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塘村村貌(严明锋摄于2019年)
低塘村,位于新城镇西南部,距镇政府6.5千米。相邻自然村有莲塘村、大岗村、竹围村、沙田村、禾申村。始建于明万历三年(1575年),因苏姓迁入而形成。苏姓村民由大山高处来到共成河村
(今共成水库)开村,从事耕作、养牛,见此处地势低洼,形成池塘,牛群到水塘边喝水,于是取名低塘村。该村原属共成水库内淹没村,1961年被县人民政府安置到雨洞大队,仍取原村名,低塘村。村庄建在小山岗上,村背后是大肚佛山,村侧边是新兴西河。
该村原属共成公社河村大队,1961年因水库建设由县政府统一安置搬迁到雨洞,属簕竹公社雨洞大队;1967年属环城公社雨洞大队;1983年属环城区雨洞乡;1987年属环城镇雨洞行政村;1989年属新城镇雨洞管理区;1999年属新城镇雨洞行政村。
世居村民有苏姓、梁姓、李姓,苏姓为最大姓。苏姓于明万历三年从稔村苏姓坊迁到该村。梁姓于清初从上沙迁到该村。李姓于清初从稔村李姓坊迁到该村。世居村民为汉族,广府民系,通用粤方言(新兴话)。
2015年末,户籍人口265人,其中男性126人,女性139人;80岁以上4人,最年长者86岁(女);实际在村人口202人;生活主要依靠农业收入200人;常年在城镇生活和务工63人。非户籍外来人口12人。
传统经营以种植水稻为主,兼种冬瓜、粉葛、番薯、香芋、蔬菜等,兼养少量鸡、鸭、猪等。改革开放后,除继续经营传统农业之外,村中大部分青壮年到新成产业转移工业园区的企业务工,也有部分村民从事运输业,个人经商。村民收入经济来源为农业生产、务工、集体经济分红、商业经营等。
传统农产品有大米、花生、番薯、香芋、玉米、冬瓜、丝瓜、甘蔗、大白菜。传统食品有煎堆、油角、炒米饼、粽子、香芋糕、糯米糖糕等。
省道S113线从该村南通过。该村1970年通电,1990年通电话,2009年通自来水和通互联网,2014年实现村道水泥硬底化。村中建有文化楼、巷道、沉沙池、排水沟、垃圾池。适龄儿童到位于莲塘村的雨洞小学就读。
1961年,县政府出资统一建设,砖木瓦结构民房。民房坐北向南。房屋排列整齐,巷道纵横交错。改革开放后,村民逐渐建起钢筋混凝土结构楼房。
传统婚嫁习俗中看家门、送定、报日子、送聘金、盘嫁妆、接亲、送亲、拜堂和喝媳妇茶等皆有保留。传统丧葬中的报丧、入殓、成服、送葬、做佛事等流程还延续。随着丧葬习俗简化,大多数村民将每七天一祭直到百日祭,简化在出殡日一次性祭拜。
传统习俗方面,村民在岁末张贴春联。正月初一开门迎福、拜年。每年正月初十,上年新婚的挂新人灯,添丁的挂白花灯;新屋的挂新屋灯。清明节扫墓;端午节裹粽子祭屈原;中秋节家家团圆赏月;重阳节登高。
该村是革命老区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