抗日先锋队。1939 年日寇两次侵犯横门,他两次参加抗先战地工作队,奔赴横门前线,战斗中表现得非常英勇顽强。平时,他任劳任怨,出色地完成各项任务。因此,由郑永辉、郑仲基、郑捷佳等同志介绍,他光荣地参加了中国共产党。
中山军民团结合作,打击了日寇多次进攻,而国民党反动当局不但不支持群众抗日救亡工作,反而蓄意要解散抗日先锋队。为了保护这支队伍,吴文辉同志和黄旭、陈积、梅雨等一批抗先队员接受组织安排,为建立中山抗日武装斗争根据地,到五桂山区、沣沙、南庄一带活动。这时,他抓住各种机会收集一些无线电配件,自己组装了一台无线电收音机。从此,战斗在闭塞的农村的陈积、黄旭等同志,能及时收听到新闻和音乐,既了解时局的变化,又丰富了生活。记得有时收听音乐广播吴文辉同志就情不自禁手舞足蹈地跳起非洲舞来,显得那么年青、活泼,给生活在艰苦环境中的同志们带来欢乐。
1940年,组织上调他到交通站工作。他除了负责传递信件之外,还和抗先队员一起在三乡一带开展抗日宣传活动。他白天和农民群众一起劳动,晚上教群众读书识字,或演戏、唱抗日救国歌曲。他热情洋溢,朝气蓬勃,不畏艰险,充满革命乐观主义精神,给抗先队员留下深刻的印象。
日寇占领中山县后、组织上安排他教书,以此为掩护,做党的地下工作。1941年秋,地下党员李进阶同志派他到顺德县勒流南胜围,建立护耕队并担任队长,他教育、团结镇长廖竹溪共同抗日。他对革命事业无限忠诚,在独立工作环境中,以扎扎实实的作风,克服种种困难,胜利完成党交给的任务。
1942年秋冬之间,由于我党领导的中山抗日义勇大队迅速壮大,组织上调他到中山县五桂山区主力中队任副队长。随着抗日战争形势的发展,珠江三角洲抗日游击队遵照党中央和省临委的指示,派遣主力武装开辟新的抗日根据地,并决定建立无线电台,以便与东江广东省军政委员会联络。1944 年初,吴文辉奉命从五桂山区来到东江纵队司令部,学习无线电报务技术。在一起学习的还有丘海生、张婉玲、李子芬和余绿波。当时他已逾而立之年,但他从不气馁,仍以顽强的毅力,勤学苦练,克服听觉上的困难,终于熟练地掌握报务基本功。在学习无线电机业务知识方面,他一丝不苟,狠下功夫,经常向张础老师问这问那,直到弄清楚每一个原理才肯罢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