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兴县内不少地方有春节、中秋期间舞香火龙的习俗。与舞香火龙同时进行的,是唱与舞香火龙有关的歌谣。舞香火龙,在一些村庄正逐步演变成一项全民性的民俗娱乐活动。
舞香火龙可分为“拜四门”、“游龙”、“翻架”、“抢球”、“团龙”等情节,有狮子伴舞,并配以锣鼓、音乐,过去还有人领唱 “龙歌”,“龙歌”是一些祝福语。舞香火龙时,摆起香烛祭品,杀鸡洒酒,焚烧香烛纸钱,在香火龙身上插上点燃的香火,然后串村过寨去舞龙。得知有香火龙舞到本村,村民都会提前在家等候,等到香火龙光临时,虔诚地“恭”奉插一香火到龙身上,使香火龙身上有接连不断的香火在燃点,再拨一柱香火插在自己家的门口或厅堂神龛上,祈求香火龙今年能给自己带来好运,之后舞龙队便选择一个较开阔的地方,表演一场舞火龙节目给村民观看,使全村人都感觉到火龙会给全村降福,驱除瘟疫,以此祈求风调雨顺、六畜兴旺、五谷丰登。
香火龙是用竹篾、干禾杆扎成的龙骨架,上面插满了点燃的香,顾名思义叫做“香火龙”。扎作时,先由稻草搓成绳,然后缠绕在竹篾扎成的龙骨架上,扎成一条龙的样子,最后再插满香火。龙珠(前面戏龙的球)是用一个大袖子插满线香做成。舞龙的人数由九至二十人不定。舞香火龙的时间一般是从农历八月十五夜开始,连接数晚。到十七日晚舞完了龙还要将龙送到河边,举行祭祀仪式,然后把龙烧掉,让草龙灰随水漂流,称之为“送龙”。
新兴县稔村镇傅姓坊舞香火龙较具代表性,不少村民从十几岁开始舞香火龙,他们不单能舞龙、还能扎龙,每年村民都要争着舞“龙头”成为“龙头”大哥。主要通过舞龙手“口传心授” 以“言传身教”的方式,由村中老人传授给年轻一代传授技艺。作为一种造型独特、结构精美、技艺精湛,场面壮观、气氛热烈、独具地方特色的传统民间综合民俗活动,长期以来深受群众喜爱,具有浓郁的地方特色和深厚的群众基础。目前,舞火龙已被列入县第二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
来源:新兴县非遗中心
编辑:信息技术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