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史文化

当前位置:首页 - 村史文化

三挺村
来源:新兴县图书馆 访问量:

三挺村,位于新城镇北部,距镇政府约3千米。相邻自然村有坡边行政村都吉村、大份村、坳顶村,布坪行政村社村,布龙行政村布龙村、布云村。始建于明洪熙元年(1425年),因黄姓人、梁姓人迁入而形成。当时山脚下还有三株大樟树、三株大榕树,三口鱼塘,故起名为三挺村。村庄坐落于山丘平原地带,三支河流到此地汇合。村边有金鱼山,海拔140米。

明清时期,属新兴县延寿都。民国时期,属新兴县第一区。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属新兴县第六区;1961年属洞口公社三挺大队;1983年属洞口区三挺乡;1987年属洞口镇三挺行政村;1989年属洞口镇三挺管理区;1999年属洞口镇三挺行政村;2003年属新城镇三挺行政村。

世居村民有黄、梁、温、李、尹、张六姓,黄姓为最大姓。黄姓、梁姓分别于明洪武元年(1368年)由南雄珠玑巷迁到恩平黄大布、大白村,于明洪熙元年迁到该村。温、李、尹、张四姓,明末从云浮迁入该村。世居村民为汉族,广府民系,通用粤方言(新兴话)。

2015年末,户籍人口2160人,其中男性1020人,女性1140人;80岁以上145人,最年长者102岁(女);实际在村人口358人;生活主要依靠农业收入356人;常年在城镇生活和务工1800人。祖籍该村的港澳台同胞160人。

传统经营以种植水稻为主,兼种番薯、花生、大豆、蔬菜。养殖业为辅,兼养少量鱼、鸡、猪、鸭等。20世纪80年代以后,大部分青年外出务工。2010年后村庄附近工厂企业的兴建,带来商机和就业机会。村民经济收入来源有农业和务工等。

传统农产品有大米、花生、香芋、马铃薯、丝瓜、青瓜、荔枝等。传统食品有煎堆、油角、炒米饼、粽子、年糕等。

省道S113线从村西经过。该村1970年通电、1990年通电话,1998年实现村道水泥硬底化,2010年通自来水,2013年通互联网。2015年,村道、巷道安装上路灯97盏。

建立于民国时期的纪德学校,并入新建的三挺小学。三挺小学,建于1993年,面积约3000平方米。学生为三挺和布坪行政村各自然村适龄儿童。2015年设6个年级5个班,有学生173人,教师11人。农家书屋藏书1000多册。

传统民居为广府民居,是砖瓦木结构,坐西向东。传统民居尚存3座,均已空置。改革开放后,村民逐渐建起钢筋混凝土结构楼房。黄氏宗祠,始建于1914年8月16日,占地120平方米。

村中建有六善寺、大皇庙。六善寺,始建于清乾隆五年(1740年),占地约300平方米,为土木结构。大皇庙,始建于清同治九年(1870年),占地420平方米,为土木结构。六善寺内供奉六祖像、先锋。每年农历八月初三是六祖诞期,举办大福音,开斋活动直到第二天。春节时,村民到寺庙祈福、祭拜。

传统婚嫁习俗,结婚前女方先送大年生(女方出生日)给男方去择日子,择好日子男方送报日、送聘金。结婚时男方一定要给女方送去大路酒(礼物),大路酒一般有聘仪录谨具礼金、礼饼6盒、糖果2盒、芝茶1盒、大鱼6条、礼猪四蹄、椰子1双、色酒2瓶等,还要给女方六亲礼函、凭宅礼函等。结婚前要提早十多天发帖给亲戚朋友。迎亲时,用小汽车娶新娘。传统丧葬中的报丧、入殓、成服、送葬、做佛事等流程还延续。随着丧葬习俗简化,大多数村民将每七天一祭直到百日祭,简化为在出殡日一次性祭拜。

传统节日习俗有春节前的祭灶君;除夕张贴春联;正月初一开门拜年;元宵节挂灯;清明节扫墓;端午节裹粽子祭屈原;中秋节团圆赏月;重阳登高。该村历来都有舞狮习俗,源于黄姓、梁姓。形成于民国初期。每年正月初一,村民们舞着狮子到村中各家各户门口采青拜年。


电话:0766-2884505 邮箱:hdtsgz@163.com
地址:广东省云浮市新兴县惠能广场新兴县图书馆(百合花城1期东侧约100米)
版权所有 新兴县图书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