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1月12日,位于广东省云浮市新兴县天堂镇内东村委的袖五村锣鼓喧天,热闹非凡。当天,该村的余氏宗祠举行了盛大的修缮落成重光庆典。
重光庆典现场张灯结彩,热闹非凡
袖五村历史悠久,于明末建村,原属袖村。据史料记载,该村最早由余氏族人建村,自明朝天启二年(1622年),余氏先祖绍锦公由新兴县太平镇上沙村迁至天堂内洞袖村。1958年公社化时期,现袖五村当时是袖村民兵四营四连管辖范围,此后人们便习惯称该村为袖五村。袖五村当地村民的口音“旧”与“袖”同音,因此当地人也习惯称之为“旧五村”。
作为内洞宝地的重要组成部分,袖五村余氏家族可谓历史悠久,人文荟萃。
清雍正年间,袖五村余府媳妇陈氏早年丧夫后,一直勤俭持家、遵守妇道。雍正九年(1731年),雍正皇帝旌表陈氏“节孝流芳”,并由袖五村地方开明士绅余承统牵头,在内洞三庙口建成“节孝流芳”牌坊。“节孝流芳”牌坊直到解放后还保存完好,后毁于六七十年代。
清咸丰九年(1859年),袖五村余氏后裔余炜彰出任新兴县知事,任职期间为官清廉,政绩卓著,清廷念其功为其敕建“知事第”官邸,福荫子孙。时任广东布政使、代理巡抚的毕承昭还向余炜彰题赠了“知事第”牌匾一块,至今还保存在余氏后人手中。
清咸丰九年,广东布政使、代理巡抚毕承昭题赠给余炜彰的“知事第”牌匾
清光绪元年(1875年),袖五村余氏后裔余尚志乡试考中邑庠生,后离乡随主考官到各地去负责考试,后迁居广西。光绪三年(1877年)丁丑科殿试,余尚志高中进士,被钦点为“户部主政”。后余尚志衣锦还乡回到出生成长地袖五村拜访父老昆仲,并赠送“进士及第”牌匾悬挂于余氏宗祠之中,并在宗祠前立石旗杆两对,署名“臣余家相立”,福荫乡里。
民国年间,袖五村余氏后裔余冠任新云河头商团团长,组织训练商团队伍,保护商民安全及市井、船运秩序。余昭萃、余昭俊先后出任新兴县甘棠高等小学校董会董事、校长,余昭俊还曾任新兴县私立甘棠初级中学校董会董事,对地方教育作出了建树。抗日战争时期,余重光、余英林相继在国民革命军陆军暂编第六师担任少校营长,曾率部参与长沙保卫战,抗击侵华日军。
新中国成立后,袖五村余氏家族依旧人才辈出。
余毓金(1926-1988)曾用名余定强。中共党员,1950在广东军政大学第一期毕业,1960在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一政治学校第四期毕业。1950年1月于广州入伍,先后任中国人民解放军中南军区第四野战军一二二师政治部文化教员、总参情报部第二部广州二局师级参谋、广州军区副参谋长(副军级)等职。在30多年的军旅生涯中,忠于职守,表现突出,成绩显著,多次立功受奖并获颁立功证书;在执行特殊任务中,勇救首长和战友,被总参二部表彰并颁发荣誉证书。
余庆茂(1942~1963年),共青团员,原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南军区6916部队文书,1963年7月在宝安县龙塘公社因公牺牲,被授予“光荣烈士”称号。
70年代中期,余剑文任新兴县卫生学校校长,对学校的办学和改革作出了贡献。
据袖村《余氏族谱》记载,余氏宗祠始建于明朝天启二年(1622年)袖五村开村之时,由当时的袖五村余氏族人集资兴建,迄今已有400多年历史。到了近现代,由于受战乱和社会动荡等影响,宗祠日渐破败,曾一度近乎坍塌。2000年余氏后裔曾集资进行简单修葺。2022年初,袖五村成立余氏宗祠筹建领导小组,牵头集资,再度对余氏宗祠进行修缮。
余氏宗祠后座外墙原貌,原是旧式土舂墙建筑
宗祠未修缮前的内景
2022年修缮一新的余氏宗祠
宗祠大门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