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史文化

当前位置:首页 - 村史文化

云吟村
来源:新兴县图书馆 访问量:

云吟村村貌(严明锋摄于2019年)

云吟村,位于新城镇北部,距镇政府约12千米。相邻自然村有黎源村、云新村。始建于明嘉靖十五年(1536年),因梁姓人寻找新居住地迁入而形成。村庄坐落于山谷丘陵地带,四面环山,原名“车坩坊”,后因每逢晴朗天气,总会听到各种鸟儿声声吟唱,取“云集龙吟”的雅意,1916年改名为云吟村。原居住在打铁塘的村民也迁到云吟村。村背有黄九坪山,海拔400米。

明清时期,属新兴县延寿都。民国时期,属新兴县第六区。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属第一区;1961年属洞口公社云吟大队;1983年属洞口区云吟乡;1987年属洞口镇云吟行政村;1989年属洞口镇云吟管理区;1999年属洞口镇云吟行政村;2003年属新城镇云吟行政村。

世居村民有梁、黄、罗、莫、黎、张六姓。明嘉靖十五年,梁圣胜携家人从上沙迁入该村。黎姓明万历元年(1573年)从井料村迁至该村。黄、罗、莫、张姓等万历元年后从云浮安塘迁入该村。世居村民为汉族,广府民系,通用粤方言(新兴话)。

2015年末,户籍人口509人,其中男性260人,女性249人;80岁以上23人,最年长者90岁(女);实际在村人口308人;生活主要依靠农业收入306人;常年在城镇生活和务工201人。非户籍外来人口5人。

传统经营以种植水稻为主,兼种番薯、香芋、花生、木薯、蔬菜等。养殖业为辅,养殖鸡、鸭、猪、鱼等。改革开放后,除继续经营传统农业之外,村民种植果树(经济树以“十月橘”为主);养殖业以养鸡为主;部分年青人外出务工。村民经济收入来源有农业和务工。

传统农产品大米、花生、番薯、香芋、黄豆、绿豆、菜心和柑橘。传统食品有煎堆、油角、香芋糕、粽子、炒米饼等。

该村1969年通电话;1986年通自来水和通电,2012年通互联网,2013年实现村道水泥硬底化。1992年建有篮球场,2010年建成农家书屋(藏书2500册)。2012年,东莞市红梅镇支助建设环村水泥路。2013年将原旧村口大塘填土建设起文化广场。2014年安装环村路灯。2015年进行卫生村建设。适龄儿童部分在洞口小学就读,部分在大稳小学就读。

传统民居为广府民居,房屋排列整齐,巷道纵横交错,用木条、杉皮及茅草等盖房。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民居是砖瓦木结构的平房,硬山顶,盖灰瓦,青砖或泥砖墙体,每座占地90平方米。以三间两廊房屋为主。传统民居尚存6座,部分已空置。改革开放后,村民逐渐建起钢筋混凝土结构楼房。

关圣庙,始建于1929年,2012年重修,是青砖瓦木结构,为三进房,中间为露天天井。村民每年农历五月十三都会举行祭拜活动。

传统婚嫁习俗有结婚前担订婚茶、送报日、送聘礼、订嫁妆、照结婚相。结婚时男、女两家都要摆酒请客,女家摆酒用的肉、米、酒、菜大多是男家提供的。迎亲时男方要用车队到女方家迎接新娘和亲友。宴席间新郎、新娘分别穿上西装、婚纱迎客,席间新郎新娘向亲朋好友敬酒。

传统节令习俗有春节前的祭灶、岁末张贴春联;正月初一的开门迎福和拜年;正月十五闹元宵;清明节扫墓;端午节裹粽子;农历七月十四祭祀先人;中秋节团圆赏月;重阳节登高;冬至包粽子。

2014年,该村成立“村贤会”,每年春节举办篮球赛、乒乓球赛、拔河赛、象棋赛等娱乐活动。正月初三摆设老人宴,55岁以上村民都可以免费就餐;村里还会对中考优秀的学生进行褒奖。

2011年,该村被云浮市授予“自强村”称号。


电话:0766-2884505 邮箱:hdtsgz@163.com
地址:广东省云浮市新兴县惠能广场新兴县图书馆(百合花城1期东侧约100米)
版权所有 新兴县图书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