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稳村村貌(严明峰摄于2019年)
大稳村,位于新城镇东北部,距镇政府约10千米。相邻自然村有都斛村行政村都斛村、布龙行政村布龙村、庞村行政村庞村、云吟行政村云吟村。始建于明洪武二年(1369年),因陈姓人迁入而形成。村民祈求永远安居乐业,稳步向前发展,故取名为大稳村。村庄坐落于群山环抱之中,溪流较多,利于村民生活用水和灌溉农田。
明清时期,属新兴县延寿都。民国时期,属新兴县第一区。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属新兴县第六区;1961年属洞口公社大稳大队;1983年属洞口区大稳乡;1987年属洞口镇大稳行政村;1989年属洞口镇大稳管理区;1999年属洞口镇大稳行政村;2003年属新城镇大稳行政村。
世居村民有陈、李、卢三姓。洪武二年,陈姓从南雄珠玑巷迁入该村。李姓和卢姓从高要活道和洞口(今新城镇)都吉村迁至该村。世居村民为汉族,广府民系,通用粤方言(新兴话)。
2015年末,户籍人口1745人,其中男性867人,女性878人;80岁以上48人,最年长者98岁(女);实际在村人口1358人;生活主要依靠农业收入1350人;常年在城镇生活和务工385人。祖籍该村的港澳台同胞125人。
传统经营以种植水稻为主,兼种番薯、花生、木薯、香芋、大豆、绿豆、蔬菜等,兼养鸡、鸭、猪、鱼。改革开放后,种植粮食作物、果树(经济树)为主,部分村民养殖大量鸡、猪、鱼。大部分青壮年外出务工。2010年,香港同胞陈少雄兴办广东骏威农业有限公司,带来就业机会,增加村民收入。村民经济来源为农业、务工、商业经营、集体经济分红等。
传统农产品有大米、花生、番薯、香芋、黄豆、绿豆、菜心、柑橘。传统食品有煎堆、油角、香芋糕、粽子、炒米饼等。
该村1965年通电话,1967年通电,2001年通自来水,2002年实现村道水泥硬底化,2012年通互联网。2012年完成全长5千米硬底化水渠工程。全村统一规划巷道,有排污渠,污水净化池。巷道硬底化,装有路灯。
2000年,建成占地470平方米的大稳老人活动中心。1985年,建成大稳会堂(占地850平方米),是聚会、摆宴席、演戏和村委办公的综合场所。2007年,建成大稳牌坊有对联“大雁南飞天宝物华开盛族,稳船东进地灵人杰展宏图”。2014年6月,建成大稳生态公园。2015年,建成大稳东环村公路1.09千米、西环村公路1.23千米。
大稳小学,建于清末,学生为大稳、云吟、庞村、布龙四个行政村各自然村的适龄儿童。2015年,设6个年级3个班,学生45人,教师6人。
传统民居为广府民居,是砖瓦木结构,硬山顶,盖瓦,脊梁砌筑成卷尾龙,雕塑有飞鸟走兽、花草树木,有青砖和泥砖混合墙体,每座占地74—140平方米。传统民居尚存82座,部分有人居住,部分已空置。改革开放后,村民逐渐建起钢筋混凝土结构楼房。
陈氏宗祠,始建于清初,占地478.78平方米。宽11.82米,深35.43米。陈氏宗祠整体建筑保存较好,头门虾公梁、斗拱、灰雕图像保存完好。石柱两边石雕人物完好,前檐板木雕完好。中堂顶梁两头墙体“蝠鼠吊灯笼”色泽如初,瓦檐两边台梁有木龙雕榄托。灯笼形石柱、山墙、正脊纹饰、木结构梁架保存完好。大门门额上有明代名儒陈献章(新会白沙宗亲)所题“陈氏宗祠”。宗祠已列为新兴县保护的历史文物之一。
