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头镇位于新兴县西南部,距县城34公里,总面积167.78平方公里,耕地面积1382.8公顷,林地面积13465.7公顷。下辖河头社区,河仔口﹑湾边﹑湾中﹑楼下﹑河西﹑步郎﹑料坑8个行政村,95条自然村,全镇人口为24918人。镇内经济以农、林、种养业以及造纸、小水电为主,以水稻为粮食作物,笋竹、荔枝、青梅、柑桔为主要经济作物。目前,河头镇积极响应市委市政府“粤菜师傅”工程的号召,深入实施“粤菜师傅”工程,促进劳动力就业创业,助推我镇乡村振兴发展,实现“融湾发展”先行示范目标。现将我镇“粤菜”师傅工程开展情况汇报如下:
一、风土人情
河头镇大半人口为客家民系,通用语言为粤方言客家话,与本地粤方言新兴话形成独特的语言文化及传统的节令习俗。作为山区镇,淳朴善良、热情好客是本地人民的特性,虽然它并不繁华,相比其它经济发达地区而言,生活水平不算高,但是河头人民思想开放,每个家庭都注重教育,希望孩子们成长后能出外增长见识,有所作为。每逢佳节,游子归来,汇聚一堂,心暖如阳,共庆佳节。目前较有特色的传统习俗是“烧大炮”,每年的农历二月初二和二月初九河宁村和苏琼村举行“烧大炮”活动,该活动历史悠久、别具特色,吸引了不少附近乡镇群众前往观看,丰富多彩的乡土人情给人们带来了无穷乐趣,留下了美好的回忆。
二、旅游景点
河头镇山多、森林面积大、水资源充沛,原始景点、自然景观、古遗址较多,是民风淳朴、乡土味浓厚,又是革命老区,是向往自然、追求返璞归真的现代人的理想休闲旅游的胜地。目前,河头镇打造的景点有:
1、大湾河生态观光旅游区。大湾河,本地人又称料坑四甲河,处于新兴江的上游。以前陆路交通不便,一河两岸的村民依靠此河出行和运送货物。这里自然生态环境优美、群山环抱、林木葱茏、水量充沛、一河两岸风景秀丽迷人,青山、蓝天、白云倒映在绿水中,清风吹过,江面泛起涟漪,青山浮动,白云翻滚,有广东“小九寨”美誉。大湾河建设有三座中型水库,河长约5公里,县道河头至大江镇公路贯穿于河岸边,交通十分便利。
2、北峰山水库。北峰山水库是新兴县三座中型水库之一,是一座以防洪、灌溉为主,兼顾发电和供水等综合利用的中型水利工程。水库两旁高山峭壁,地势险要,原始植被保护完好,水质清澈。举目四望,群山基本上保留着原始的生态树木,水资源非常丰富,水质未受污染,群山相连,林木葱茏,鸟语花香,奇峰异石,清溪飞瀑,极至美景让人流连忘返,心旷神怡。当地民风纯朴,有“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之美。水库及大湾河段盛产各种河鲜。河头镇内各地盛产香荔﹑龙眼﹑沙糖桔﹑贡柑(又称 “皇帝柑”)等绿色产品。
3、料坑饮食长廊。大湾河段盛产各种河鲜、山坑螺和有机蔬菜(野菜)、风干的各式腊味(腊肉、鱼干、山老鼠干),独具当地特色。当地人们利用本地优质无污染的食材,开办各式农家饮食餐店,将本地人喜爱的农家传统日常美食和做法端上餐桌招待客人。如:清蒸河虾、炒山坑螺、河鱼仔、风干的河鱼、腊肉,乡土味浓厚,令人回味无穷,深受客人赞誉。一传十,十传百,各种风味饮食因此声名远播,吸引了不少远方的客人慕名而来,逐渐形成了别具特色的饮食文化,水到渠成的料坑饮食长廊。
三、本地名优食材、特色美食
1、以种养业为主,主要种植水稻、花生、荔枝、龙眼、肉桂、笋竹、柑橘、桑、番石榴等农作物。养殖业中猪、鸡主要与温氏合作的公司十农户模式进行,同时村民们利用山地散养的鸡猪及山塘养殖的四大家鱼更受人们的青睐。
2、料坑的河鲜、山坑螺和山间田地的有机蔬菜(野菜)也是当地人们喜爱的特色美食。以烧、蒸、炖、煨、炸等烹调方法为主,在调配料中以农家传统做法,讲究保持河鲜、山坑螺和有机蔬菜(野菜)原本特色鲜味。
四、杰出厨师以及“粤菜师傅”工程开展情况
1、杰出厨师
陈章法:现任福建厦门宝龙铂尔曼大酒店行政主厨
曾建斌:任厦门宝龙铂尔曼大酒店中餐总厨
郑东平:新兴县河头镇料坑饭店厨师
2、“粤菜师傅”工程开展情况
以“粤菜师傅”为契机,以乡村振兴、精准扶贫与文化旅游、产业发展相结合,目前我镇围绕“粤菜师傅”工程的开展,厨师技能培训班正式开班,此次培训共计60余人参加,培养提升了一批有志于成为厨师职业或自主创业餐饮业农村队伍,使更多的农村劳动力找到了就业机会,得到实惠。部分自主创业的个人通过开设农家乐等餐饮业,带动了更多农村劳动力就业和创业机会。料坑饮食长廊的部分杰出厨师如郑东平等本土杰出厨师在打造好经营好乡村美食的同时,还组织村“两委”领导班子讨论形成了以发展农家乐为村主导经济产业的构思。在各级领导部门的帮助下,料坑村内先后7户农家乐正式经营,通过引导各种媒体大力宣传,做生态旅游、特色美食的产业文章,并“借地生财”,在云浮乃至珠三角“遍地开花”,促使料坑村发生“资源变资产、农民变老板”的转变。
下一步,我镇将继续开展多形式的职业技能培训(包括“粤菜师傅”工程开展),全面提升全镇农村富余劳动力就业和创业能力,助力我镇乡村振兴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