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塘村全貌 徐式艺摄于2018年
相塘村,位于车岗镇境南部,距镇政府1.5千米。东邻榔头,南邻坩坞,西邻蕨村,北邻新村。省道S276线、乡道Y306线经过该村。位于山间谷地,村后山象一头卧倒的大象,也叫屋背山。主要山岭有高山顶、龙窝山、长江润、屋子面岗、双林树等山,海拔最高160米。主要河流有车岗河,在村后面的东面。相塘村内有龙窝山塘水库,长江润山塘水库。因村的后山犹如一头侧卧巨象的身体,山沟似象鼻。村中有多个水塘,故名象塘,因象和相同音,所以口传成为了今天的相塘村。
明、清时期,隶属于新兴县延寿都;民国时期,隶属于新兴县第一区;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隶属于第六区公安乡;1961年隶属于车岗公社相塘大队;1983年隶属于车岗区公所相塘乡;1987年隶属于车岗镇相塘村委会;1989年隶属于车岗镇相塘管理区;1999年7月,隶属于车岗镇相塘行政村。
相塘村始建于元代末期年,因建村前有一条通道通往新兴县城至高要县交界,未成村前有一户姓桐的人家在这里居住,约在1340年,有位高明高田村的严氏到新兴贩牛,路过后也在此居住,娶妻生子。后罗姓一户人在该村龙窝坑搬入此地,以后有王姓、赖姓、凌姓、张姓、曾姓陆续迁入形成村落。该村主要姓氏有严氏、罗氏、赖氏、王氏、凌氏、张氏、曾氏。第一大姓为严氏,第二大姓为罗氏。
2015年末,相塘村户籍人口600人。其中,男性310人,女性290人;80岁以上6人,最年长者年龄96岁(女);生活主要依靠农业收入的人口有250人;常年在城镇生活和打工的有200人;实际在村人口400人,留守儿童11人。世居民族为汉族,世居民系为广府民系,通用方言为粤方言新兴话。
相塘村属低丘陵区,气候温和,雨量充沛,耕地肥沃。一年四季可种作物,以种植水稻、番薯、花生为主,种植生态林、经济林为副。有部分村民从事经商、也有外出搞运输,做建筑业,有的养猪、养鸡;也有部分村民外出务工。现村民收入主要靠种养业收入和务工工资性收入以及集体经济分红。
特色传统食品(节庆)有:煎堆、油角、炒米饼、粽子、香芋糕、白切鸡、香芋扣肉、清蒸排骨、炆上斋。还有以白砂糖、白芝麻、淀粉、花生等为原料,制作出了花生牛皮糖、原味牛皮糖、橙子牛皮糖等多种口味的牛皮糖。
该村1974年通电,1996年通电话,1999年全村村道实现水泥硬底,2000年通自来水,2011年通宽带互联网。
2015年前,很多人都建起了楼房,用上煤气和自来水,摩托车,小部分人用上了小汽车。并装上太阳能路灯,村道与省道连接,村内路口装上了5支监控摄像枪,新建了文化广场。
该村的民居,现都是新建的钢筋水泥混合结构的两层或两层半以上的楼房。
该村现存宗祠有2座,主要宗祠为严氏宗祠,始建于1990年,正门横匾刻着“严氏宗祠”,房屋结构是一室,空旷的室内里面就供奉着严氏祖先。另一座宗祠由6大姓氏组成的,包括罗、王、凌、梁、张、曾6大家族姓氏,始建于1990年,其建构是一屋一天井。
该村传统婚嫁习俗中的中原古制“六礼”,今在村里逐渐少见,但送定、报日子和送聘金、盘嫁妆、接亲和送亲、摆酒请客以及新婚三天回门礼(新娘回娘家)等礼俗还存在,但大多数已新事新办;传统丧葬风俗沿用中原的传统,以土葬为主。从2000年8月起,县内公民去世后一律禁止土葬,实行火葬。但其流程如报丧、入殓、成服、送葬、做佛事等还延续。随着丧葬习俗简化,大多数村民将每七天一祭直到百日祭,简化在出殡日一次性祭拜。
相塘村传统的民俗活动有清明拜祖;中秋节,家人团聚,赏月亮;冬至各家备丰盛的酒菜聚餐;春节,家人团聚;拜六祖等。
严居然、严居能两位严氏兄弟,在广东温氏食品股份有限公司分别任总裁、董事。
(资料填报:罗窝强;初稿撰写:杜兴焕;总纂:梁洁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