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史文化

当前位置:首页 - 村史文化

夏龙村
来源:新兴县图书馆 访问量:

夏龙村一角 徐式艺摄于2018年

夏龙村,位于车岗镇西部,距离镇政府0.7千米。东邻民乐市,南邻上龙村,西邻罗坝村,北邻车头村。村屋子坐西向东,乡道水泥路与省道S276线驳接,往西方向延伸八乡洞各村,交通十分方便。该村形成于明朝中期,因村落坐落于风水山的龙头山下方而取名夏龙。又传在每当夏日雨过天晴后,长虹弧贯,映于村前,七彩缤纷,有如夏日彩龙,十分美观,故取名夏龙村。

明、清时期,隶属于新兴县延寿都;民国时期,隶属于新兴县第一区;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隶属于第六区;1961年隶属于车岗公社夏龙大队;1983年隶属于车岗区公所夏龙乡;1987年隶属于车岗镇夏龙村委会;1989年隶属于车岗镇夏龙管理区;1999年7月,隶属于车岗镇夏龙社区。

该村姓氏由赵氏、黎氏、何氏、吴氏、黄氏五个姓氏。赵氏和黎氏。在明朝中期的时候,就到此村中发展,后来又有何氏、吴氏、黄氏陆陆续续迁居到该村落户。赵氏是在明朝中期时从上沙中黄村禾地冈迁徏到此,黎氏是从黎源村迁居到来,何氏是从高腰活道迁移至此地。

2015年末,夏龙村户籍人口 536 人,其中,男性 268 人,女性有 268 人;80岁以上人数 15 人,最年长者年龄 102 岁(女);生活主要依靠农业收入的有 90 人;常年在城镇生活和打工的有 88 人。实际在村人口90人;留守儿童23人。世居民族为汉族,世居民系为广府民系,通用方言为粤方言新兴话。

该村属低丘陵区,有水田310亩,山地180亩。传统经济:以种植水稻、番薯、花生为主,种植生态林和经济林为副。有部分村民养猪、养鸡、养鸭,也有部分村民外出经商,有的村民外出务工。现在村民收入来源主要靠种养业收入和外出务工工资性收入以及集体经济分红。

特色传统食品(节庆)有:煎堆、酥油角、牛耳酥、香芋糕、松糕、糖糍、粽子、白切鸡、香芋扣肉、炆南乳肉、清蒸排骨、萝卜煲牛腩、牛腩濑粉。该村的濑粉,用优质大米,配用山泉水泉水磨工艺制作的濑粉,具有粉丝润而透明,质爽滑,煮不糊,炒嫩香的特点。粽子,该村粽子以馅多的糯米粽为特色。

改革开放以来,很多人都建起了楼房,用上煤气,摩托车,小部分人用上了小汽车。该村1959通电话,1967年通电,2003年通自来水,2004年村道硬底化,2012年建成体育文化娱乐中心及图书室,2015年安装监控及网络。装上了太阳能路灯,村道与省道连接。现在村民的民居,大多数建成了两层以上的钢筋混凝土结构的楼房。

夏龙礼堂修建于1995年,占地面积150平方米,是一栋两层水泥钢筋混凝土结构的楼房。村民用作集会、喜庆嫁娶及文化娱乐。

夏龙村主要的民俗活动是:黎氏、赵氏、何氏联宗拜祖,还有每年土地诞旺龙,祈祷村中人人身体健康。六祖诞期村民成群结队到兴隆寺拜六祖。每逢春节大年初一,村民都有做汤圆舞狮拜年的传统习惯。

据何氏族谱记载曾有这样的一个传说,何氏的始祖原来姓韩,在某个朝代里,由于韩姓某一个家族里得罪了朝廷大官,当时得罪了大官会被诛九族,所有当时凡是姓韩的族人都会被官差追斩灭族。韩氏人纷纷逃往外地求生存,其中有一对兄弟逃生,跑到河边就有官差追杀,喝问他们是谁,一个姓韩的被吓的心惊胆颤,发抖地说:“河河”。官差们以为他们都不是韩姓。两个韩姓人就这样逃过了大难。以姓何身份定居于此,并开枝散叶繁衍人口,过着安居乐业的生活。

何日笑,男,在解放战争的焦山战斗中,光荣牺牲。

(资料填报:郭来彬;初稿撰写:杜兴焕;总纂:梁洁华)

电话:0766-2884505 邮箱:hdtsgz@163.com
地址:广东省云浮市新兴县惠能广场新兴县图书馆(百合花城1期东侧约100米)
版权所有 新兴县图书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