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庚子鼠年壬午月首个周末,我与挚友卞裕兴先生在新兴“北大门”车岗镇的郎头村采风时遇见的一处建筑群。
郎头村碉楼
对于此建筑的发现,说起来也纯属是个偶然。那天,我们主要是到车岗镇郎头村参观爱国港胞欧启耀先生旧居的,参观完毕后见天色尚早,便驾着车子继续往郎头村深处游荡。当开至一个叫“郎头新村”的地方时,远远便看到了这座矗立于村背处的巍然建筑。
远眺郎头村炮楼
找地方停好车,便前往碉楼参观。这里虽然叫做“郎头新村”,但古建筑还是蛮多的。
屹立于村背的碉楼,宛如村庄的守护神
沿着幽深的村巷,我们走近了这座碉楼。令人惊艳的是,在碉楼的旁边,还屹立着一座中西合璧的民国建筑。建筑不大,但却异常精致,主立面顶部的山花墙工艺精美,带有浓郁的民国特色,可媲美举世闻名的开平碉楼。
在新兴乡间,能建造到碉楼和这种西洋建筑的村庄,其底蕴都不能小觑。其建造者一般来说,可以说是非富,则贵的。但我们与这建筑也是无意邂逅,其建筑背后的历史由来暂不得而知。
碉楼旁边的西式风格书房
站在碉楼前细细打量,才发现这是一座五层的建筑,青砖结构。尽管没随身携带测量工具,但目测碉楼周长约5米左右,占地面积约25~30平方米之间。
在碉楼每层的不同方向,均开设有不同程度的射击孔和瞭望窗。值得一提的是,二至四层的射击孔都是长方型,唯独第五层和楼顶护栏的射击孔是“T”字型的。在第五层的正面和两侧,还带有凸出墙体的“燕子窝”小碉堡。
碉楼的特性就是对村庄起到一定的防御作用,若有外敌入侵,它便成为当地村民避难和收藏财物的重要场所,平时则用来放哨。
碉楼正面
对于一个历史建筑爱好者来说,尽管新兴县内的古建筑目前尚未完全走遍,但新兴官方出版的相关文物文献和旅游宣传刊物我都看过,对眼前这座建筑的记载几乎是一纸空文。我心中不禁暗暗惊叹:又是一座被世人遗忘的文化遗产。
对于这类优秀出众、足可秒杀地方主流宣传的那些事物,但官方文献对它的记载却又空白的事物,我都会给它们一个雅称:“失落的宝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