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动态

当前位置:首页 - 乡村动态

访古:在新兴县太平镇王香地,有一座“到水大屋”(二)
来源:来源于网络 访问量:

二进大屋是一个三开间的开阔厅堂。厅堂中央两侧分别架设两列承重木柱,共计6根。厅堂中央内墙下设一神台,供奉冯家历代祖先牌位。整个厅堂格局极为气度不凡。

大屋的二进大堂

首进与二进大堂之间是一个庭院。为何称之为庭院呢?只因它的面积过于宽阔,已超出天井的格局。而且露天的地面极为干燥平整,除了兼具天井排水的功能,在天气好的时候还可以作为晒场晾晒农作物。

首进与二进之间的院子

院子一侧墙壁上的砖雕花窗

砖砌成的花窗图案

从内院中看首进屋侧的“镬耳”

在大堂往首进大门方向眺望

神台后面的中央墙壁上,绘着“金玉满堂”四字条幅,寓意着冯氏家族的兴旺发达。

事后通过采访太平镇文化站的相关负责人,我也了解到这座大屋的一些历史。这座大屋始建于清康熙五十四年(公元1715年),由冯氏先祖冯鹏展公及其儿子冯孔书出资所建造,迄今已有300多年历史,总占地面积超过1000平方米。大屋布局呈“富”字型,据说由当时县内著名的堪舆大师徐太公所设计建造。

冯家在当时是村中的大户,冯鹏展公的儿子冯孔书时任江西广信府正堂(知府),为从四品顶戴。冯孔书当时作为朝廷的四品官员,在当时的“三年清知府,十万雪花银”的背景下,他的家境可以说是相当殷实的。因此建造出如此规模的宅邸建筑,也是以实力说话。

大堂中央内墙前供奉的冯氏历代祖先牌位

大堂矗立的承重柱和麻石柱墩

大堂顶部的木梁架构

横梁上残缺的木雕工艺

在二进大堂参观期间,我们留意到屋顶架设瓦面的横梁是现代材质,略显新净。从中可见此大屋于近现代以来也重修过,而且是一次大修。其中一侧的古老承重木梁还加以铁箍捆绑加固,以防坍塌。但由于年代久远,木梁上的木雕工艺还是略显残缺。

用铁箍捆绑现代木材对古老木梁进行加固

宁静的内院

通过内院侧面的小门,我们进入到主体大屋一侧的古巷道。巷道宽度接近1.5米,地面铺设平整的花岗岩石板,接近前院一端还建有巷门。虽说巷道露天,但由于面积过于狭窄,还是少有阳光照射到位,光线极为幽黑。

主屋与旁屋之间的百年古巷

古巷的一端已杂草丛生

通过巷道的末端往里走,不大一会儿便到达大屋的最后一进祖堂。这也是一座三开间的建筑,不过建筑格局与二进的大堂截然不同。

屋内中间为大厅,两侧为居室,屋前天井,两旁为廊,除了正中的大门外,右廊还开有小门与巷道连接,左廊多作厨房。一般是长辈住内深高处,晚辈和佣人住外院和偏院低处,形成一种高低尊卑的等级氛围。

位于二进大堂后面的祖堂

但随着岁月的变迁,昔日高贵的祖堂今已成为禾杆柴草的存放处。祖堂一侧的厢房房顶已坍塌,岁月的洗礼已致房间成为植被的天堂。此外,院子中的植被也是呈蔓延状态,一片萧条冷落的景象,昔日的风光不再。

祖堂前院子一侧的厢房

院侧厢房窗户

首进屋侧高大古朴的镬耳墙


电话:0766-2884505 邮箱:hdtsgz@163.com
地址:广东省云浮市新兴县惠能广场新兴县图书馆(百合花城1期东侧约100米)
版权所有 新兴县图书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