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报道 News Reports

喜讯!省专家点评:新兴县天堂镇这里乡村旅游发展前景广阔!

时间:2020-07-10 来源:天堂乡情 作者: 访问量:

前    言


2020年7月4日至10日,受云浮市文化广电旅游体育局委托,广东省旅游规划与营销协会、广东省乡村旅游协会充分发挥高端文旅智库的引领作用,牵头组织由华南理工大学、广东省社会科学院、暨南大学、甲级旅游规划设计单位和新闻媒体组成的调研组,赴云浮22个美丽乡村开展深度调研,以期推动各县市区积极创建乡村旅游精品示范村,共同探索乡村旅游新模式,为推动云浮乡村振兴走在全省前列作出积极贡献。



云浮市委书记黄汉标与专家组亲切交流


原文截图



7月8日,调研组在云浮新兴县六祖镇龙山塘村调研期间,偶遇前来调研的云浮市委书记黄汉标,汉标书记热情欢迎调研组一行莅临云浮,并与各位专家亲切交流。交流期间,云浮市文化广电体育旅游局副局长陈丽明向汉标书记汇报了云浮探索乡村旅游新模式、实施乡村旅游提质升级“五步工作法”的有关做法,得到了书记的高度认同。汉标书记指出,发展乡村旅游要秉持“美丽云浮 共同缔造”的核心理念,各项工作和具体举措要和“美丽圩镇”和“新型城镇化建设”紧密结合,共同为广东乡村旅游发展贡献云浮智慧和力量。



陈丽明副局长向汉标书记汇报云浮探索乡村旅游新模式有关工作情况


调研组第三站来到朱所、区村两村


当天下午,调研组一行来到新兴县朱所村(区村),实地考察了朱所村(区村)的村容村貌,并到将军巷、李耀汉故居、天紫园、中国烹饪大师工作室、天字码头和粤菜·天堂风味展馆等资源点进行实地考察,专家们纷纷表示朱所村具备良好的乡村旅游氛围,发展前景非常广阔。


朱所村(区村)始建于唐朝,是内洞建立最早的村庄之一,因最先到此定居的族人为朱姓人氏,故名朱所。“一河两岸九统领,火烟相盖两省长”,民国时期的内洞地区曾先后走出李耀汉、翟汪两位广东省省长,还有九位团级军界统领。值得一提的是,两位省长均是朱所村人,而九位统领当中也有三人以上是朱所村人。



村内壁画情景再现了民国历史风云



幸福朱所 共同缔造


专家点评

王明森 华南理工大学经济与贸易学院博士、项目主任:

朱所村(区村)旅游资源丰富,旅游发展已达到一定水平,依托李耀汉的故居、历史事迹、中国烹饪大师和村内古建筑,分别打造了特色革命文化展示区、丝苗米产业园、共享食堂、流动餐饮、特色品牌农产品,并融入旅游元素。


但现有旅游产品相对比较单薄、旅游产业融合度较低,建议接下来要更深度开发:第一,依托丝苗米、蔬菜等资源,打造特色农业博览园,分为科普区、体验区、美食区、文创区、亲子娱乐区等,充分挖掘农产业的价值,以丝苗米为例,可以打造丝苗米IP,创作丝苗米玩偶形象等。第二,应积极开展旅游活动,如摄影大赛、写生大赛、美食大赛等,将朱所村(区村)的古民居、田园风光和美食不断传播出去。第三,引入专业的民宿管理公司,对古民居进行保护开发,打造特色品牌民宿。第四,依托60座广府民居,打造特色的广府文化园区,重现当时的繁荣景象。



将军巷景观小品



村容村貌



天字码头



粤菜·天堂风味展馆



特色美食仿真陈列


附朱所村、区村村大量美图



拍摄地点:区村泽罗坊▲



区村泽罗坊开村古井▲



朱所村村容村貌▲



朱所、区村两村的广袤稻田是摄影爱好者的打卡地▲


朱所村“天字码头”与李耀汉故居

天字码头,俗称"广州第一码头",原位于广州市越秀区沿江中路及北京路交界。据乾隆《广州府志》记载,雍正七年(1729年),布政使王士俊在天字码头建日近亭,供接官之用,官员卸任离广州时,也在此亭恭请圣安,然后才下船启航赶路。当时,这码头只供官员使用,民船不得在此停泊,由于它具有如此显赫的特殊身份,所以称为天字码头。由于李耀汉当年在广州时曾经营过此码头,孙中山也曾多次从该码头搭乘船只。2020年朱所村便按照广州天字码头的外观建成了缩小比例的“天字码头”,并将其打造成村中网红景点,供村民与游人参观。



省文物保护单位“李耀汉大屋”


李耀汉大屋又称李务本堂,位于天堂镇朱所村,建于1920年。李耀汉是朱所村人,晚清时从军,其在民国初期任省长和军事要员时,雇用了400名民工,花了整整9年时间,建造了李务本堂这座四周高墙围绕、碉堡护卫的花园式大屋。因建筑原貌保留完整性、具有历史研究价值等优势,2015年李务本堂作为近现代重要史迹及代表性建筑被列为广东省文物保护单位,这是继国恩寺后新兴县内第二个获得省级文物保护单位称号的建筑。


来源: 广东省旅游规划与营销协会、天堂乡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