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经近一年的紧张施工,新兴县旧城活化项目之一的“文昌桥”终于露出真容,并于2022年10月1日国庆节这天举行了隆重的开通仪式。
文昌桥开通仪式现场
新落成的文昌桥,横跨新兴大南河,桥长88.3米,宽8.6米。桥梁建有中式传统亭阁式风雨廊,东西两端为亭、歇山顶重檐楼阁居中矗立,亭阁由风雨廊相连。黑瓦朱楹、白玉栏杆,蚣蝮列桥边,对狮立桥头。弧拱虹贯,四墩五孔,蔚然壮观。
文昌桥的建成开通,将使遗失多年的清代新兴十景之一的“昌桥夜月”得以重现,给广大市民及游客增加一个了解、游览新兴人文盛景之地。
文昌桥的前世今生——新兴文昌桥,原名“仁义桥”,又称“东门桥”。在相当长的一段时期内,新兴文昌桥发挥着沟通新兴县城东西两岸,乃至新兴西部通往粤西阳春、高州、信宜及海南地区与东部通往珠三角、高明、五邑地区最为便捷的通道,是当时最为重要的交通枢纽。文昌桥始建至今,历经近千载春秋,见证了新兴县近千年来的历史变迁。
文昌桥的前身“仁义桥”
北宋宰相蔡确曾与之邂逅。在宋代以前,东门河并没有桥梁,人们只能靠摆渡或涉水过河,交通往来十分不便。一遇到雨季,河道水涨,两岸交通几近隔绝。不知从何时起,为了通行方便,有人修了一座简易木桥,并取名为“仁义桥”,这就是文昌桥的前身。桥梁具体建造的时间已经不可考据,我们可以从宋代文人的诗词中略知一二,而最早关于该桥的文字记载是出自930多年前北宋宰相蔡确所创作的《新兴即事》诗。
蔡确是北宋时期著名宰相,因为支持王安石变法以及“车盖亭诗案”,在北宋元祐二年(1087年)时被贬谪到新州。蔡确在新兴生活了一段时间后,除了定时到新州府衙报到,总是感觉无所事事,所以喜欢到处溜达,游览地方风景名胜。
蔡确画像
北宋元祐五年(1090年)春季的一个午后,蔡确在午觉睡醒后,来到新兴县城东门河边走走,看到“仁义桥”两岸杨柳依依,风光旖旎,犹如一幅天然的风情画卷。蔡确顿时诗兴大发,他联想到平时游览新州其它地方的美景,再联想到自己的身世,便写下了一首《新兴即事》诗。诗云:
仁义桥边杨柳斜,洗亭岗畔种桑麻。
龙山水遶祖师塔,夏院云埋宰相家。
十仙园里寻常到,恰似桃源一洞花。
诗中的“仁义桥”,即为文昌桥的前身,这也是关于该桥梁年代最久的文字记载。可想而知在当时的东门河上,已经修建有桥梁。如若按照史书中所记载的蔡确看到仁义桥的时间段(即1090年)开始算起,迄今也有930多年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