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史文化

当前位置:首页 - 村史文化

布荣村
来源:新兴县图书馆 访问量:

布荣村村貌(严明锋摄于2019年)

布荣村,位于新城镇北部,距镇政府7千米。相邻自然村有布龙村,三挺村行政村三挺村,上坪行政村中坪村,庞村行政村庞村、云座村。始建于清同治九年(1870年),因区姓人迁入而形成。面临新兴江畔,依山而建,为当时主要码头和物流中转站。又是疍家船民上岸作短暂歇息聚居之地,故村民众多,人口迁徙频繁,古称“索水村”,现称布荣村。村后有陈鼎山,海拔549米。

清代,属新兴县宁丰都。民国时期,属新兴县第五区。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属新兴县第六区;1958年属车岗公社三挺大队;1961年属洞口公社布龙大队;1983年属洞口区布龙乡;1987年属洞口镇布龙行政村;1989年属洞口镇布龙管理区;1999年属洞口镇布龙行政村;2003年属新城镇布龙行政村。

世居村民有区、陈、关、梁、李、苏、赵、覃、伍、潘、余、顾十二姓。区姓,清同治九年年从上沙迁到该村。陈姓于清末从新埌村迁到该村。关姓于清末从开平赤坎迁到该村。梁姓于清末从三挺村迁到该村。李、苏、赵、覃、伍、潘、余、顾八姓均为疍家船民,清末迁到该村。世居村民为汉族,广府民系,通用粤方言(新兴话)。

2015年末,户籍人口460人,其中男性228人,女性232人;80岁以上8人,最年长者95岁(女);实际在村人口399人;生活主要依靠农业收入398人,常年在城镇生活和务工60人。非户籍外来人口35人。祖籍该村的港澳台同胞102人。

传统经营以种植水稻为主,兼种番薯、香芋、花生、木薯、大豆、蔬菜等,养殖鸡、鸭、猪、鱼。改革开放后,种植粮食作物、果树、绿化树为主,也有村民养殖鸡、鸭、猪、鱼。全村有90%以上村民现从事孵化鱼苗业、胡子鲇鱼苗,孵化养殖总量居全国各自然村首位。村民经济来源为农业、商业等。

传统农产品有大米、花生、香芋、马铃薯、丝瓜、青瓜、荔枝等。传统食品有煎堆、油角、炒米饼、粽子、年糕等。

该村1958年通电话,1970年通电,2006年通自来水,2009年实现村道水泥硬底化,2012年通互联网。适龄儿童一部分到洞口小学就读,另一部分到大稳小学就读。

传统民居为广府民居,房屋排列整齐,有清代大屋。传统民居尚存15座,是砖瓦木结构,硬山顶,高耸镬耳,脊梁有灰雕,有花虫兽鸟图案,青瓦青砖,条形麻石镶嵌,两进一天井的布局。部分已空置。改革开放后,村民逐渐建起钢筋混凝土结构楼房。

传统婚嫁习俗方面,虽然中原古制“六礼”在村已很少见到,但是看家门、送报日、送聘礼、订嫁妆礼节仍然存在。结婚时男、女两家都要设宴请客,女家设宴用的肉、米、酒、菜大多是男家提供的。迎亲时男方要用车队到女方家迎接新娘和亲友,大部分人还请人照相、录像结婚仪式全过程。宴前新郎新娘分别穿上西装、婚纱在门口迎客,席间新郎新娘向亲朋好友敬酒。传统丧葬中的报丧、入殓、成服、送葬、做佛事等流程还延续。随着丧葬习俗简化,大多数村民将每七天一祭直到百日祭,简化为在出殡日一次性祭拜。

传统节令习俗有春节前的祭灶、岁末守岁、张贴春联;正月初一的开门迎福和拜年;元宵节上灯;清明节扫墓;端午节裹粽子,祭屈原;中秋节团圆赏月;重阳节登高。

陈鼎墓址在洞口区索水山麓,有墓道、有巨型石龟驮负的墓志铭。墓志铭为明代人王英所撰,约900多字。陵墓还配享朝廷下拨的蒸偿田。民国期间,新兴陈姓合族仍在每年为陈鼎举行春秋二祭。现已毁,仅存墓碑1块,重千余斤。

1939年,该村6人患鼠疫,1人死亡。


电话:0766-2884505 邮箱:hdtsgz@163.com
地址:广东省云浮市新兴县惠能广场新兴县图书馆(百合花城1期东侧约100米)
版权所有 新兴县图书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