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史文化

当前位置:首页 - 村史文化

布坪村
来源:新兴县图书馆 访问量:

布坪村,位于新城镇东部,距镇政府3.2千米。相邻自然村有布填行政村罗坑村、社村、秀罗村。始建于清道光四年(1824年),因黄姓人迁入而形成。由于村的地貌像布一样平滑,无阻碍,故取名布坪村。村庄四面群山环抱,地势平坦,回龙河从村东北经过。拦岸山海拔150米。

清代,属新兴县延寿都。民国时期,属新兴县第一区。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属新兴县第六区;1961年属洞口公社布坪大队;1983年属洞口区布坪乡;1987年属洞口镇布坪行政村;1989年属洞口镇布坪管理区;1999年属洞口镇布坪行政村;2003年属新城镇布坪行政村。

世居村民有黄姓、梁姓,黄为最大姓。明初,黄姓迁到云浮县定居,清乾隆五十一年(1786年)从云浮迁到簕竹;清道光四年从簕竹大坪村迁入该村。梁姓于清末从桥亭村迁入该村。世居村民为汉族,广府民系,通用粤方言(新兴话)。2015年末,户籍人口550人,其中男性280人,女性270人;80岁以上12人,最年长者93岁(女);实际在村人口469人;生活主要依靠农业收入468人;常年在城镇生活和务工80人。祖籍该村的港澳台同胞有20人。

传统经营以种植水稻为主,兼种植番薯、花生、大豆等。养殖业为辅,养殖鱼、鸡、猪、鸭等。在20世纪80年代以后,大部分青年外出务工。村民经济来源为农业和务工等。

传统农产品有大米、花生、香芋、马铃薯、丝瓜、青瓜、荔枝等。传统食品有煎堆、油角、炒米饼、粽子、年糕等。

该村1975年通电,1992年通电话,2004年实现村道水泥硬底化,2009年通自来水,2012年通互联网。2012年建起了一个篮球场。适龄儿童到位于三挺村的三挺小学就读。

传统民居为广府民居,是砖瓦木结构,坐北向南。传统民居尚存6座,部分已空置。改革开放后,改建小平房,砖瓦木结构房屋已少有人居住。村民逐渐建起钢筋混凝土结构楼房。

布坪礼堂,占地200平方米,1955年初建成,1964年重建成为布坪会堂,占地300平方米,是村民会议、办喜事的场所,内设有台、凳等餐具,1986年重修。

布坪村东边有池塘,又名崩河洞,1997年10月建成,设有石头嘴灌溉渠,为布坪村水稻田灌溉之用。1965年重建成较高级的水闸,2014年被载重车压断,2015年再次重建。

传统婚嫁习俗有在结婚前担订婚茶、送报日、送聘礼、订嫁妆。结婚时男、女两家都要设宴请客,女家设宴用的肉、米、酒、菜大多是男家提供的。迎亲时男方要用车队到女方家迎接新娘。在婚礼的服饰上,也体现出中西结合的现代气息,宴席间新郎、新娘分别穿上西装、婚纱迎客,席间新郎新娘向亲朋好友敬酒。传统丧葬中的报丧、入殓、成服、送葬、做佛事等流程还延续。随着丧葬习俗简化,大多数村民将每七天一祭直到百日祭,简化为在出殡日一次性祭拜。

2012年成立舞狮团队,每年春节期间到各家各户拜年。节令习俗有春节前的祭灶、岁末张贴春联;春节的开门迎福和拜年;正月十五闹元宵;清明节扫墓;端午节裹粽子;农历七月十四祭祀先人;中秋节团圆赏月;重阳节登高;冬至包粽子。

1946年春,中共新兴县特派员陈国璋夫妇以教师身份为掩护,在村小学任教员,并开展党的地下工作。于1946年夏成立中共布坪党支部,黄应联任支部书记,并组织青年参加革命工作。1993年,布坪村被列入广东省革命老区村。布坪革命老区牌坊在2005年由群众捐款兴建,2007年完工,位于村侧百米的路口处。


电话:0766-2884505 邮箱:hdtsgz@163.com
地址:广东省云浮市新兴县惠能广场新兴县图书馆(百合花城1期东侧约100米)
版权所有 新兴县图书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