㙟头村全貌图 黄志国摄于2018年
㙟头村,位于车岗镇东南部,距镇政府约2.5千米。东邻车岗河,南邻下坪村,西邻井干村,北邻料村。该村处于新兴江北面,因新兴江流经车岗的河榔上头而取名㙟头村。分旧村和新村,统称㙟头村。
明、清时期,隶属于新兴县延寿都;民国时期,隶属于新兴县第一区;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隶属于第六区;1961年隶属于车岗公社朗头大队;1983年隶属于车岗区公所郎头乡;1987年隶属于车岗镇郎头村委会;1989年隶属于车岗镇郎头管理区;1999年7月,隶属于车岗镇郎头行政村。
该村只有欧姓。在明朝后期从福建莆田迁移至本地址。
2015年末,㙟头村户籍人口637人,其中,男性有325人,女性有312人;80岁以上人数有28人,最年长者年龄94岁(女);生活主要依靠农业收入的有602人;常年在城镇生活和打工的有35人。实际在村人口600人,留守儿童16人。祖籍该村的港澳台同胞有40人。世居民族为汉族,世居民系为广府民系,通用方言为粤方言新兴话。
该村耕地面积600多亩,山林有一千多亩。传统经营:农业生产,村民以种植水稻、甘蔗、花生、玉米等农作物为主。养殖业以养鱼、猪、鸡、鸭、鹅。也有村民从事经商,做个体户。有的搞建筑业,有一些村民外出务工。现村民收入主要靠种养业收入和外出打工工资性收入以及集体经济分红收入。
该村1978年通电话,1989年全村通电,2010年通自来水,2013通网络,2012年全村道路水泥硬底化,还有环村道水泥路。改革开放以来,大多数村民建起了楼房,村道安装上太阳能路灯,村内设有医疗站一间,文化广场一个,老人活动室一间。
该村炮楼位于郎头新村,始建于民国初期,由村民自建,青砖瓦木结构,座西向东。整体建筑宽10米,建筑占地面积约80平方米,主要用于避贼抢村和避洪水。
郎头炮楼㙟头古井位于村尾,建于明朝,是村内保存较好且一直沿用至今的古井。古井占地面积18平方米,由花岗岩铺设围成,呈四方形。
该村有《欧氏族谱》,欧氏人于2000年纂修。
清朝期间,福建风水大师徐东风来到㙟头村的两座山——獭山和园咀岗(即鲤鱼山)来描述㙟头村所处的风水位置,曰:“獭追鲤鱼走,走到土桥口,狮象把门楼,谁人髒得到,金银千百斗”。后吸引了很多风水人士前来观摩。
该村习俗每年清明祭祖。逢六祖诞期、清明、春节,全村男女老少喜欢到车岗兴隆六祖寺上香,点燃蜡烛,摆设水果、糕点等祭品供奉六祖慧能。祈求家人身体健康、工作顺利。
一九八六年由该村旅澳同胞欧启耀组织乡贤兴建的学校落成,受到时任县委书记杜鑑波、县长黎湛彬等领导前来祝贺,事后更轰动广东省政府,派王屏山副省长前来视察和访问。
欧梓生:出生于清末期间,机器纺织厂老板,开设广州南北行(售卖布匹),曾资助孙中山推翻帝制革命。
欧锦祥:曾任车岗镇派出所教导员
(资料填报:欧甲有;初稿撰写:杜兴焕;总纂:梁洁华)