陈氏家训:“勤劳勇敢,自强不息;耕读传家,诗书育人;尊奉先贤,爱国爱家”、“大稳一家人,兄弟姐妹亲,永记父母恩,不忘家乡情”。大夫第牌匾,为明代陈春园36岁时在朝廷任官而得来(现存陈建伟等人家处)。
大稳护龙禅寺、镇龙庙有560多年历史。
传统婚嫁习俗方面,结婚前送报日,送礼金,定嫁妆,男方结婚还要定时辰安床,叫做“上头”。结婚日男、女两家都要设宴请客,男方送部分肉、鸡、鱼、米酒给女家摆酒用;迎亲时男方要用车队到女方家迎接新娘和亲友及接收女方嫁妆。摆酒时新郎新娘向亲友敬酒,宾客也要回赠红包。
传统节令习俗有节前(年二十三)祭灶,岁末守岁,张贴春联,家人团圆,包糯米粽、做炒米饼、炸油角等;初一开门迎福拜年、舞狮子拜门、互相探亲访友;正月十二挂灯(子孙灯,新人灯),十五完灯;清明节扫祖墓;端午节包粽拜祭屈原;八月初三的六祖诞;中秋节家人团圆赏月;重阳节登高。妇女坐月子时,有吃猪脚姜甜醋的习惯。
谚语“九云伴一马,马上一张毡,毡上一枚钱”,指的是该村四周有九条带“云”字的坑,包括云双、云改、云白、云井、云亮、云柱、云二、云冷、云立,伴着马头山就是一张“毡”,马头山下的护龙寺、镇龙庙,即现学校处就是一枚“钱”。
1958—1959年,集中全村劳动力担坭栏河建成大稳水坝,并开修东灌溉渠和西灌溉渠,解决近千亩农田灌溉用水问题。
陈德志(1912—?),1948年参加过中纵队广阳支队七团(贺金龙任副团长),曾参与河村战斗,后参加抗美援朝。陈乔英(1923—2006),解放战争期间曾任人民解放军军校教官。80年代末编写了一本《大稳陈氏族谱》(1990年)。陈宝垣(1924—2015),曾任多届旅港新兴同乡会理事长。改革开放后,他回到家乡,捐建大稳学校,成立县教育促进会,开展奖教奖学活动。1985年,他与香港同胞罗景云合作在新兴建起了肇庆地区第一家的中外合作农业项目“大稳景云农场”。捐资建设县体育中心大楼、新兴一中牌坊、礼堂、华侨中学、城关中学、西街小学、山口小学、里洞中心小学。1987年,捐资建设大稳学校的教学楼、教师宿舍和学生宿舍三幢楼,建设大稳会堂。1988年捐资和集资建成大稳初级中学和大稳小学两栋教学楼、一栋教师宿舍楼和一栋学生宿舍楼。历任肇庆市政协委员、云浮市第一、二届政协常委,新兴县第四到八届政协常委。1991年,他和夫人秦淑谦被县委、县政府授予“建设新兴金牌奖”,先后获“肇庆市捐资助学突出贡献奖”、云浮市“外来投资捐资突出贡献奖”、云浮市“荣誉市民”等荣誉。新兴县政协文史委员会在2008年12月专门为他编写《二叔故乡情》。陈康熙(1925—1997),1948年参加粤中纵队广阳支队七团(贺金龙任副团长),曾参与河村战斗。陈宗荣(1962—),云浮市安监局局长、市政协副秘书长。陈宗欣(1969—),云浮市委统战部副部长兼港澳台事务局局长。陈瑞爱,大华农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第十一、十二届全国人大代表,曾被评为“中华爱国英才”、“全国农村青年致富带头人”。
该村2000年被全国造林绿化委员会评为“全国造林绿化千佳村”;2004年获得云浮市生态文明村建设第一名;被广东省评为生态文明村建设优秀奖。
该村是醒狮之乡。1987年、1988年,大稳醒狮队在全县的醒狮表演赛中连续获得第一名,代表新兴县参加省赛获得第二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